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光明覺品第九 解說

一、釋品來意
如來足下輪中放光開覺,所照佛境遠近.令信心者,一一觀之無礙。令心行廣大,稱法界故.又文殊師利菩薩以十偈頌歎佛十德.勸令信心者修行故。

第二會普光明殿說十信心。其前之如來名號品,舉佛身眼耳鼻舌等及名號遍周.四聖諦品明如來口業說法,行行遍周.總明佛果遍也.令此品放如來信位教行之光,覺悟一切.令信心者,自信自心智境界,身行遍周,即一切處,不動智佛、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覺首目首財首等十首菩薩是也。即明信心者,自己身語意業名號遍周,一如佛故,此品須來。
hua11 hua6 hua4
明不動智佛等十個智佛,是信心中所信之果.是自己之智,與佛本同.文殊師利, 即是自心妙理之慧.餘九是行.十色世界是所見之法。

起信解所憑藉、所依靠的,是如來果地上的身語意果德。如來身語意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們的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第七至第九品是講所依果報,第十至十二品是講所修的因,修因證果。這一會遍法界,「一一皆悉同時、同處、同眾、同說、同遍故」。

為答前所依果問故,此品正答三問︰長行放光,答佛威德.見成正覺,答成菩提.文殊說偈,正答佛法性問。顯實遍故.此顯身遍。光示遍相。今此一會,即遍法界.一一皆悉同時同處同眾同說同遍故。顯圓遍故。

二、釋品名
光明,智慧也,光有身光智光、能照所照。覺者,用也,覺有覺知覺悟,能覺所覺。如來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薩覺知,見事無礙。文殊演智光,雙照事理.令眾覺悟,法之性相。 良以事理俱融,唯一無礙境,故得一事,即遍無邊,而不壞本相。身智無二,唯一無礙光。“光明” 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照,照見法性所現的種種法相。能現所現是一體,能照所照是一。

此品名光明覺品,為明因如來放十信中足輪下光,照燭十方。初照一 “三千大千世界”.次照十 “三千大千世界”,以次增廣,至不可說法界虛空界,為明無盡.令信心者,了心境廣大,無盡無礙,與法界虛空界等。明其自己法身、智身、願行,亦等故.以光所照,覺悟信心,令修行故。以是因緣,名光明覺品。修行者,一一隨光,觀照十方已.能觀之心亦盡.即以法身同體,入十住初心。入信心者,一一隨此寶色燈雲光,觀內心及方所.總令心境,無有內外中間.方可入方便三昧,入十住法門。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四聖諦品第八 解說

一、來意
前名號品,說如來身業,隨方名號不同各別。此品說如來隨方語業,隨方說法,不離四聖諦故。「此品廣前,種種語業,即答前佛說法問,亦遠答前會佛演說海之問」。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說法,總而言之,不外四諦: 苦集滅道。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佛法是因緣生法。「上知佛可歸,次知法可仰」。上名隨物立.今法逐機差.此品須來。舉鐘鼓作比喻。鐘鼓不自響,必須敲它,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不鳴。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說法亦復如是。
hua9 hua10
二、釋品名
聖者正也.無漏正法,得在心故。諦有二義︰諦實、審諦。
諦實者,謂如所說相,不捨離故、真實故、決定故。謂世出世二種因果,必無虛妄,不可差失。審諦者︰聖智觀彼,審不虛故。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來名號品第七 解說

一、十信位導論
信堅解說華嚴經前四品後,在此先跳過,華藏世界品第五 及 毘廬遮那佛品第六。前者解說如來依報,後者解說毘廬遮那佛之本修因。此二品對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的認知與修證,沒有大關連。

接著此下六品,從第七至第十二品,講十信品。住攬信成,信必定先求解,未信令信, 已信令解, 已解令行, 已行令起願,已起願令證入。信自,信他 、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此六法,觀行相應,名為信心。
hua7  hua4
信心所依,是前三品 (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答生解所依。第七名號品裡講佛身、名差別不同,這是身業。諸佛如來、菩薩聲聞應化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現的身形無量無邊。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第八「四聖諦品」,是語業,諸佛菩薩的言教周遍法界。第九「光明覺品」,是意業。佛的用心,意裡用光明,光明是智慧。

接著三品 (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講生解的因果: 解、行、徳。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必定先求解,把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信心才建立,對於佛在經教裡面所說的不會懷疑,遇到任何挫折、任何障難,不會動搖。先明解窮玄智,謂十甚深。既有正解,復須正行。歷境造修,悲智雙運,無障不寂。故受之以淨行品,「解如目,行如足」。解行既圓便成勝德。住於十住位。

此文先行解說,”如來名號品第七”。列舉娑婆世界,及其四天下十方的佛名,再舉娑婆世界之十方世界的佛名。主要是解說,如來本無名號,應物成身,隨宜立號。若就德以立,德無邊涯。若隨機立名,等眾生界。雖復多種,皆為隨宜。生善滅惡,見理而立,海印頓現。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界成就品第四 解說

一、信堅前言
華嚴經之所以殊勝,是因為佛在此經,為眾生解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及如何契入佛境界。從此品開始,佛菩薩為我們解說上品所提的四十大問。此品是普賢菩薩為我們解說十海︰世界海、眾生海、法界安立海、諸佛海、佛波羅蜜海、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壽量海。
hua5 G3 G2
這一品先是普賢菩薩從三昧中出定後,因佛威神力加持,說世界的「總、別、成、壞、同、異」六相、緣起及實相。為闡明一切如來神變世界海而說,讚歎世界的不可思議。還告訴眾生要具足十種因緣,才能成就不同的世界海,說明這些無量無邊的世界海是怎麼樣來的?怎樣的因緣所成就的?主要目的,是要拓展眾生的心量。

問題再多,歸納起來不外三類: 器世間、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器世間是講宇宙李的星球、銀河系是從哪裡來的?有情世間,是講生命的起源,普賢菩薩為我們解說,盡虛空遍法界世界海微塵數諸佛剎土,所有一切眾生是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來的?牠們存在的目的、意義是什麼?智正覺世間,是講諸佛、菩薩、鬼神是從哪裡來的?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想知道的事理。

每個世界成就,都不外乎有十種事:1. 世界海起具因緣,2. 世界海所依住,3. 世界海形狀,4. 世界海體性,5. 世界海莊嚴,6. 世界海清淨,7. 世界海佛出興,8. 世界海劫住,9. 世界海劫轉變,10.  世界海無差別。此品是普賢菩薩為我們詳細解說這十種事。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三昧品第三 解說

一、釋品大義
1.1釋品名
全名 “普賢三昧威德神變品”。威德神變皆定之用。普賢明說法主。以說普法故。三昧是業用。以非證不宣故。此則人法合舉,普賢之三昧。亦此三昧是普賢所有。又三昧境界,名為普賢。一切如來藏身為普賢故。

普賢三昧品者,現行境總答前問也。即佛神力加被普賢,使入正定,現行境也。普賢,德無不遍,表佛行門。明普賢菩薩常在三昧,為善擇眾生業海果報、佛行業海果報,故須入定。
hua5  hua4
「普賢明說法主,以說普法故。」普是平等、圓融、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普法具體而言,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普法,是平等法,生佛不二。三昧,「三昧是業用」,業是造作,用是德用。「以非證不宣故」。「此則人法合舉」,人是普賢,法是三昧。

1.2釋品來意
瑞相既著,法主將宣。如來長子,普賢菩薩。毫光既示,懸解聖心。欲顯難思,先明入定。內觀事理,外鑑根宜。上感佛加,下為物軌,故受之以,普賢三昧品。前眾既集,光示法主,今將說法,是故法主,入定受加,為近方便,故次來 也」。

「光示法主」,佛放光,智慧的光明,這放一道光,這個光攝到法主,法主是普賢菩薩。「今將說法」,大眾都集會了,集會以後要說法。「是故法主入定受加」,法主是普賢菩薩,在這個時候,這是表演給我們看,愈是大場面,心情愈要穩定下來,這入定,決定沒有絲毫浮躁的氣象,身心都靜下來。

1.3釋品宗趣
入法界定,法界佛加為宗。令法界眾,成法界德為趣。望於後品,亦說世界海為趣。法界定就是普賢三昧,盡虛空遍法界你統統都放下了,放下就定了。法界佛是毘盧遮那佛,如果真正入法界定,肯定得法界佛的加持。法界德是自己真心本具的性德。

普賢菩薩入的這個大定,「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是華嚴的法界定,盡虛空遍法界剎土眾生,菩薩六根面對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一切依正,離如來藏,無別自體」。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來現相品第二 解說

一、「品來」
前面一品 “世主妙嚴品第一” 是《華嚴經》序分,講教起因緣。夫聖人設教必有其漸。將欲命乎微言,先說三種世間嚴事。為九會之都序。起大法之原由。故受之以世主妙嚴品。同諸經之序分。說明「眾集」,從十方世界來參加法會的聽眾都到齊了;既彰,將陳正說。眾海興念,舉其問端。如來將酬,先現瑞相。口光遠召,菩薩來儀。毫光普爥。示說法主。震動剎網,以警群機。佛前現華表說依果。白毫出眾,彰教從佛流。總為說法之端倪。故受之以如來現相品。
hua4  hua2
從此品以下是《華嚴經》正宗分。一開端要「顯疑現相」,佛現的這個相引起大眾疑情,看了之後對於實際上的意義內容並不了解,其實這些無非都是大權示現。前面說是「舊眾」,在這一品裡面,我們看到有很多新來的聽眾,四面八方來的聽眾。諸菩薩、雜神眾、諸天眾,都已經聚集在這個法會上,心裡面都有疑問,沒說出來,默念、默思求佛開示。佛的神通廣大,綜合大眾總共有三十七個問題,在我們這個經的開端就看出來了。 前辨眾集,今顯疑現相。前明舊眾,今辨新集。先說明說法的儀式,故此品次來也。

「分名正宗者,正陳宗旨」,宗旨是是修學的理論與方法。斷疑生信,道理明白了,那些道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方法明瞭了,方法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這就得受用,這樣才能夠入佛境界。這是屬於「舉果勸樂生信分」,要為我們說出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依報是說他的生活環境,正報是講他的身體,為我們介紹毘盧遮那佛生活教學的環境。

二、「釋品名」
品名「如來現相」,「如來是能現之人,相是所現之法,現通能所」。此品何故名【現相品】︰為諸菩薩。神天眾皆悉已集,默思心念請法,問有三十七問。如來知念,即於面門舒光現相,及集十方眾,答前所問。此品之內,如來兩度放光:「齒光」告眾令集。「毫光」示法,令信佛境界,及所行因果行門。又諸來菩薩毛孔放光。通為三度放光故。又集十方眾海,佛境界相、菩薩境界相,答前眾所問,故名【現相品】。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