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略論閉關的真義 : 不破本參不入山 不透重關不閉關 不破牢關不出關

、導論
悟後起修。達摩面壁九年。六祖惠能禪師一度在獵人隊混了長達十五年之久。此後,因緣成熟了,慧能禪師才來到廣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師的座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zen16 zen17 zen18
閉關收神,道教的祖師中做的最好的是張三丰。張三丰修煉《靈寶畢法》,他閉關主要收神,把神歸己。張三丰到武當山後,一直在太子洞裡頭修煉。有一天,他終於收到呂祖的指點,呂祖來教他《靈寶畢法》。他能把《靈寶畢法》的修煉方法完完全全講解出來。這就說明他已經用神領會了呂祖的修煉方法和做法。他完全把《靈寶畢法》前段後段分的很細。

武當太極拳是由張三丰所創的其中一種武當內家拳,運用陰陽變化、相生相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道理融入拳理之中,創立了武當太極拳。武當太極拳的要訣是:拳隨心境,舒展綿長,恢宏大氣,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能四兩撥千斤。可以防身自衛,開人智慧、發人體能,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久世,是一種集武術與養生一體,上乘的拳法。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解說

一、 前言
此品是淨空法師,於2008年,從二月初講到年底,有109講,每講兩小時,講得非常精彩,以清涼疏鈔為主要參考資料。信堅將約七百頁的講義,濃縮至約二十頁,去蕪存菁,稍加註釋,以為讀者仔細閱讀此品的導讀。[讀者請參看,淨空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 演講集” 第1910至2019卷 (2/7-12/31/2008)]
hua14 hua15
此品法慧等十住菩薩,用偈頌讚歎十住位菩薩所修學的法門,所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勸修升進之理,令信終菩薩,倣之悟入,住佛境界。

此品經文相當短,文句也容易懂。但要瞭解其中真實義,而能依教奉行,則非易事。信堅將此品,細細品嘗、詳加解說。反覆斟酌,至少有二十次,越看越喜愛,法喜無量,是悟後起修的寶典。

二、釋品來意
「明前已創升須彌,帝釋以偈歎佛,此品明十住位當位菩薩,將當位法門,以偈讚之。令信心者,得入位故」。既明化主赴感,今辨助化讚揚,讚歎佛的智慧、讚歎佛的大德。

三、釋品名
須彌約處,讚稱佛德,依處有讚,故立此名。「以法慧等十住菩薩,各以自己當位隨位進修之法,還自以偈讚讚之,令信終菩薩,倣之悟入,故此品名為偈讚品」。
Continue reading

顏顏師姐 如何克服盤腿禪坐困境 自癒頓癒的親身體驗

一、前言
今天是狗年的元宵節,每年至此佳節,就有大量讀者,由google search到此園地觀賞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賞析 — 眾裡尋他千百度“。信堅謹以此文,敬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言歸正傳。信堅因個人,深切體悟,修行首重,修定開慧。有智慧,才能有正知正見,才能信解佛法的修證法門,諸法實相。才能行証,入佛境界,明心見性。此即所謂, “智如目,行如足”。[沒開智慧,都是盲修瞎練,蒸沙煮飯,雖經億萬劫,不能成正果。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seven1a jobs2 jobs1
修定開慧,最簡潔快速的方法,是修禪定。禪定可以變化體質、鍛鍊身心、脫胎換骨,也可由定生慧,得大自在。瞭解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不管年紀大小,現在處境如何,為了自己的前途,終生幸福,都該從現在開始,修定開慧。

以此因緣,信堅園地,自開創以來,一直鼓吹禪坐法門。信堅今早在此園地,另闢 “修定開慧” 此一大標題,裡面有十一篇文章,其中, “略論 如何修定開慧” 是禪定修法的大集結,綜合信堅個人的體悟,及南懷瑾大師的教導。信堅在此,特別向讀者推薦。

二、 書寫此文的因緣
顏顏師姐,自從約一年前,誤打誤撞,有緣到信堅園地遊覽。一年來,努力精進不懈。又因累世善因緣,前因未忘,因此領悟力強,學習進度,突飛猛進。

但是雖然看了信堅園地上述對修定開慧的解說,自己也買了一大堆南懷瑾大師的如何 “打坐、練氣脈”的書,但一直 “因左腿和膝關節退化”,無法盤腿打坐。自己也幾乎認為今生與盤腿打坐是無緣,以此自我設限。

但又經不住信堅一直鼓吹禪坐的好處,心癢難忍。因此最近重新開始嘗試單盤打坐。前幾天來函報告,奇蹟突然出現,氣脈忽然打通。盤腿時,身體到處在自我調整、通病兆,竟將前述: “左腿和膝關節退化” 的長年病痛,自癒頓癒了。

同時,作一切事,要以無所得心修習,則能無往不利。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萬法唯心造。心想事成。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法品第十八解說 (二)

前言
此文是明法品解說的第二部分,法慧菩薩繼續答覆精進菩薩第二部分的問難 : 「菩薩云何修習,令所念眾生,咸皆得度。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之後再繼續簡短總答,此品之十二大問,並以十首偈頌來作總結。
hua1 hua4
信堅至此,將華嚴經前十八品,大略講解完畢。前六品是第一會,舉果勸樂生信分。第七品至第十二品是第二會,講十信位,講說佛境界的解、行、德,使生淨信。信心堅定,則生實相,住佛境界,成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第十三品至第十八品,是第三會,介紹十住本位,及如何進修,向上階層。此品是解說,修行見性之後,所應具備的解行,及所獲功德。是華嚴經下面諸品的摘要。讀完這些簡介及解說,讀者對華嚴經就有整體概念。知道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以及如何進階,入佛境界,得佛功德。

6.10答所念眾生,咸令得度問。
佛子。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蜜時。圓滿諸波羅蜜時。不捨諸波羅蜜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
初結前。上面十種波羅蜜修行圓滿之後, 菩薩就安住在大莊嚴菩薩大乘中。菩薩乘此大乘,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淨佛世界,成就眾生,無佛國想,亦無眾生想。為眾生受身,隨其所應,自變其形,而教化之,乃至一切智,終不離菩薩乘。這時他能為眾生說法,令其增長淨業,而得度脫。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法品第十八解說 (一)

一、前言
明法品,是修十行之向 (“向”是正向其果位邁進的前行)。長養本位十住之法。是明了正法,明了法行是什麼,就應要了解怎麼修行。華嚴經修行的總核心、總綱領,就在明法品。講說整個修行的過程,體會見性之後,要幹什麼?了生死到哪裡去?出三界到哪裡去?成佛以後又怎麼樣?你一定要從行法的立場來看,才能看得到。明法品,是整個行法的過程,是整個行法的核心。
hua1 hua4
這品經文相當長。信堅重複看了將近十次,才能標章分段,將全品整理出一個頭緒來。解說此品分兩部分。此文是第一部分,解說法慧菩薩答精進菩薩的前半的問難: 「菩薩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恆不捨,波羅蜜行」等九大問。第二部分,則繼續答下半部的三大問難 : 「菩薩云何修習,令所念眾生,咸皆得度。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最後總答此品之十二大問,並以十首偈頌作總結。

二、 釋品來意
前品經文表示當位所成就的功德,自分已圓,將趣十行,此品經則表示向後位勝進的修行。此品乃精進慧菩薩。問法慧菩薩,當位昇進之行,為成就十行之因。是修十行位之向.長養本位十住之法。

三、 釋品名
依梵文,此品全名應譯為「法光明品」,「即正了知周遍無量無分現相,大法光明」。統有三義:
1. 法慧具後得智,於能詮所詮,進趣行法,分明照了。能正了達十方無邊法。
2. 【明】是能詮,以能顯行故.【法】是所詮,可軌則故。
3. 【明】是智用.【法】是理行及果.境智合說,俱是所詮。

四、 釋品宗趣
明法不同,略有四種,謂教理行果︰尋教悟理.觀理起行.行成得果。皆初宗後趣。又此四皆宗.為成後位及成勝德為趣。
【精進慧菩薩】:為令欲成此位之昇進.必藉精進之功。以無思之慧,照燭有作之功。【法慧菩薩】:具一切智者,以此菩薩,乘一切智乘,生如來家,入佛種智,為佛之子。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解說

一、導論
這品經講發菩提心的功德。不動如來根本不動的大智慧是不可思議的!是法界的本體,乘這個而發心。所發的心就是根本不動的智慧,達到成就佛果,這個功德是不能計量的。

天帝釋,處所的主人,問法慧菩薩,法慧菩薩是這一會的法主。他問: 菩薩初發菩提心,所得功德,他的量有幾何,有多大啊? 法慧菩薩所答復說他成正覺的功德,跟佛的功德是齊等的。發了心一定能夠成佛。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乃至到十住的菩薩,能示現成佛。初發心就具足後邊的德。入住位的菩薩,他能百千界示現做佛。
hua1 hua4
要想把這個發菩提心的功德說得很清楚,很透徹是難的。道理太深了,難說,。也可以對這個帝釋天說,如果他不是發菩提心的菩薩,對他來說,很難聽說得清楚,很難讓他明白,很難讓他知道。為什麼甚難呢?因為初發心,就能達到佛的功德,與佛相似了。約時間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約德說,初發菩提心跟佛果就相似了。約理上說,他就證入一真法界,頓悟成佛。

能知道佛,能知道佛的智慧,永遠對佛法不懷疑了,永斷一切疑網,能夠百界做佛。菩提心是我們原來本具的心,這個心所含的德量,是不可說不可說的。這個初發菩提心,是十信滿了,登了初住位就叫發心住,位不退了,這時才真叫發菩提心。入了佛門一發心,就知道我們這個心跟佛的心無二無別,這是性德本具的功德。

「見眾生苦起大悲心,因大悲心發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覺。若無眾生,諸菩薩摩訶薩不能成正等正覺」。為利世間發大心,其心普遍於十方,眾生國土三世法,佛及菩薩最勝海。信佛學佛、受戒持戒、修禪定智慧,這一切一切是「為利世間發大心」。我們信佛學佛、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佛的這種智慧。「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