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大方廣佛華嚴經 梵行品第十六 解說

一、導論
信堅在此,繼續講解十住位的經文。此品講解入十住位,明心見性後的正行。《華嚴經》行門有三個階段。第一「前行」,從〈淨行品〉入手;第二「正行」,以〈梵行品〉為引導,它是「十住位」,見性後的行門;第三「妙行」,是成佛後要修的是「普賢十大願王」: 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這三個單元,合稱為「華嚴三品」。
hua1 hua4
〈淨行〉圓滿之後,才能入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做什麼事都清淨的,就是你的行為、作用,都讓它清淨。看破放下了,心就清淨了。〈淨行品〉是智首菩薩跟文殊菩薩的問答。文殊菩薩 (根本) 智慧第一,智首菩薩也是(後得)智慧第一。以(無知)智慧第一來問那個微妙(無所不知)第一,讓心性中的性德,互相激盪;它是我們性德中的智慧發起以後,叩響我們最深沉最微妙的地方。智首問說:「我現在是個初發心的人,應該怎麼修行?」文殊的答覆真是要「隨相修行」。因此〈淨行品〉是隨外面的境界來修。文殊所答的一百四十一大願,乃隨相隨緣、作意修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以一個初發心的人來說,一定要從這裡修。此淨行是就緣起法界而言。

「梵」有「淨而無淨、即淨非淨」之意。〈梵行品〉是從性起法界來講,是正念天子跟法慧菩薩的問答。「正念」是「無念而念」、「念而無念」。〈梵行品〉是破一分無明後開始修行,一直到等覺菩薩的行法。這裡的菩薩位是從圓教初住位以上。亦即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初住以上的菩薩則皆是真實菩薩。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解說

一、前言
值此新年新開始,信堅在此,再祝大家,狗年吉祥快樂。旺旺旺,狗來富。
信堅最近兩個禮拜來,一口氣講解了華嚴經第一至第四、第七至第十二品。現在繼續講第十三品,加上之前解說的十住品第十五,雖然跳過了第五、第六、及第十四品,但不礙於了解華嚴前十五品的真義,讀者可由此,一窺華嚴經的大概。也同時大略解說淨空法師講了十二年的華嚴經初十五品的要義。以此為前導,看懂之後,讀者可開始看華嚴經文,清涼疏鈔、長者合論、或淨空及其他法師之講解。《華嚴經》是一部大經,汪洋淵博,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讀者請參看: 華嚴十住品 真諦詳解 (一)華嚴十住品 真諦詳解 (二) 華嚴十住品 真義詳解 (三)。]
hua15 hua14 hua4
二、釋品來意
第二會是講十信位,講「信」。從此以下,講「解」。「又答十住問,總有二段」。「信是住之方便,此明正位,故次來也」。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以明心見性,是法身菩薩。

明前於普光明殿,人間地上,十信圓滿。向上提升到須彌山,妙峰之頂。喻「從十信入十住,入位之升進故」。第十信的菩薩就是賢首菩薩,放下了起心動念,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 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華藏世界現前。

「以處表法者,明此山於七重金輪圍山,七重大海之內,出水高八萬四千由旬,縱廣亦爾,四寶所成」。「妙峰山者,不動義,妙樂義, 莊嚴義。諸天所居」。須彌山是一個單位世界中心最高大的一座山,所以它象徵著不動,如如不動,用這個山表十住菩薩。不但它如如不動,它有妙樂、它有莊嚴。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賢首品第十二 解說

一、前言
這品經,寫在狗年大年初一。信堅在此,敬祝大家,”狗運亨通”,狗年旺旺旺(汪汪汪),狗來富。

這品經,相當長也相當難讀。此品可說是華嚴經的整體簡介。看懂了這品,就知道華嚴經在說什麼,如何修正四十一品階次,以及了解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信堅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設法以簡單明瞭,標章解說,為初學者解說。希望它對你有助益。

此品經是淨空法師從 6/21/2006 開始,一直講到11/17/2007才講完,歷時十七個月,共有約三百講 (1577-1874),每講兩小時,全講約有四千頁。由此可知這品經是相當長,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品。講說修行證道的基礎,信為功德道元之母,修華嚴四十一位次,無方大用,以及諸法實相。是一品相當重要,也相當難了解的佛經。信堅將他分段標列,以利讀者了解全品的大意。同時信堅也將之濃縮成約十七頁,作為詳讀此品的導讀。[讀者請參看本園地,十門三昧業用解說 。]
hua13 hua6 hua4 hua12
此品是解說,依上二品,解行圓滿後,所獲不思議果德。文殊在此品,以三百五十九偈半,暢演無量修行勝功德: 大用無方。信為道元功德之母。信心堅定,則生實相。此品正釋經文,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謙讚許說分,有四偈。
第二大段、正明發心勝德 ,總共有346偈半,分為六段:
第三大段、校量勸持分,結說難思,有九偈,是流通分。

二、釋品來意
「夫行不虛設,必有其德,既解行圓妙,必勝德難思」。前面「淨行品」,說菩薩行門。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隨順法性,這就是菩提心、菩薩願。既然有行有因,一定會得果德。「光明覺品」是菩薩的解,「淨行品」是菩薩的行,而這一品是菩薩的果德。勝德難思。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第十一 解說

一、釋品名目者
淨行品者。廣發大願。為十信之行也。意以眾生無明貪愛。染諸塵勞。失佛華嚴。由無願力。既發淨信。須依大願淨治塵勞。要即塵勞以成淨行。此因智首菩薩。發一百一十問。云何得身語意業,及一切勝妙功德。故文殊為說一百四十大願。
hua6 hua1
行有事行,理行、智行、大悲行、悲智無礙 行、止行、觀行、止觀雙運行、十度齊修行,四弘誓願行。這十四行都在一百四十一願裡。「知家性空」是理行;「觸境不迷,善達事理」是智行。善巧方便,以願導智,不滯自利,是大悲行。遇違順境,心不馳散,止行也。在逆境裡面不生瞋恚,在順境裡面不起貪愛,心不散。
當願眾生。一切智覺。皆令即塵勞事。翻成妙行。以是大願。淨身口意。即獲一切勝妙功德。由是克成五位無盡行海。一切染法不能違礙。是為淨行。

「若無此願,設斷煩惱,即二乘行故」。「以此一百四十大願門,頓能淨其一切塵勞,便成普賢法界行故行。以此大願莊嚴一切世間諸行,總為法界一切道場,故名淨行」。行總有六大類,事行、理行、智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才叫真淨。以這大願莊嚴,一切世間諸行。

「得斯意者,舉足下足,盡文殊心,見聞覺知,皆普賢行。文殊心故,心無濁亂,是曰清淨。普賢行故,是佛往修,諸佛菩薩同所行也,所行即淨」。文殊心是十波羅蜜,普賢行是十大願王。起心動念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著想,是大心凡夫。犧牲奉獻,捨己為人。見聞覺知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皆普賢行。

二、釋品來意
「為明前問明品,是成其十信中解故」。讓我們明瞭十信位,認識十信位,是「問明品」的大意。「此品成其十信之行故,此品須來」。解行一定要相應,你才能真正得到它的受用。「乃至果行圓滿已來,不離此大願故」。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菩薩問明品第十: (二) 其他九甚深 解說

前言
近一個月來,俗世繁忙,客廳上方水管漏水,導致天花板下塌,正由保險公司整修中。已搬進旅館住了快一個月。近兩星期來,因顏顏師姐因緣,百忙中抽出時間,書寫華嚴經導讀及講解了八品華嚴經的要義。主要用意是讓讀者看過這些要義解說之後,就有能力,看懂相關華嚴經文,以及其他解說,如清涼疏鈔、李長者合論、淨空法師講解、或其他講師的講解。每篇文章都相當簡短,但內容豐富,清楚易看易懂。希望它們能幫助大家,契入華嚴境界。

經書如果看懂了,有了解悟,就如本得,永誌不忘,隨時可取用。信堅約十年來的功夫沒有白費,這次書寫這幾篇文章,有如行雲流水,水到渠成。如有佛菩薩加持,真不可思議。
hua6 hua1
6.2文殊問財首:「教化甚深」
文殊菩薩問財首菩薩,言如來十種方便,隨時之法。初舉【非眾生】,即約覺首所答業純真。後問如來,十種隨時之化,何緣而有。財首為成信心,約實而答, 隨時是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一切眾生非眾生,云何如來隨其時,隨其命,隨其身,隨其行,隨其解,隨其言論,隨其心樂,隨其方便,隨其思惟,隨其觀察,於如是諸眾生中,為現其身,教化調伏。】
上段覺首表初信菩薩,此段財首代表二信菩薩。說一切眾生是從相上講的;說非眾生,侍從性上、理上講的。法性是一,眾生非眾生是一,只因迷悟不同。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菩薩問明品第十: (一) 緣起甚深 解說

一、前言:
此簡短解說,是信堅依淨空法師花了13個月(10/2/2004 – 11/6/2005),共154講 (1308-1462) ,每講兩小時,講義約有二千頁。信堅提綱挈領,去蕪存菁,增刪補充,繁辭必削,缺義復全,不失要義,濃縮成約20頁,以利華嚴初學對一真法界,諸法實相有清楚的基本正確認識;是普賢行者,信解華嚴境界,長期薰陶,依教奉行之要典。
hua6  hua1
一切大乘教初發心的菩薩,信心從這品所說的「十甚深」建立。這十甚深你都明白了,搞清楚了,你的信心就能堅定升起。有了堅定的信心,就生起願行。

由於此文的解說相當長,因此信堅將它分成兩部分。此第一部分,先解說最重要的一段:一真法界,諸法實相: 緣起甚深。

二、釋品來意
上來三品 (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已答生解所依。第七「名號品」,講佛身、名差別不同,是身業。諸佛菩薩,隨緣應化,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現的身形無量無邊。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第八「四聖諦品」,是語業,諸佛菩薩的言教周遍法界。現在此地,第九「光明覺品」,是意業,明十信心者,正修之行,佛的用心,意裡用光明,光明是智慧。

這一會是十信菩薩會,是修行證果的基礎,信心所依是前面三品: 名號、四諦、光明覺,這是生解所依。下面三品講生解的因果。「生解因中,先答十住,住攬信成,將答所成,先辨能成」。「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那就是初住,實相是真實智慧。

信必定先求解,把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信心才建立,對於佛在經教裡面所說的不會懷疑,遇到任何挫折、任何障難,你也不會動搖。這個時候你有智慧,你會安安穩穩的度過。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唯有真實智慧能解決問題。信後面有解,解後頭有行,行後頭有證。信必定具足解、行、證才叫真信。生實相是證。證初住,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開圓解、理一心不亂。後三品 (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 明信有解、行、德。解為二本,此品先來。解如目,行如足」。信心建立在解門上,你解得愈深,你的信心就愈堅定,愈不會動搖。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