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當下的力量- 明心見性指南 第一集

The Power of Now –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 Part One

一、前言
靈修的主要目的,是活在當下,由定開慧。念經書、懂道理、生活經驗、世間知識等等,只是助緣。開悟是生命的轉換、靈性的覺醒,從有限的生命邁進到無限的生命,從迷妄的生命進入到覺悟的一真法界。

一個真正的現代見性聖者,如霍金斯或托勒,他們會從一般經書或古哲的言論桎梏裡跳出來,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以現代的科技語言,不同的譬喻,以自己的語言文字,將自己所證悟的實相,加以深入淺出的闡說。同時所說,不離真如本性與其智慧德能,讓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同時,也將他們的高階層能量,灌注於他們的言論著作中。讀者若能 “隨文入觀”,沉浸於作者的高靈性磁場裡,則可受他們加持,如入芝蘭之室,如水漲船高,與他共遊一真法界。如能達到此境界,則開悟當離此不遠。

隨文入觀”是一種相當高的見性者境界。讀見性聖人的著作,提起觀照的功夫,照住當下。不但能完全理解它言外的深意,同時也能契入境界,“消歸自性”,得到法喜無量。讀到什麼地方,那個境界就現前。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參訪一個善知識,他就提生到該善知識的境界。他參訪吉祥雲比丘是初住菩薩,參訪海雲比丘他是二住菩薩,他節節高升;所以他參訪到最後普賢菩薩,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現代西方見性者的言論,皆只是佛陀所說的”大海一滴水”。不管如何說得 “妙舌生花、千變萬化”, 仍然像孫悟空,雖有七十二變,逃不出 “如來佛掌”。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們以不同的語言、譬喻,可以激起讀者的新認知、內在能量。[信堅註: 佛說法四十九年,以其甚深證悟的境界,種種譬喻解說,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更於無形法界,為法身菩薩演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其他見性者,只能就其中一部分,加以註解。]

此書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1948年出生於德國,是當代重要的心靈導師與作者之一。二十九歲那年經歷一場深切的內在轉變,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軌道。接下來幾年,他放下了所有關係、工作、身分,專注於讓這份轉變更深化、更完整。之後,他開始在倫敦擔任個人與團體的心靈導師。托勒不傾向任何宗教或傳統思想。在教導當中,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精神啟蒙大師簡單而深刻的訊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找到內心的平和。

作者此書,以德國英文書寫,比霍金斯的叢書更難讀。但所說的都是教導修行及見性法門。因此似乎只有已瞭知一真法界實相 (一體觀念) 的修行者,才能將它整體連貫。普通讀者,大都只能了解其中對自身有用的片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指南,但這已是相當難得了。

因此信堅書寫此文,不是 “直譯”,而是經過整理、濃縮的 “意譯”,讓讀者易讀,也較有整體觀念。希望對大家進修菩提大道,有所助益。此文共分三集。這篇是第一集。 Continue reading

霍金斯自述的 “見性境界及見性者行履”

一、前言
一年前 (11/28/2017), 信堅草寫了一篇 大衛.霍金斯所證悟的 “明心見性境界”,介紹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1927-2012, 享年85歲) 所悟的一真法界實相。近兩星期來,信堅又沉浸在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 “當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 一書的見性者境界裡,與他漫遊法界,深受啟發,獲得無量法喜。因此最近又草寫了 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 悟道因緣

多年來,信堅對古往今來見性者的言論及悟道因緣,相當有親切感。佛教經典或禪宗記載的見性體驗描述,都相當簡短,只能意會。一般求道者,無法真實體會,只能以 “唯證乃知”,一筆帶過。

但信堅覺得,真正見性者,總會找到一個深入簡出,平淡的描述。以此因緣,信堅花了不少心血,在此重新仔細翻譯及加註解,霍金斯在 “能力與強力” 的 “前言” (The Preface of “Power vs Force”) 裡,自述的見性境界,以及見性者的行逕。此文可謂上文 “大衛.霍金斯所證悟的 “明心見性境界”的修訂版 (revised version)。希望讀者能仔細體會文中所含的深意,加入見性者的行列。

從霍金斯所自述的一些 “存在” (Presence) 所顯現的奇蹟 (神通),我們可體會到一些宗教, 特別是基督教聖經裡所記載的奇蹟,都是可能自然發生的。不過,它們不是外在萬能的 “上帝” (God) 所創造,而是人人本具的內在真我 (本體、自性、佛性、存在) 所自造的。這種神跡的諦造,關鍵在於開悟 (明心見性),能與萬物融為一體,與萬物的本性直接溝通,而不是世俗的心意識認知。

霍金斯書的總結,是基督教 “榮耀歸於主 (Gloria in Excelsis Deo! )” 頌:
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天使歌唱在高天
Sweetly singing over the plains 美妙歌聲遍平野
And the mountains in reply 高山峻嶺發回聲
Echoing their joyous strains 響應天使歡樂音
Gloria in Excelsis Deo 榮耀歸於至高主
Continue reading

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 悟道因緣

一、前言
信堅這幾年來,大都是專注在閱讀佛教及禪宗的經典,介紹過去見性智者的言論及悟道因緣。對西方近代見性大師的言論及悟道因緣,除了霍金斯之外,一無所知。為了彌補這個缺洞,近日信堅在網路上尋求近代開悟大師的言論及悟道因緣。主要是他們綜合古見性者所論及自己所證悟境界,以現代科技語言,平實解說,可以增廣對靈性覺醒的深廣認知。同時,閱讀高靈性典籍,與見性者同遊,可進入它們的境界,如入芝蘭之室,如水漲船高。

經過一番搜尋,終於找到一位現代偉大的見性導師,”當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 暢銷書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他1948年生於德國。曾於英國劍橋大學接受教育,是當代最重要的心靈導師與作者之一。他書中所介紹的 “當下的力量”,與禪宗的”頓悟法門” 非常相近。超越心意識思維,在”當下” 瞥見了存在本身的永恆境界。全神專一,”活在當下”。有如沿著剃刀的邊緣走(walking along the razor’s edge of Now),亦有如攀登艾格峰的北面一樣,全神貫注,不容絲毫分神。無論你在哪裡,要完全在那裡 (Wherever You Are, Be There Totally)。 Continue reading

十三勢 (太極拳) 行功心法 真義解說

一、前言
近日因Jasper師兄讀此園地逍遙仙人所張貼的“邁步如貓行”後,來函問及《十三勢行功心解》中,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太極拳行者,應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Jasper師兄,能提此如何達到太極高境界的問題,引用“十三勢行功心解”裡的 ”邁步如貓行”,因而提問這關鍵的修鍊方法,可能是太極拳高手,佩服之至!
taichi11 taichi9 taichi10a
信堅剛讀Jasper師兄所問,不知所云。因此立刻去函,請逍遙仙人直接回覆。他因最近事忙,須待兩、三天後才能回覆 (今天已回覆)。信堅利用等待逍遙山人回函期間,花了兩天時間,重讀 “十三勢行功心解” 及 “十三勢歌” 兩篇論文。並參照魏坤梁《十三勢歌》探釋,及 楊澄甫注釋的 “十三勢行功心解”。

昨晚忽然悟到,這兩篇論文是互補互助,相互解說的。特別的說 (specifically),《十三勢歌》的總綱領: “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是解說如何達到《十三勢行功心解》”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境界的修行法門。因此回答Jasper師兄的問難,就只要能明瞭 “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的真義就行。原來王宗岳大師,不但談打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同時也解說如何練太極拳,達到最高境界的心法 (行功心解)。

以此因緣,信堅在此,融合此兩篇上乘太極拳(十三勢)心法,依 “魏坤梁《十三勢歌》探釋”,及楊澄甫注釋 的 “十三勢行功心解”, 加以綜合解說,太極拳的修練法門及所達到的境界。信堅對此文所說太極拳的真義,不是個人練太極拳的實證心得,而只是依照自己對一乘佛法修行法門的了解,加以延伸,整理解說,供諸有緣作參考。簡直是班門弄斧,還請諸太極大師,不吝批評指教。

信堅在此文,首先解說《十三勢行功心解》”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的境界,然後解說《十三勢歌》的總綱領 : “命意源頭在腰隙 “的修証法門。

最後,信堅由於讀上面兩篇論文解說,及書寫此文,獲益良多,法喜無量。竟能將以往自己修行練功的許多經驗、體悟,整體連貫起來。似乎真的有點悟到打太極拳的真髓了。這大概就是所謂 “教學相長”,”觸類皆法” 吧! Continue reading

智證傳 (二) 精華解說之三

[信堅註: 信堅至此,從慧洪覺範禪師《智證傳》中所論的111句 “經書及大禪師修道、悟道、及證道名言”,節選其中45精華句,不依慧洪覺範禪師的 “傳曰” 解說,而是依一乘佛經的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以現代語言文字,加以深入淺出,詳細論說。希望讀者能從中悟入。每條字句,都是獨立,皆有無量深義,條條通大道。讀者可將它識為禪宗公案 “參”。隨選一句,深入了解,參之又參,皆可由中悟道、見性。]

1. 入楞伽經曰: 諸法無法體,我說唯是心。不見於無心,而起於分別。
譬如幻術大師,幻化出牛馬男女等種種事物。觀看的人不知是幻,將此種種牛馬男女等物執為真實。幻師雖然也有男女、牛馬等種種分別,但並不會很執著,因為他知道一切是幻非真。

又譬如世間之良馬,它見到高舉的鞭子影子就會往前跑,不必真要抽打到它身上,但見到自己的影子卻不會受到驚嚇,因為它知道這個影子是自身所出。知萬法唯心者,目睹萬法,恰如幻師見自己所幻之事,也如良馬見自身之影而不驚。所以說,雖常分別,但不礙於見自心也 (善分別諸法)。不識萬法唯心者,凡見一事一物,必執為真實,必受其驚恐之苦。不能真實契入萬法唯心之義,所起疑惑,其實豈止如上所說?

2. 華嚴經曰: 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以真如之性,法爾隨緣。雖即隨緣,法爾歸性。以隨緣時,似有顯現。如觀幻法,不有而有。如觀夢境,不見而見。如觀水中之影,非出非入。如觀鏡中之像,不內不外。《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一切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是諦觀,法性空寂。

《華嚴經》卷三: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了一切法悉皆如幻,知諸世間悉皆如夢,觀一切佛現差別身,悉皆如影,知所說法音聲語言,悉皆如響,現見諸法,生成住持,悉皆如化。 Continue reading

智證傳 (二) 精華解說之二

1. 毗舍浮佛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毗舍浮佛,又作毗濕婆,意譯為遍一切自在、一切勝、一切生、能變現、遍現、廣生、勝尊。過去七佛之第三佛。《長阿含經》載:其佛出世時,距今已三十一劫(一劫為13億4千萬年)。

此偈要旨,在破眾生身心之執 (我執)。法身本來是無身的,假借四大以為身,由四大 (地水風火) 和合而成的色身。熱力屬火大,搖動是風大,濕性是水大,堅固性是地大;這是地水火風。

首楞嚴曰。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猶如交蘆。心性本來是不生不滅,是無形無相的;只是因為住著外境而有生滅分別心。如能對境如如不動,則無生滅分別心,則罪福無主,死生榮辱,好惡煩惱,如幻如沫,虛幻生滅。老子曰: “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吾若無身,何患之有? “身乃饑凍榮辱死生之樁也。

2. 維摩經曰: 居士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如人臥疾。攀緣俱息。妄想歇滅。即是菩提。維摩詰居士將丈室中的所有家具物品全部搬出去,僮僕侍者全部退下,空空蕩盪,唯留一床,用以養疾。這是一個像徵性的圖景。雜務盡去,心無雜念;唯留一床,正念不失,不同斷滅。其實說的正是禪定境界。

唯有得定,方能慧觀,通達實相。後文殊師利率諸大菩薩前來問疾,起慧觀也。大凡人一生病,臥床不起時,所有榮華富貴之貪心,一時全死,聲色犬馬之著念,一時都盡,唯與此病廝挨,妄心總歇。故維摩養疾,象徵眾生,若能一切心想,歇得下來,則能得定,如飄風止息,濁水澄清。惺惺寂寂,明明歷歷。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