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精選四十則淺釋 – (21-40)

21.麝因香重身先死,蠶因絲多命早亡;世界從來多缺陷,幻軀哪得免無常。憨山德清 不要以為在世間一定要有多少的特長,你看有的人會打拳,會拳的常常被人打死;有的人會游泳,淹溺的常是能泳的人。

有一種名為「麝香鹿」的動物,身軀天生就很香,獵人為了取麝香,就到山中四處捕捉麝香鹿。春蠶結絲成繭,人們為了取絲販錢,不惜奪取牠的性命。珍奇貴重的,反而最先受害罹災。才華洋溢的人,若不懂得韜光養晦,反而時時顯露,處處招搖,便容易招災引禍。大千世界缺陷多,尤其無常最可怕。生命不過幾十年寒暑,任誰有通天的本領學問,只要大限一到,也一樣不能免除無常。一個人即使擁有極優越的條件,也未必能免除世間的災難。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好的一半,壞的也一半;白天一半,晚上也一半;生一半,死也一半;世間沒有絕對的。俗話說: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水的。所以,身負絕技也不一定很可靠。有的人希望錢財多,人因財死也不乏其例;有的人要求名位高,往往爬得高跌得重。也有人一心追求美艷身姿,可惜紅顏多薄命,不少美人因美麗而慘遭殺身之禍!所以,人要看破一點,缺陷自有缺陷美,缺陷有它缺陷的好處,凡事不容易十全十美。像愛迪生,耳朵雖然聾了,卻能集中智慧從事發明;有的人手臂殘廢,用腳苦練執筆的工夫,一樣可以寫字。不要為缺陷太煩惱,缺陷往往是另一種福報,只要把身軀當成幻影,我們也不會害怕無常了。一個人最要緊的是厚道,能夠知足,守本分,凡事不要強求,強求得來的東西不自然,因為那不是自己真正應得的。功名富貴不一定非要不可,畢竟不屬於你的,終究會流失,唯有知足、本分、厚道,這樣的人生最好。 Continue reading

禪詩精選四十則淺釋 (1-20)

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無門慧開
這一首詩偈,是無門慧開禪師寫的,如何做人處世、安身立命。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季節。繽紛百花、皎潔明月、舒暢涼風、皚皚白雪,是大自然的景致。牽掛人們心頭的「閒事」,則無非是「庸人自擾」的無明煩惱,擾亂清明自性的世俗瑣事。如果心中去除了執著煩惱與掛礙,恢復了自我本心的清明,悠然閒適,便能與大自然相契,自然而然能領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純淨澄明,契入於「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蒼蒼翠竹即是法身」的淨妙禪喜中。北宋理學大師程顥先生的詩句:「萬物靜觀皆自得」,也就是這樣的一種禪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春天的百花開了,秋天的月亮特別皎潔,夏天吹拂著徐徐涼風,冬天飄著皚皚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就像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在現實生活裡,經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假如我們能將生老 病死的無常、榮辱得失的好壞,都不掛在心上,那就是人間最好的時節了。

人並不是擁有良田千頃、廣廈萬間就能快樂滿足的,真正的快樂是:心裡有智慧,沒有掛礙!一個人即使錢財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掛礙,有人我的是非,有名聞利養的百般計較,家事、國事、心事太多,心理壓力就太重。錢財越多,名位越高,越放不下,又有什麼意義?一個學生功課壓力太大,他會受不了;一個公務員的事務太忙,也會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要學習舉重若輕的心胸,減少心上的壓力,才能輕鬆自在,真實體會到人生的意義! Continue reading

信心銘嘉言錄

信心銘 嘉言錄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 信堅收集

santu1.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若不起,真心任遍知。

2.外塵境緣的美醜,完全是因為摻雜了個人情愫的分別與執著所至,故而對於一切人事物才有著善惡、美醜、正邪等不同的看法與取捨。若一念心清淨無染,何來好壞、高下的差別? 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3.我們常以自我的偏見,來看待這個世間;以個人主觀標準,來評論一切事物的好壞。對於自己喜歡則生貪愛,討厭則排斥憎恨;合我意則生貪,不合我意則生憎;順我則生貪,逆我則生憎;美的則生貪,醜的則生憎。 Continue reading

禪宗典故: 一指禪

ichi 2a 禪宗有很多公案,其中最有名的禪宗典故是 “俱胝一指禪”。隨函送上白話解說。如果你真的了悟了這公案的本義,你就明心見性了。如果沒有了悟,這個公案教你怎麼修。希望它可給你帶來一線光明。 — 信堅

一指禪

原文: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五燈會元卷四》
《金華俱胝和尚》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時,有尼名實際來,戴笠子執錫遶師三匝,曰:「 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問,師皆無對,尼便去。師曰:「日勢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師又無對。尼去後,師歎曰:「我雖處丈夫之形,而無丈 夫之 氣。不如棄庵,往諸方參尋知識去。」 Continue reading

略說 “真經原來無一字”

萬卷經書皆不用,莫從紙上覓佛法。真經原來無一字,紙上尋經空費心。

《達摩寶傳》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醮乾洞庭湖。
真經不與紙經同,紙上尋經枉用功,有人參透其中意,安在巍巍不動中。
人人有卷無字經,不用紙筆墨寫成,展開原來無一字,晝夜四時放光明。
心外求經路便差,水中月影鏡中花,念佛有個自性佛,念經有卷無字經。
達摩原來天外天,不講佛法也成仙,萬卷經書都不用,單提生死一毫端。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參禪悟道,不能憑藉,語言文字,更不可拘泥於文句,要全憑心意參悟。起信論云: 無文字相、無名字相、無心緣相。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要向紙上覓佛法,不要向人中找真佛,只能向人中尋善知識。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