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二)

第二集 : 正宗分第四生貴住至長行總結

前言:
華嚴法身菩薩有四十一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信」還還在十法界裡。前六信在六道,七信至十信在四聖法界。菩薩十信圓滿,進入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發心安住在菩提心上,就進入一真法界,智慧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慧住於理,得位不退,故名住。住是入了空理,証得性空,是無住的住,無住而住。住於三解脫: 無相、無願、空。他已智慧成就,住在佛的大智慧當中,住一真法界,再也不退回十法界。
live1  live2 live5
十住就是現前的一念心,從初發心住到十灌頂住,都在一念心。十住品說十種住,二十種進修因果。前集介紹了前三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這三住是「總修出世間心,破諸世間煩惱纏縛,一時頓成根本智慧」。這三住是《華嚴》修學的基礎。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你才能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個位次,初住菩薩明心見性,見到不動智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三參是參十住位的前三住。此集繼續解說此品,從正宗分第四生貴住起,一直到十住品的總結。

4.4、 第四生貴住
佛子! 云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涅槃。是為十。

云何為菩薩生貴住?
第四生貴住,「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闠是熱鬧的場所。生死是個動相,市場鬧哄哄的是動相,可是菩薩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由由前妙行,冥契妙理,生佛法家,種姓尊貴故;行與佛同,受佛氣氛,入如來種。明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令自在故。如善財於市肆之上,見「彌伽長者」,說輪子經。即表生死市薼,鬧處常寂.於一一字,猶如車輪.一多圓滿,互體相成。又如帝釋寶網,互為緣起,映徹重重。一字之中,有無盡字句.為世間名句文身。引諸未學,以成教軌。前面三住「巧觀空有,增修正行」,為妙行。冥,是自自然然,法爾如是,妙理就是自性,完全與性德相應,這是法王子。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一)

第一集: 前言、導論、序分、正宗分至第三修行住

一、信堅前言
華嚴修証,悟後起修,四個次第,信解行願。十信修信心、十住求解、通達明瞭、十行真幹、十迴向發願求菩提,十地品証入諸地。華嚴十住位是華嚴菩薩明心見性,悟後起修四十一位次的前十位,主修 “解”。” 解”是真實明瞭世出世間的諸法實相,才有正知、正見、正行,才能慢慢消除無始無明習氣。此即善財童子於文殊座下開悟後,入世歷事煉心,五十三參的前十參。
live1 live2 live5 live4
網路上講解十住品者不少,但以一乘義理,詳細講解的,少如鳳毛麟角。就信堅所知,只有圓明筆記、普獻法師、及淨空法師講解。十住品是華嚴經講 “智慧、解悟” 的最重要一品,是悟後起修的基礎。信堅將此三位法師的講義,加以融合,去繁化簡,融為一體。內容不足的,加以補足,成為一篇前後連貫的詳解,以利讀者,研讀進修。張貼在此,留待有緣,入佛智地。

圓明筆記的網路文字版,可能是海雲繼夢法師的演講筆記,有56集,歷時七個多月 (8/30/2012 – 4/12/2013),但其中有幾集遺漏,有幾集不全,亦有一集重複。淨空法師的講解有101講,歷時一年多 (2/1/2009 – 2/28/2010),是依清涼疏鈔及李長者合論為主,除了講十住品外,也講了很多基本修行常識,因此只講了十住品的前面三分之一 (即此文第一集的內容)而已。最完整、最詳盡的是普獻法師的38篇講解 (10/14/2012 – 1/9/2013)。是他在中壢圓光佛學院,所教一學期的課程。

信堅在此,嘗試講解華嚴十住品,文分三集。
第一集 包括 前言、導論、序分、正宗分至第三修行住
第二集 從第四生貴住至長行的結尾。
第三集 講解十住品的200偈頌。 Continue reading

禪宗 “無門關” 的終極修証法門 – 彌勒法門 (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

前言
近日,因顏顏師姐、在來米師兄、文德師兄、及寶印師兄,來函討論 “悟空、悟道、及修行証道境界”。信堅以此因緣,重回研討,此園地的本旨: 如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華嚴經的基本教導,是修行由 “信解 (解悟) “之後,歷四十一位次而 “行證 (證悟)”。即由初住至等覺位,漸除無始無明習氣,終至究竟成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華嚴 “行證” 的總結。所謂「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51 1 51 2
之前,信堅曾在此園地,介紹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前三十參 (由初住位至十迴向位)。但入法界品的精華在於第五十一參: 善財童子參見彌勒(等覺)菩薩。此段經文相當長,將近三十頁,可說是一部最深奧難讀的一乘大經。信堅之前讀華嚴經,至此卻步。所謂非證等覺位,不能真正了知其中深意。幾年來,一直在等待因緣,明師提點,從而解悟此參的真實義。

近日因緣湊巧,有緣讀南懷瑾大師精心講述的“宗鏡錄略講”。看了南師的宗鏡錄本序講解至“種種性相之義,在大覺以圓通。重重即入之門,唯種智而妙達”。南師在解說此句中,提到善財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以七佛之師的文殊菩薩為師,意即 “一切成佛的人都要靠智慧成就”。善財童子在文殊座下,悟後起修,入世隨俗,參訪善知識,漸廚無明習氣。最後來到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欲參訪彌勒菩薩。南師又說,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重重無盡,無門可入。這個境界「唯種智而妙達」,此即必須先悟道,悟到本體,根本智、一切智得了,然後起用,你才能夠達到差別智。所以禪宗明心見性悟道,得種性智、根本智而已。一切菩薩還要學一切差別智。才能通一切智,徹萬法之底源,無所不知。

今早看了南師這段描述,忽有所悟,法喜無量。一是暸解了禪宗“無門關”的真義,此 “無門”就是究竟成佛的法門。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就是一真法界。它重重無盡,無門可入。另一感悟是善財童子的第五十一參,原來是解說“入無門的法門“,即如何入法界,如何明心見性,究竟成佛的法門。同時也仔細描述了證悟等覺菩薩位之後的微妙境界。此見性的妙法、妙境解說,自古以來,竟然只有唐代李長者及清涼國師能解說。後世的描述明心見性境界,只得其皮毛而已。

信堅有感於此,在此節錄解說 “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參見彌勒菩薩”,作為詳細參看此參全文的導論。信堅不自量力,不會走就想跑;看到雞蛋就想吃炙雞的美味;看到彈丸就想吃烤鴞肉。此文用辭,大部分來自李長者與清涼國師的註解。還請諸大德不吝賜教,是幸。 Continue reading

The Diamond Cutter “切割鑽石的喇嘛” 精義解說

一、信堅前言
感謝 Robert 師兄介紹 “切割鑽石的喇嘛” (The Diamond Cutter) 一書。信堅花了兩天工夫,將整本書仔細看完,受益良多,是本難得的好書,理論與實證並重,值得向讀者鄭重介紹。書名亦可譯為: “能斷金剛者 (具有 “能斷金剛智慧” 的明心見性者)”。
DC1 DC3 DC2 DC4
此書作者 “麥克爾·羅奇” 善知識 (Geshe Michael Roach) 經過二十二年的學習,從西藏色拉寺修道院獲得了他的geshe學位(格西: 善知識,相當於佛教博士。)畢業後,依其導師的指示,到紐約市入世隨俗,將金剛經的義理,運用於經營鑽石業,無往而不利。此書是經營鑽石業的寶典,以個人實例,指出學佛不是呆板的唸經拜佛。如能深解金剛經的真實義,靈活運用,不但能成功致富、享用所得、而且人生活得快樂、有價值、有意義。

此書中的重點在於闡說 “業力 (銘記,engrave on one’s mind)” 與 “空 (empty)” 之間的關連運作。也解說了 “不住相佈施” 的無量功德與金剛經中的 “無我相” 是公司員工,同心合力、萬眾一心的原動力與成功的祕訣。  Continue reading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3) 禪者的初心 精華節錄 (3) (中英對照)

PART THREE  RIGHT UNDERSTANDING  第三部 正確理解

“Our understanding of Buddhism is not just an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True understanding is actual practice itself.”
我們對佛法的了解不應該只是知識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在於實際的修行本身(行、証)。

zenmin1 zenmin1a zenmind2
3.1 Zaren is not for enlightenment 坐禪不是為了開悟
We emphasize practice. We need a strong confidence in our teaching.
我們強調的是修行,要對教法及所修法門,有堅強的信心。只要你開始坐禪,開悟自然就在其中。

“Sudden enlightenment” is Enlightenment comes all of a sudden to us. Whether you practice zazen or not, you have Buddha nature in you. Because you have it, there is enlightenment in your practice. The points we emphasize are not the stage we attain, but the strong confidence we have in our original nature and the sincerity of our practice. “頓悟”是開悟的突然而至。不管你坐禪與否,佛性是人人本具。因為你本具佛性,所以你的修行中,自會有開悟。(有如播種,只要種下種子,就會發芽、成長, 開花結果)。我們強調的並不是所達到的境界,而是對我們真實本性的強烈信心和修行的真誠。(信為道元功德之母。)

Our human nature is without ego. When we have no idea of ego, we have Buddha’s view of life. Our egoistic ideas are delusion, covering our Buddha nature. Our life becomes completely occupied by egocentered ideas. This is called karmic life, or karma.
我們的本性是沒有自我的。當我們去除了“自我”的觀念,我們就能以佛的眼看人生。“自我”的觀念只是妄想,會覆蓋我們的佛性。我們的人生完全被各種自我中心的觀念所充塞,這樣的人生稱為 “業命” 或 “因果報應”。 Continue reading

13 Laws of Karma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十三條可改變人生的業力法則 – 西洋版 中英對照

一、前言
我家的信定師姐,是新時代 (New Age) 叢書的專家,尤其對賽斯 (Seth)及昴宿星人 (Pleiadians)的書籍,無所不讀。近日轉讀威爾科克 (D. Wilcock) 的新書, “同時性之鑰” (The Synchronicity Key),講說同時性論證 (即佛經所說的感應、萬物一體論)、業力、轉世再生、歷史重演。不過這些論說,都是講俗諦、六道輪迴。

她每讀過之後,都將書放在我書桌上。我則來者不拒,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因由,都是學習的機會。因此都會上網查查簡短介紹,稍加了解。這次也不例外,在搜查 Karma (羯磨,業力) 的英文介紹時,驚奇的發現,洋人對此 Karma 的解說,相當廣泛、深入、正確。

我們普通對 Karma 的認知,是依佛經所講的因果報應,主要是從果報上說的。但洋人卻是從造作 (因上) 說的。信堅在此,以中英對照,介紹這業力 (Karma) 的新觀念。
karma-2   god-1
二、Karma (羯磨、業力) 的定義
Karma is the Sanskrit word for action. It is equivalent to Newton’s third law of Physics: ‘For every action there is a reaction’. When we think, speak or act we initiate a force that will react accordingly. This returning force maybe modified, changed or suspended, but most people will not be able eradicate it.
羯磨是梵語 karman 的音譯。意譯為“業力”,指身、口、意三業的造作 (包括心念與行動)。正在造作的時候叫業。業發生後,不會消除,它將引起報應。它有如牛頓的物理學第三定律:“對於每一個造作,都有反作用”。就像山谷回響。萬物一體,互相感應。當我們思考,說話或行動時,我們會啟動一個力量,並相應地作出反應。這種迴旋力可能被修改,改變或暫停,但永遠被儲存在宇宙的共同意識裡,不能根除。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