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二)

第二集 : 正宗分第四生貴住至長行總結

前言:
華嚴法身菩薩有四十一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信」還還在十法界裡。前六信在六道,七信至十信在四聖法界。菩薩十信圓滿,進入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發心安住在菩提心上,就進入一真法界,智慧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慧住於理,得位不退,故名住。住是入了空理,証得性空,是無住的住,無住而住。住於三解脫: 無相、無願、空。他已智慧成就,住在佛的大智慧當中,住一真法界,再也不退回十法界。
live1  live2 live5
十住就是現前的一念心,從初發心住到十灌頂住,都在一念心。十住品說十種住,二十種進修因果。前集介紹了前三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這三住是「總修出世間心,破諸世間煩惱纏縛,一時頓成根本智慧」。這三住是《華嚴》修學的基礎。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你才能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個位次,初住菩薩明心見性,見到不動智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三參是參十住位的前三住。此集繼續解說此品,從正宗分第四生貴住起,一直到十住品的總結。

4.4、 第四生貴住
佛子! 云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涅槃。是為十。

云何為菩薩生貴住?
第四生貴住,「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闠是熱鬧的場所。生死是個動相,市場鬧哄哄的是動相,可是菩薩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由由前妙行,冥契妙理,生佛法家,種姓尊貴故;行與佛同,受佛氣氛,入如來種。明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令自在故。如善財於市肆之上,見「彌伽長者」,說輪子經。即表生死市薼,鬧處常寂.於一一字,猶如車輪.一多圓滿,互體相成。又如帝釋寶網,互為緣起,映徹重重。一字之中,有無盡字句.為世間名句文身。引諸未學,以成教軌。前面三住「巧觀空有,增修正行」,為妙行。冥,是自自然然,法爾如是,妙理就是自性,完全與性德相應,這是法王子。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一)

第一集: 前言、導論、序分、正宗分至第三修行住

一、信堅前言
華嚴修証,悟後起修,四個次第,信解行願。十信修信心、十住求解、通達明瞭、十行真幹、十迴向發願求菩提,十地品証入諸地。華嚴十住位是華嚴菩薩明心見性,悟後起修四十一位次的前十位,主修 “解”。” 解”是真實明瞭世出世間的諸法實相,才有正知、正見、正行,才能慢慢消除無始無明習氣。此即善財童子於文殊座下開悟後,入世歷事煉心,五十三參的前十參。
live1 live2 live5 live4
網路上講解十住品者不少,但以一乘義理,詳細講解的,少如鳳毛麟角。就信堅所知,只有圓明筆記、普獻法師、及淨空法師講解。十住品是華嚴經講 “智慧、解悟” 的最重要一品,是悟後起修的基礎。信堅將此三位法師的講義,加以融合,去繁化簡,融為一體。內容不足的,加以補足,成為一篇前後連貫的詳解,以利讀者,研讀進修。張貼在此,留待有緣,入佛智地。

圓明筆記的網路文字版,可能是海雲繼夢法師的演講筆記,有56集,歷時七個多月 (8/30/2012 – 4/12/2013),但其中有幾集遺漏,有幾集不全,亦有一集重複。淨空法師的講解有101講,歷時一年多 (2/1/2009 – 2/28/2010),是依清涼疏鈔及李長者合論為主,除了講十住品外,也講了很多基本修行常識,因此只講了十住品的前面三分之一 (即此文第一集的內容)而已。最完整、最詳盡的是普獻法師的38篇講解 (10/14/2012 – 1/9/2013)。是他在中壢圓光佛學院,所教一學期的課程。

信堅在此,嘗試講解華嚴十住品,文分三集。
第一集 包括 前言、導論、序分、正宗分至第三修行住
第二集 從第四生貴住至長行的結尾。
第三集 講解十住品的200偈頌。 Continue reading

禪宗 “無門關” 的終極修証法門 – 彌勒法門 (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

前言
近日,因顏顏師姐、在來米師兄、文德師兄、及寶印師兄,來函討論 “悟空、悟道、及修行証道境界”。信堅以此因緣,重回研討,此園地的本旨: 如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華嚴經的基本教導,是修行由 “信解 (解悟) “之後,歷四十一位次而 “行證 (證悟)”。即由初住至等覺位,漸除無始無明習氣,終至究竟成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華嚴 “行證” 的總結。所謂「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51 1 51 2
之前,信堅曾在此園地,介紹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前三十參 (由初住位至十迴向位)。但入法界品的精華在於第五十一參: 善財童子參見彌勒(等覺)菩薩。此段經文相當長,將近三十頁,可說是一部最深奧難讀的一乘大經。信堅之前讀華嚴經,至此卻步。所謂非證等覺位,不能真正了知其中深意。幾年來,一直在等待因緣,明師提點,從而解悟此參的真實義。

近日因緣湊巧,有緣讀南懷瑾大師精心講述的“宗鏡錄略講”。看了南師的宗鏡錄本序講解至“種種性相之義,在大覺以圓通。重重即入之門,唯種智而妙達”。南師在解說此句中,提到善財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以七佛之師的文殊菩薩為師,意即 “一切成佛的人都要靠智慧成就”。善財童子在文殊座下,悟後起修,入世隨俗,參訪善知識,漸廚無明習氣。最後來到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欲參訪彌勒菩薩。南師又說,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重重無盡,無門可入。這個境界「唯種智而妙達」,此即必須先悟道,悟到本體,根本智、一切智得了,然後起用,你才能夠達到差別智。所以禪宗明心見性悟道,得種性智、根本智而已。一切菩薩還要學一切差別智。才能通一切智,徹萬法之底源,無所不知。

今早看了南師這段描述,忽有所悟,法喜無量。一是暸解了禪宗“無門關”的真義,此 “無門”就是究竟成佛的法門。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就是一真法界。它重重無盡,無門可入。另一感悟是善財童子的第五十一參,原來是解說“入無門的法門“,即如何入法界,如何明心見性,究竟成佛的法門。同時也仔細描述了證悟等覺菩薩位之後的微妙境界。此見性的妙法、妙境解說,自古以來,竟然只有唐代李長者及清涼國師能解說。後世的描述明心見性境界,只得其皮毛而已。

信堅有感於此,在此節錄解說 “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參見彌勒菩薩”,作為詳細參看此參全文的導論。信堅不自量力,不會走就想跑;看到雞蛋就想吃炙雞的美味;看到彈丸就想吃烤鴞肉。此文用辭,大部分來自李長者與清涼國師的註解。還請諸大德不吝賜教,是幸。 Continue reading

悟空、悟道

西遊記第一回,道出西遊的真正主角是 “孫悟空“。故詩云: 「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頑冥須悟空。」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知得此性,得此,則色空無礙;至無而含至有, 至虛而含至實;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裡施功;棄後天頑空, 而修先天真空;方是 “廣大智慧,真如海,穎圓覺”。”雖曰悟空, 其實不空。是謂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empty 1 empty2 empty3
未悟之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了悟之後,則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青原惟信禪詩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很多人終身在追尋某種東西,未追求到手時是痛苦, 追求到手後是厭倦、無聊,覺得 “不過如此”,這樣一來, 人生便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作空虛而沉悶的擺動。

佛法,就是要以平常心對治好奇心。具備了平常心,體驗了生活禪, 你在實現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標時,在看到了 “廬山煙雨浙江潮” 之後,發出會心的微笑:“正是如此!”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2) 禪者的初心 精華節錄 (2) (中英對照)

PART TWO RIGHT ATTITUDE SINGLE-MINDED WAY
第二部 正確的態度 一心一意的道路
zenmin1 zenmin1a zenmind9
2.1 千里長軌人生路
Our way is not to sit to acquire something; it is to express our true nature. That is our practice. To cook is not just to prepare food for someone or for yourself; it is to express your sincerity. So when you cook you should allow yourself plenty of time; you should work on it with nothing in your mind, and without expecting anything. You should just cook!
我們打坐不是為了獲得什麼,打坐只是我們真性的表現。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煮飯並不只是為你自己或別人準備食物,它是你的真誠的表現。所以,做飯時應該騰出寬裕的時間,心無雜念,不期待些什麼,只管煮飯就好!

The Bodhisattva’s way is called “the single-minded way,” or “one railway track thousands of miles long.” The railway track is always the same.
菩薩道是“一心一意的道路”或“千里長軌”。鐵軌的寬窄保持始終如一。不管你到了多遠,這條鐵軌始終都是一樣的。

There were two good friends, Chokei and Hofuku.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the Bodhisattva’s way, and Chokei said, “Even if the arhat (an enlightened one) were to have evil desires, still the Tathagata (Buddha) does not have two kinds of words. I say that the Tathagata has words, but no dualistic words.” Hofuku said, “Even though you say so, your comment is not perfect.” Chokei asked,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athagata’s words?” Hofuku said, “We have had enough discussion, so let’s have a cup of tea!”
《碧巖錄》記載,有兩個名叫長慶、保福的朋友,一起談到菩薩道的問題。長慶說:“寧說阿羅漢有三毒,不可說如來有二種語。”保福說:“雖然你這麼說,但是你的看法仍然不夠完美。”聽到這兩句話,長慶問道:“那按照你的理解,如來之語是什麼呢?” 保福沒有回答,只是說:“我們討論夠了,喝茶去吧!” Continue reading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1) 禪者的初心 精華節錄 (1) (中英對照)      

信堅前言
此文緣起,是一個月前,Wai Sam 師兄來函提起鈴木俊隆禪師所講的石頭希遷《参同契》,令信堅想起此園地曾介紹過 “Steve Jobs and Zen (賈伯斯的禪意人生),因此想起鈴木禪師的 “禪者的初心”。今天 Robert 師兄來函問起,修行禪定的入門書,信堅覺得此書是最好的入門書。因此在此,以中英對照,節錄介紹。讀者可參看下面英文原版或其中文翻譯。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by SHUNRYU SUZUKI
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 譯者: 梁永安
zenmin1 zenmin1a zenmind2 zen15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 珍惜今天,活在當下。
《禪者的初心》是日本禪師鈴木俊隆死後,他的美國門徒生,花費大量心血,精心集錄的鈴木禪師言行錄 (有如佛經是釋迦牟尼的門徒生們所收集的言行錄)。此書是為那些對佛法一竅不通的美國人寫的英文著名禪修寶典,也是喬布斯 (Steve Jobs, 1955 – 2011) 一生修禪的依據。禪改變了喬布斯,而喬布斯則通過禪改變了世界。

正如《禪者的初心》所說:“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展示我們內心的天性。這是我們存在的惟一目的。”喬布斯說,創造的秘密就在於初學者的心態。初心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慾和讚歎。因為如此,喬布斯始終把自己當作初學者,時刻保持一種探索的熱情,“現在的我仍然在新兵營訓練”。關於喬布斯與禪,讀者可先看此園地的 “Steve Jobs and His Zen” (賈伯斯的禪意人生)
zenmind3  zenmind3a
何謂禪心、初心?
禪心是跳出文字障礙,刺激弟子對自己的心和自身的存在產生驚奇。這也是所有禪訓練的目的—讓你產生驚奇,迫使你用你本性最深邃的表現,來回應此驚奇。

如來:“他已完成佛道,從真如而來,就是真如、實相、空性,完全的悟道者”。真如是諸法的真實本質、真實相貌,乃指一切眾生之自性清淨心。『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實如此之本來面目,恆常如此不變不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真如就是禪心。

禪者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不受各種習性的羈絆,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保持最初純淨的美好、保持初衷,就是希望你能跟原來一樣純真,別被其他事物影響。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