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明心見性

一、何謂明心見性?
我等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靈明空寂,與佛無殊。只因無明不覺,顛倒妄執,造業受報。從無始劫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瞋。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
Bohi 1   en3    en1a
因此千經萬論,無不圍繞,明心見性,來闡揚發明,使眾生得以,覺破迷情,消除無明,離妄返真,就路歸家。

圓覺經云: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妄本、識心);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阿賴耶識)。二者無始菩提涅槃 (真本、自性),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明心見性即法華經所謂 “佛以一大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開出本有:即本有之自性理體。
示出本無:妄心本無。一切心用事相皆不可得,從不可得之心用上以示本真性體。
悟無有無:消滅其迷悟痕跡。
入出無礙:得大受用,語默動靜自在無礙。 Continue reading

玻姆的整體性 全息宇宙和隱卷秩序理論 (一) 信堅前言及導論

一、信堅前言
戴維·玻姆 (David Bohm) (1917 – 1992) 跟信堅一樣,是位理論物理學家。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美國原子能之父, 羅伯特·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1904 – 1967)。曾任職於曼哈顿計劃 (研發及製造原子彈) ,普林斯頓大學,聖保羅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布里斯托爾大學,及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David 1 h8 h13a
隱秩序(Implicate order) 和顯秩序(explicate order) 是玻姆首創的概念術語。隱秩序也稱卷秩序 (“enfolded” order),是隱藏的無形無相、法界實相 (道可道,非常道)。顯秩序或稱展秩序 (“unfolded” order) 是有形世界所展示的宇宙森羅萬象,也包含了人們通常感知到的抽象概念。此即中庸所謂理及事: “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依據一乘佛法 ,宇宙森羅萬象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萬物一體、道通為一)。任何分割、部份的解說與理論,其應用都是有限制性、局部性,都只有其適用範圍及界限。由於整體,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以言說,不能以意會。因此古今科學理論,都是分解性的、局部性的。此即要了解整體,要先將它細分成不同的部份 (天文、物理、化學、數學、生物、邏輯 …),加以了解,然後再將各部份組合成一體,來解說整體的運作規律、法則。這是正確的了知、解說諸法實相。這有如要向盲人描述大象,要跟他解說象鼻、身體、腳、尾巴、毛髮的形狀,以及如何整合成一隻大象。

但漸漸的,科學家忘了這種分解研討的本意,進入了其中的一門一學科,誤以為是全體,開始在局部裡面鑽牛角尖,原地打轉,進而想以一概全,這是近代科學家的研究、治學方法。有如盲人摸象、管中窺豹,井底觀天。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七) 第21參至第30參

前言:
今天是聖誕節,信堅謹以此文,送上十迴向菩薩同體大悲,慈心濟世的祝福。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感嘆今之網路,講說善財五十三參的法師多如牛毛,但雖有言說,都無實義,都是戲論。都是講俗間故事,與了知諸法實相,真修實証,了不相關。因此信堅解說五十三參真義的意願,欲罷不能。現今繼續努力,依澄觀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合論,加上信堅多年來所作華嚴各品要義筆記,綜合整理,以供有緣,進修華嚴之資助,同登彼岸。

善財五十三參,每一參的經文相當長,初學者望而止步,更不必言,試圖深入了解,從中學習。信堅幾年來,一直想深入了解,但也只能停留在依文解義境界,不能體悟其中所含 “教理行果”。近日,因緣成熟。一個月來,鍥而不捨,費時多日,終於成文。信堅先將每參的經文,加以逐句分段解說,再附上整體概論,如此一來,再難解說的經文,也都可迎刃而解。
san3
依此方法,可處理世上一切日常、工作難題,就會發覺,世上無難事。只要找對了方法,先了解整體概念,然後在分段處理,再難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咫尺,合抱之木,始於毫末。積土成山,積沙成塔,只要有恆心、毅力、精進,無事不辦。信堅一生,依此行事,工作順遂,進度神速。有機會大家不妨試試此法。

善財五十三參的前三十參,是參華嚴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三賢位善知識。至此已是進入甚深佛地。往下是十聖位,即是十位十地,十一位等覺善知識的境界,可能不是此園地所能解說。讀者如有興趣更上一層樓,可自己嘗試閱讀澄觀華嚴疏卷及李長者合論。

十迴向品導言:
迴向是 “迴前解行,以向真證,廣益自他,令行彌綸,無不周故”。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迴向的真正目的是拓開心量,破除我執,所有一切果報,都希望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的原理,就是無盡燈,以一燈點燃百千盞燈,不但原來燈光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燈光,光光相照,互融互攝。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六) 第11參至第20參

前言: 衝過了前十參真義解說後,前景忽然光明起來。因此信堅在此,繼續將澄觀國師及李長者的疏鈔、合論,配合華嚴十行品經文,加以整理,以利今之善財童子,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寄人歷位,漸斷無明習氣的心路歷程。此文解說第十一參至二十參,寄十行位。

十行者: 既依普智發信,住佛所住,遂能繁興萬行,自利利人。十行法門,即華嚴經第四會,佛在夜摩天所說四品經: 昇夜摩天品、夜摩偈讚品、十行品、無盡藏品。【夜摩】此云善時分,為空居天,無日月而常明,以蓮華開合分晝夜,故曰善時分。於此說十行者,表十行涉有化物,宜適其時,時而後言,聞者悅伏。時而後動,見者敬從。知時而應物化,知根而對行。
san3

十行品,正說十行名義。示當位所行之行。 一歡喜行者: 以身命財法三施,悅自他也。二饒益行者: 以律儀善法攝生三聚,均饒益也。三無違行: 忍順物理,無所違也。四無屈撓行: 精進於道,無退弱也。五離癡亂行: 定慧明正,無所惑亂也。六善現行: 般若圓照,境智洞明也。七無著行: 漚和涉有,心無所著也。八難得行: 大願成就,方能得也。九善法行: 以妙善力,說法軌物也。十真實行: 體真實智,一切誠諦也。此十行,正以十波羅蜜為本,而無行不攝矣。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五) 第六參至第十參

前言: 解說五十三參真義,沒告一段落,總覺不圓滿。因此信堅這幾天,繼續努力,以求貫徹。在茫然無頭緒之中,繼續前進,終於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大概是所謂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可能是精誠所至,諸佛加持,龍天護佑。
san3

此文解說善財第六參至第十參,圓滿完成解說,善財參訪十住位菩薩。華嚴前四十位次,住、行、向、地,都在修十波羅蜜。只是深淺廣狹不同。[註: 十波羅蜜多 (十度): 是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是大乘所說的六波羅蜜加上 方便、願、力、智 之四波羅蜜。前六波羅蜜是修根本般若智慧 (般若無知),後四是修後得智 (無所不知)。華嚴的悟後起修四十位次,都在修不同深淺廣狹的十波羅蜜,配各階層的十位次。]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四) 第三參至第五參

一、信堅前言:
自從信堅發心重新整理善財五十三參真義解說以來,至今已整整兩個禮拜。進境越來越緩慢。至今已如蝸牛爬行。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 每一參善知識,代表一位見性的分証佛,所表境界,後後勝於前前。
(二) 每一參是描寫善財在該位所應修行的法門及其境界,以及所該斷的微細無明習氣。每參了一位善知識,就該証悟到該善知識的位次,經文所說,唯証乃知。
(三) 每一參的經文相當長,有如一部一乘經典。其中所說法門及境界,唯証乃知。
(四) 古代見性大德的註疏,可供參考的只有唐朝華嚴菩薩清涼澄觀國師的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 及李長者的 “華嚴經合論”。觀看這些疏鈔、合論,本身就像看一部華嚴經。要對整本華嚴經有基本解悟,才能利用這些解說。
(五) 信堅才疏學淺,也沒有足夠時間,長期薰陶,了解其中真實義。唯能就現在程度、境界,將澄觀國師的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 重新整理,用來解說。
(六) 而且此五十三參的真義解說,也遠超出大部份讀者的了知境界。
(七) 因此,信堅不自量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此文第三參至第五參的解說,整理至一段落。將之張貼在此園地上,以待後日,因緣時機成熟,有緣善知識,繼續完成此解說。
san3

善財五十三參,是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寄人歷位,漸斷無明習氣的心路歷程。因此,此文所說,最重要的是每一參的開頭第一段,所講該位應斷的無明習氣以及該位次的靈性境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