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主 之一: 吾生有涯,吾知無涯,緣督以為經 闡釋

一、導論

莊子第三篇<養生主>,主要是談「養生」之道。此段首先說明,吾生有涯,吾知無涯。因此如果我們是隨著被知識所侷限認知運作,就很容易迷失行事方針,不能認清目標。迷迷糊糊,走上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生死輪迴的絕路,永無出期。

我們應該以智慧選擇我們生命活動的重點、方向。莊子在此,教導我們兩個大原則: 一是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二是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chung2 chuan5小周天運行 水升火降
信堅此文,主要是闡釋 “緣督以為經” 的養生術。經常以小周天運行,打通任督二脈,則無論多大年紀,都不會駝背,中氣十足,說話聲音宏亮、思維敏捷,返老還童。人在「形正」的條件下,身體的氣機自然會按照經絡軌跡運行。 打通「夾脊關」,臟腑和諧陽氣充足後,自然會沿督脈上行。如果玉枕關氣脈通了,不管多大的年紀,思想、身體不會疲勞,記憶力不會衰退,也不會耳聾眼花。

督脈一旦疏通,體弱多病者,會增加食欲,面色紅潤,精神愉快,行動輕捷,長期求治難愈的痼疾頑症,開始得到改善和治療。(這就是此園地自癒與頓癒的自療法。)

信堅多年來,得以血氣流通,體無病痛,自癒頓癒,返老還童,全靠經常以單盤或雙盤打坐 (全身重心在丹田,背部自然會挺直,時時小腹內收,丹田聚氣),以反呼吸法,全身放鬆,真氣小周天自然運行。大家有機會,不妨試試,體會其中奧妙。這論說不是空談,依教奉行,唯証乃知。
Continue reading

莊子達生篇 之二 : 寓言解說及啟示

信堅幾天前,張貼了 “莊子達生篇 之一 : 真義解說“,主要是講達生、見性的修行理論及境界,義理相當深奧難懂。可能把多數讀者搞昏了頭。為補足這一缺憾,現在繼續再講解此篇較輕鬆易懂的幾篇有名寓言,如“痀僂承蜩、津人操舟、桓公見鬼,呂梁泳者、梓慶削木、呆若木鷄、指與物化”等有名典故。
chung2 Chuan1 Chuan2
此地所解說的寓言,文詞雖簡單易懂,但義理深廣。有的由技入藝,臻於化境;有的無心而為,順其自然;契機皆在由忘而化、由化而游,以至“形全精復,與天合一”。

看了這些寓言後,一定會有悟處,一定可從中學到很多智慧、經驗、教訓,拓開心量,學習正確、簡潔的一切行事法門。每個寓言,都是獨立的教導。可以跳著看。希望讀者,皆能從此譬喻,証悟達生。

一、痀僂承蜩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爲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Continue reading

莊子達生篇 之一 : 真義解說

一、前言
信堅大二時,跟同班同學到碧潭划船。初生之犢不怕虎,不會游泳,也沒帶救生圈,划船直衝上游水急處,翻了船。也是命大,不知如何,一手抓住了船,不慌不亂,手隨船轉,隔了好一陣子,才被同學救起。從中悟了,“雖墬深潭,心無墬想”。因此才能臨危不亂,以平常心處之,入水不溺,保全了生命。

近年研讀老莊、佛經,發現此種情況,皆有明文記載。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更有舉鼎射石。這些聖言,如依文解義,是說証道之人,都神通廣大。但其一乘真義,在於隨順無我、無爲、無心的自然大道,則遇事無礙,即華嚴所說,事事無礙境界。
chung1 chung2
解說此道理,最具戲劇性、啟發性,簡單易懂的是莊子達生篇第十九。信堅在此,分段解說。這是第一集。希望你能從中悟道。 Continue reading

112歲老中醫臨終饋贈及信堅註釋 (二)

一、導論
信堅近日發現,很多人對如何身心保健、如何醫病,缺乏正確認知。急病亂投藥,再加上醫德低落,醫院以賺錢為目的,草菅人命,是誠可悲憫者。命是自己的,自己要知道如何保健,如何康復。因此,信堅在此園地,鼓吹正知正見,不遺餘力。之前張貼過一篇相當好的文章,112歲老中醫臨終饋贈及信堅註解 (一)。 此文意猶未盡,現在因緣成熟,再繼續張貼第二集。希望它們對你如何保健、養病,有所助益。

一個人難免會生病,生了病就要找醫生,要吃藥,要進行各種治療,這幾乎是人們的共識。然而,同樣的病,是同一個醫生,採用的是同一個治療方案,但治療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康復了,有的卻沒有。這說明除了醫生和藥物,必定有另外的原素在影響康復的進程。這個原素就是病患自己。康復的鑰匙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picture5   Picture4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 Continue reading

身心保健: 略論如何自癒、如何頓癒?

一、前言
信堅常說,在此園地張貼文章,有如敲鐘,大扣大響,小扣小響,不扣不響。近日來函評論者甚為稀少,因此一個月來,未張貼新文章。現今此文的由來,是因天氣轉變,四大不調。信堅近日,突感右頸僵硬,右腦血管緊繃,腦部開始疼痛、敏感,有如中風前兆。驚駭之餘,忽然心血來潮,有所感應。靈機一動,花兩個晚上功夫,頓癒此病痛。因而深感,健康之可貴,以及知道如何迅速恢復健康的法門之難得。信堅在此,與大家分享此頓癒經驗。不保証依教奉行,人人有效。靈不靈驗,在於個人毅志、心念、方法。最主要的是禪定力與內在能量的積聚。

二、導論
健康是快樂之本。但人生無常,不能常保無病痛。雖然有時似乎身體健康,但也會突然四大不調,感染外在病毒,或引發潛在病痛發作。

人人怕病。病來時,憂心如焚,手忙腳亂。這時才會,放下一切,功名利祿,心無旁鶩,全神貫注在病痛中,專心養病。此時似乎,人生最大的願望,是早日恢復健康。

普通人,有病就去看醫生、打針、吃藥、開刀。欲求迅速解除病痛,恢復健康。結果越治療,越容易生病,治癒時間也越拉長,身體越來越弱,終至百病纏身。不知如此,乃是慢性自殺。凡所有藥,都是慢性毒藥,都有副作用。同時藥物也減弱,人人與生本具的自癒、免疫功能。 Continue reading

眼見不實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導論
信堅寫了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修証法門後,意猶未盡。深悟佛經所說, “眼見不為憑,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是諸法實相。這世上充滿了例証,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不僅是幾百幾千年來的凡夫經驗之談,而且很多人更把自己親眼看見的奉為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聽到人們這樣說:我親眼看見的絕對不會有錯。那麼,親眼看見的,就一定是事實嗎? 事實上,絕對的客觀是不存在的,每個人在看待事物時都難免帶有主觀性,即認知上的“盲點”,因而即使是我們親眼所看到的事物,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主觀思維的局限,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和偏差。

二、所有 “眼見” ,都是虛幻的假相。
2.1佛經解說: 一念無明,海印頓現。念念不住,而有相似相續假相。
眼耳鼻舌身五識,只能緣取色聲香味觸五塵,是現量境,並不能分別,因為分別是第六意識的功能。五識只是單純的照見,如燈之照物,不加了別。而第六意識心,則對所照見之色起分別。第六意識將眼所見之色相與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大倉庫裡所存的資料作比較,而分別事物的形相。所以色物的種種相狀及概念,其實是意識比量的結果。這意識的分析論述,加工過程中,只是一瞬間的事 (一萬分之一秒)。因此我們所見的種種色物之相,其實都是意識境界,是意識比量分別的結果。不是真見物體的本相,而是見到加工後的虛幻假相。
illusion1c Illusion1b.pptx 圖一
佛經說,相由心生,一念森羅萬相,海印頓現,念念成形,隨念生滅,念念不住,而有時空、世界。我們所見,只是一張張不同的圖片。如電影的底片。由於念念不住,而產生相似相續相。就如放映電影,而有生動的動作、表情、變化。

禪宗大師,在修禪者的見聞覺知,五識剛發動的時候,即以棒喝為之截斷眾流,不使落到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境,而使禪者於一剎那頃,頓與現量心相應。睹桃花、聞擊竹而觸悟,都是依此原理的頓悟法門。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