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信堅相當喜歡下面禪詩的意境,因此稍加解說,如下文。並製成 Power Point Show, 供大家欣賞。希望你會喜歡。Bambo Water Cloud High Mountain pps (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舊竹生新筍,新花長舊枝。雨催行客到,風送片帆歸。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 南宋 道川禪師

Picture2 Picture1 white2

流水穿竹,白雲度山。呈現着超脱阻礙的神。在這浮躁的世間,超脱釋然的境界,就像潺潺的流水一樣,再茂密的竹林,也不能妨礙流水的穿過;如同山頂上的白雲,再高的峻嶺,也不能阻礙它的高飛;它來去自如,像一個禪者的心境,那麼瀟灑自在。

不管人生路上有多少的險阻,也不能改變自己的意志;對各種窒礙生命的外境,能有超脱的理解,那麼什麼風浪,也阻止不了揚帆遠航。 Continue reading

論悲慟、憂傷 – 霍金斯意識階層 75 的中譯

超越意識的各種等級–達到明心見性的階梯
第四章 悲慟、憂傷 (校準在75)

Introduction David Hawkins導論
這世上有很多人,時時生活在悲慟、憂傷之中 (憂鬱症),無法自拔。以悲觀心看人生,認為這是一個苦難、悲慘的世界。這種人的靈性階層相當低,校準在75,out of 1000 (200 是認知對與不對的分界線,600是明心見性。詳見此園地另一篇文章: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 節譯簡介) 。同時也深切影響周遭親友的生活品質,因此相當值得重視。信堅在此,將霍金斯書裡的第四章,整章翻譯成中文,與有緣分享。 Continue reading

再說因緣果報

幾個月前,信堅張貼了”略說因緣果報“一文。這是廣說。其中包含了真諦及俗諦的解說。由於此論說的重要性,信堅在此稍加補充,做個總結論。

cycle of life and death佛陀一生說法都是根據真俗二諦,法無定法,隨機施教,因病施藥。對法身菩薩及大心凡夫,則直示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對六道凡夫,則詳談三世因果,令其趨吉避凶,藉假修真,而為入道方便。

佛經裡說了很多關於因緣果報,對不同靈性階層次的眾生,有不同的教導。華嚴經說一切法因緣生。阿含經說十二因緣法。禪宗也有野狐禪的典故。讓古往今來講經大德,對因緣果報之說,莫衷一是。講說因緣果報時,也都小心翼翼,不敢隨便亂說,不敢隨便下斷論,害怕以盲導盲,一同入地獄。 Continue reading

略論世智辯聰及般若智慧

信堅前言: 知識是經由獲取資料,透過學習、研究、經驗累積; 世間人書念得多,依文解義,斷章取義。接觸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觀念論點多,遇事好辯,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博而雜,但不精通,認識膚淺,他很聰明,喜歡爭論,強詞好辯,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身上。他談說振振有詞,他來批評你,他來駁斥你,讓你無反駁的餘地,自鳴得意。這種人在佛法裏叫世智辯聰。

世間爭議大都是因每個人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作判斷引起的。世智辯聰的人認為這世界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對立的,都是二元性的。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惡,有好就有壞、有聰明就有愚笨、有大就有小等等。因此,以分析、解剖看世界,生活在分別執著中,煩惱日增。

David Hawkins慧是明瞭,對宇宙人生的洞察與認識。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一接觸就明瞭諸法實相。智是能作正確的決擇、判斷。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由多聞、多讀、多記而得的。智慧是因禪定而得。定功愈深,智慧就愈深、愈廣。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有智慧的人,認為這世界是一體的,道通為一、所有人事物都是互相關連,圓融無礙。老君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Continue reading

莊子秋水篇第十七 解說 Part 1

莊子與老子是中國古代明心見性的大聖人。相當於華嚴初住與二住菩薩。所說真理,介於天道與一乘佛道之間。此篇可謂是對 “諸法實相” 的初步生動解說,破除對立、分別、執著,入不二法門。

chung1《莊子》一書有三個部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大部分之間的關系,內篇相當于正法時期,是莊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窺見莊子本人的真實面目;外篇則相當于像法時期,是離莊子比較近的弟子所爲,由于有的弟子曾得莊子親傳,故即使不能完全得莊學之妙,亦不遠也;而雜篇乃莊子的後學所作,相當于末法時期,離莊學之真義已遠,然其有旁通其余各家思想之功,亦不可廢也。就境界而言,內篇最得道學真諦;外篇乃就內篇之精義鋪衍而成,可視爲內篇之輔佐;雜篇則以莊學攝其余諸家之學,且通于各家學問之中。內篇爲君,外篇爲臣,雜篇則爲佐使,相輔相成,混成一體。

(秋水篇) 是《莊子外雜篇》的代表作,闡發了 (齊物論) 的旨趣。其主題論述在「河伯」與「海若」的對話中展開,就在河老大與海龍王的問答間,破解人間小大、是非、貴賤的對立,對萬事萬物的執著分別,而回歸到“萬物一體”,入不二法門。

世間爭議大都每個人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作判斷引起的。如盲人摸象,各執己見。《秋水篇》沿著河→海→天地最後一直到達道的境界的思路,將我們引入一個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讀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載之下,吾心通於莊子之心,乃至通于無量眾生之心,通於宇宙萬事萬物,可得大自在矣。“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萬物皆備于我”。 Continue reading

人生的三種境界: 看山看水

漫漫人生歷程,是個複雜而多變的過程,對於人生有多種多樣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就人生的三種境界 “看山看水” 作一探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mw6a mw4a

1.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纯潔無瑕。 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不會故意認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