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堅園地兩年來的回顧

一、信堅園地的緣起
信堅十年前,孫子紘燁先生,剛入母胎時,開始修行。自紘燁先生出生後,進境突飛猛進。開始看霍金斯言論,修心養性,禪坐觀心,勤讀一乘佛經,始知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在於見性成佛。始知只求儒術,止於人道,不知天高地厚。只求道術,止於天道,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釋家,才真瞭知整體諸法實相。
worldofmastermind IMG0753n

以一乘佛經為基礎,斷除妄想、分別、執著,勤修戒定慧,勇猛精進,終於至2013年初,由定生慧,大開圓覺,一以貫之,道通為一。至此境界,一經通,一切經通; 一法通,一切法通。 自此之後兩年,由上向下 (從整體看局部,站在帝國大廈屋頂看紐約市,站在須彌山頂看世界),返觀人道、天道,一切融攝貫通,法法圓融無礙。無幽不通,無理不徹。因此寫了些讀四書五經、道德經、莊子的心得與真義解說。

隨所閱讀,勤作心得筆記,並開始寫文章,在網路與親友分享。至2013年底,貴人Allen 師兄,有鑑於此類文章,讓之流失,甚為可惜。因此以他的設立網站專長,用WordPress 平台,於2013年底,為信堅開闢此園地,作為儲存文章之用,同時也可廣結有緣,迴向眾生,以一燈點燃百千燈,燈燈相照,互融互攝。

此園地開張兩年以來,信堅至今,斷斷續續寫了184篇文章,大都是有關修行、讀經的心得報告。也將信堅一生,所讀美圖妙文,取其精華,重新改寫。更以本行,科技專長,書寫科普文章,作為接引讀者的根基。同時因涉獵黃帝內經及中醫教導,再加上多年來勤練瑜珈、導引、太極、禪坐,而寫了些修心養性方面的文章。

信堅園地文章,著重於以一乘觀點,來解說人天聖賢書籍的言外之義。避免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之過失。此園地的最後歸宿,在於禪修與諸法實相。講說見性成佛的修行法門及見性境界。看了經文大道理後,要能以自己的言論,作最簡單的解說,才是真瞭解,才是永遠屬於自己的。

信堅願以此網站,拋磚引玉,廣結有緣,同登彼岸。信堅願以無量身心,與你同耕此園地;信心堅定,則生實相。 Continue reading

112歲老中醫臨終饋贈及信堅註釋 (二)

一、導論
信堅近日發現,很多人對如何身心保健、如何醫病,缺乏正確認知。急病亂投藥,再加上醫德低落,醫院以賺錢為目的,草菅人命,是誠可悲憫者。命是自己的,自己要知道如何保健,如何康復。因此,信堅在此園地,鼓吹正知正見,不遺餘力。之前張貼過一篇相當好的文章,112歲老中醫臨終饋贈及信堅註解 (一)。 此文意猶未盡,現在因緣成熟,再繼續張貼第二集。希望它們對你如何保健、養病,有所助益。

一個人難免會生病,生了病就要找醫生,要吃藥,要進行各種治療,這幾乎是人們的共識。然而,同樣的病,是同一個醫生,採用的是同一個治療方案,但治療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康復了,有的卻沒有。這說明除了醫生和藥物,必定有另外的原素在影響康復的進程。這個原素就是病患自己。康復的鑰匙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picture5   Picture4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 Continue reading

眼見不實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導論
信堅寫了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修証法門後,意猶未盡。深悟佛經所說, “眼見不為憑,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是諸法實相。這世上充滿了例証,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不僅是幾百幾千年來的凡夫經驗之談,而且很多人更把自己親眼看見的奉為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聽到人們這樣說:我親眼看見的絕對不會有錯。那麼,親眼看見的,就一定是事實嗎? 事實上,絕對的客觀是不存在的,每個人在看待事物時都難免帶有主觀性,即認知上的“盲點”,因而即使是我們親眼所看到的事物,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主觀思維的局限,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和偏差。

二、所有 “眼見” ,都是虛幻的假相。
2.1佛經解說: 一念無明,海印頓現。念念不住,而有相似相續假相。
眼耳鼻舌身五識,只能緣取色聲香味觸五塵,是現量境,並不能分別,因為分別是第六意識的功能。五識只是單純的照見,如燈之照物,不加了別。而第六意識心,則對所照見之色起分別。第六意識將眼所見之色相與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大倉庫裡所存的資料作比較,而分別事物的形相。所以色物的種種相狀及概念,其實是意識比量的結果。這意識的分析論述,加工過程中,只是一瞬間的事 (一萬分之一秒)。因此我們所見的種種色物之相,其實都是意識境界,是意識比量分別的結果。不是真見物體的本相,而是見到加工後的虛幻假相。
illusion1c Illusion1b.pptx 圖一
佛經說,相由心生,一念森羅萬相,海印頓現,念念成形,隨念生滅,念念不住,而有時空、世界。我們所見,只是一張張不同的圖片。如電影的底片。由於念念不住,而產生相似相續相。就如放映電影,而有生動的動作、表情、變化。

禪宗大師,在修禪者的見聞覺知,五識剛發動的時候,即以棒喝為之截斷眾流,不使落到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境,而使禪者於一剎那頃,頓與現量心相應。睹桃花、聞擊竹而觸悟,都是依此原理的頓悟法門。 Continue reading

宇宙運行的第一定律 : 吸引力法則 – 同頻共振 同質相吸

前言
佛有三身: 法身、報身、應化身。眾生也都具有三身: 靈體 (spiritual body),能量體(energy body),及肉體 (physical body)。下根人只感覺到肉體的存在,中根人能同時感覺到肉體及能量體的存在,上根人能同時感覺三身的存在,而善自護衛,應用。

此文討論能量體的本質與其作用,能量體與肉體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應用此作用,過幸福、健康、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m10  m8
一、吸引力法則 的原理
宇宙存在一種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作規律性的運轉,也引導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運作,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能量場。

吸引力法則,它無所不在,掌管宇宙一切萬有的隱性秩序。其作用範圍是覆蓋一切的時空界域:無始無終,無邊無際。它是宇宙的驅動程式、宇宙的運行規律、宇宙的遊戲規則。它界定了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內在聯繫與互動關係。吸引力法则是“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频率的能量波,而它會引起具有接近频率的能量波的共振。”

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蒼蠅找到廁所,跟著蜜蜂找到花朵。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其實不應該用追求,而是應該用吸引。
m20  m19 Continue reading

型態形成場理論及例證 – 正確認知宇宙現象的一個嶄新觀念

Sheldrake’s Morphogenetic Field Theory and Proofing Examples

一、 緣起

昨天當信堅書寫 “寶鏡三昧” 正解文時,想到釋迦牟尼之前,歷史上沒有人成佛的記載。但釋迦牟尼之後,成佛者相當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這也使我又聯想起霍金斯在 “能力與強力 (Power vs Force)” 一書第八章中,提及型態形成場理論及其例證 “班尼斯特效應 (The Bannister Effect)”。

班尼斯特 (Roger Bannister) 是人類史上第一位,能於四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賽程的長跑選手。(之前,專家認為,基於人體結構的限制,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超過人類體能的限制。) 但自從他創此記錄後,選手很快接二連三的創造新記錄。這例子說明,四分鐘是人類思維的自我禁锢。但更深的解說是由於型態形成場 (M-field or Morphogenetic field) 的 “形態共振 (Morphogenetic resonance) ”  所造成。
m1

信堅此文,介紹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的型態場理論(Morphogenetic field or M-field) ,”形態共振 (Morphogenetic resonance) 的觀念,以及其應用例證。 Continue reading

喝汽水算術問題的圓滿解答及啟示

“喝汽水”算術問題 的圓滿解答及啟示    信堅及Allen Tsai

解答一些簡單智力測驗問題,可考驗一下自己的耐力,思考的靈活度,分析能力,也可測試自己對一切事物認識的深度、廣度。所有一切問題與解答,其中都隱含乾坤妙義。同時,與同道、朋友互相切磋、討論,可以激發新思路、新方向。不管懂不懂,會不會,問對了問題也是一種解答的方式,所謂問題與答案是一體的兩面。互激、互發,是學習增長的必要條件。信堅在此,以下面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來闡說此論題。知識是對事相表面膚淺的認知,如樹之枝葉。智慧是對事相深廣的瞭解與運用,如樹之根幹。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在於增長智慧。

soda11. “喝汽水”算術問題
有一群人想要喝汽水。假如他們有 20 塊錢,1 瓶汽水賣 2 塊錢,他們可以買到 10 瓶汽水來喝。當他們收集到 2 個瓶蓋,就可以換 1 瓶汽水;收集到 4 個空瓶罐,也可以換 1 瓶汽水。請問,他們最多能喝到幾瓶汽水?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