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三)

第三集: 十住品200偈頌解說

前言: 信堅花了整整一個禮拜,全心全力以赴,終於將此品,整理、解說得還差強人意。一般詳細講解此品,非要三個月以上不可。信堅將之濃縮至一個星期。以利讀者,從中領悟全品的要義,作為詳參此品的導論。好經不厭千遍讀,越讀越深入,法樂無窮。
ten1 live2 live5
華嚴大海,流出千經萬論。華嚴是眾經之母,經王之王。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經字字句句,都有無量義,都與本體有關。因此以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寫不盡。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因此,此三集的解說,也只能說是經文解說的綱要、陀羅尼。望讀者能以此為基礎,領悟如來真實義。

古來讀華嚴者少,正確詳細解說華嚴經者更少。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修行者,望經止步。信堅有鑑於此,整理解說此品,用以拋磚引玉,引發更多修行者,研讀華嚴。

五、 十住位 偈頌 解說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暨于法界而說頌曰:
法慧菩薩講完了十住品,承佛威力,觀察十方暨于法界,重新的把講過的道理,濃縮起來,以偈頌重述一遍。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二)

第二集 : 正宗分第四生貴住至長行總結

前言:
華嚴法身菩薩有四十一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信」還還在十法界裡。前六信在六道,七信至十信在四聖法界。菩薩十信圓滿,進入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發心安住在菩提心上,就進入一真法界,智慧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慧住於理,得位不退,故名住。住是入了空理,証得性空,是無住的住,無住而住。住於三解脫: 無相、無願、空。他已智慧成就,住在佛的大智慧當中,住一真法界,再也不退回十法界。
live1  live2 live5
十住就是現前的一念心,從初發心住到十灌頂住,都在一念心。十住品說十種住,二十種進修因果。前集介紹了前三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這三住是「總修出世間心,破諸世間煩惱纏縛,一時頓成根本智慧」。這三住是《華嚴》修學的基礎。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你才能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個位次,初住菩薩明心見性,見到不動智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三參是參十住位的前三住。此集繼續解說此品,從正宗分第四生貴住起,一直到十住品的總結。

4.4、 第四生貴住
佛子! 云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涅槃。是為十。

云何為菩薩生貴住?
第四生貴住,「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闠是熱鬧的場所。生死是個動相,市場鬧哄哄的是動相,可是菩薩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由由前妙行,冥契妙理,生佛法家,種姓尊貴故;行與佛同,受佛氣氛,入如來種。明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令自在故。如善財於市肆之上,見「彌伽長者」,說輪子經。即表生死市薼,鬧處常寂.於一一字,猶如車輪.一多圓滿,互體相成。又如帝釋寶網,互為緣起,映徹重重。一字之中,有無盡字句.為世間名句文身。引諸未學,以成教軌。前面三住「巧觀空有,增修正行」,為妙行。冥,是自自然然,法爾如是,妙理就是自性,完全與性德相應,這是法王子。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一)

第一集: 前言、導論、序分、正宗分至第三修行住

一、信堅前言
華嚴修証,悟後起修,四個次第,信解行願。十信修信心、十住求解、通達明瞭、十行真幹、十迴向發願求菩提,十地品証入諸地。華嚴十住位是華嚴菩薩明心見性,悟後起修四十一位次的前十位,主修 “解”。” 解”是真實明瞭世出世間的諸法實相,才有正知、正見、正行,才能慢慢消除無始無明習氣。此即善財童子於文殊座下開悟後,入世歷事煉心,五十三參的前十參。
live1 live2 live5 live4
網路上講解十住品者不少,但以一乘義理,詳細講解的,少如鳳毛麟角。就信堅所知,只有圓明筆記、普獻法師、及淨空法師講解。十住品是華嚴經講 “智慧、解悟” 的最重要一品,是悟後起修的基礎。信堅將此三位法師的講義,加以融合,去繁化簡,融為一體。內容不足的,加以補足,成為一篇前後連貫的詳解,以利讀者,研讀進修。張貼在此,留待有緣,入佛智地。

圓明筆記的網路文字版,可能是海雲繼夢法師的演講筆記,有56集,歷時七個多月 (8/30/2012 – 4/12/2013),但其中有幾集遺漏,有幾集不全,亦有一集重複。淨空法師的講解有101講,歷時一年多 (2/1/2009 – 2/28/2010),是依清涼疏鈔及李長者合論為主,除了講十住品外,也講了很多基本修行常識,因此只講了十住品的前面三分之一 (即此文第一集的內容)而已。最完整、最詳盡的是普獻法師的38篇講解 (10/14/2012 – 1/9/2013)。是他在中壢圓光佛學院,所教一學期的課程。

信堅在此,嘗試講解華嚴十住品,文分三集。
第一集 包括 前言、導論、序分、正宗分至第三修行住
第二集 從第四生貴住至長行的結尾。
第三集 講解十住品的200偈頌。 Continue reading

悟空、悟道

西遊記第一回,道出西遊的真正主角是 “孫悟空“。故詩云: 「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頑冥須悟空。」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知得此性,得此,則色空無礙;至無而含至有, 至虛而含至實;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裡施功;棄後天頑空, 而修先天真空;方是 “廣大智慧,真如海,穎圓覺”。”雖曰悟空, 其實不空。是謂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empty 1 empty2 empty3
未悟之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了悟之後,則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青原惟信禪詩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很多人終身在追尋某種東西,未追求到手時是痛苦, 追求到手後是厭倦、無聊,覺得 “不過如此”,這樣一來, 人生便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作空虛而沉悶的擺動。

佛法,就是要以平常心對治好奇心。具備了平常心,體驗了生活禪, 你在實現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標時,在看到了 “廬山煙雨浙江潮” 之後,發出會心的微笑:“正是如此!”

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一、緣起
此文是因近日與KC師兄討論 時間的實相,再說時間的迷思 (Myth) 與真相 (Truth) 。KC師兄說: “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只是心意識的迷思。三大阿僧祗劫,只在一覺之中”。此語道盡了 “一生成佛” 的佛知、佛見。只要証悟了一真法界,突破了時空,達到念結圓融,就明心見性了。這觸動了信堅對修行者根深蒂固的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迷思,與對 “一生成佛”的真相甚少了知,因此雖然勤精進修苦行,但經驢年,最高只抵化城,仍未見道。
bud 4 bud 2 bud 1
同時,信堅近日重讀華嚴經,參看華嚴菩薩,李長者的 “新華嚴經論” 及 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佐以淨空法師的講解,始對華嚴經的修証法門,融會貫通。以文殊智,信解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發願起行 (普賢行願),證入佛住 (明心見性)。悟後起修,歷事練心,一生成究竟佛。

明朝憨山大師: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 欲知佛境界,當讀華嚴;欲知佛智慧,要讀楞嚴。自從一讀楞嚴後,要看法華華嚴經。自從一讀華嚴後,不看人間糟糠書。 Continue reading

從 “掃地” 修証法門 說起

一、緣起:
昨晚及今早,因回覆Allen及在來米兩位師兄,對 “頭髮可由白變黑” 一文的回應,令信堅想起,歷史上一位年過八十仍然滿頭黑髮的陸游,及其養生術。再由陸游的 《掃地詩》 ,聯想起佛陀的 《掃地法門》,及華嚴經淨行品的修行法門。原來法法相通,處處是禪堂。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都可修行,歷事煉心。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clean2   clean1

二、陸游的修行及養生方法
陸游(1125-1210) 是南宋的愛國詩人,享年八十五歲。他到晚年,仍然滿頭黑髮,耳聰目明,身體硬朗,行走自如。他曾作詩云:
禀賦本不強,四十已遽衰。藥罐不離手,對酒盤無梨。
豈料今八十,白間猶黑絲。咀嚼雖小艱,幸未如牛呞。

陸游的黑髮,是由於他養生有道。他的養生祕訣是:
2.1 樂觀養生。陸游看透世事,不患得患失,凡事想得開,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失望,豁達與大度。(這就是信堅所說的,”白髮變黑” 的第一祕訣)。
2.2 運動養生,愛好爬山。素食養生。洗腳養生。喜愛下棋,喜愛養花。
2.3 勞作養生,常做家務。他的 《掃地詩》 云: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得堂奴,亦以平血氣。
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

三、佛陀的 “掃地心地法門”
由陸游的 《掃地詩》,聯想起佛經故事。周利槃特是佛陀的弟子,由於資質魯鈍,佛陀教他,”掃地心地法門”。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若把心地掃,
烏雲煩惱皆遠離。世間皆成清淨地,朵朵蓮花開心裡。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