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是人生最大的煩惱

往生天堂

煩惱是一種不可控的負面思維、影像或感情的重複行爲。它是經過自己風險分析,害怕得不到期待的結果。煩惱的屬性是「重複性,長期的,不可控的,消極的」。

大多數的人,煩惱和年紀成正比。很多年輕人,鮮知險惡,鮮知好歹,初生之犢,不怕死活,少有恐懼,沒有煩惱,沒有顧忌,經常有驚人之舉。例如,奧運驚險的項目,年紀輕輕就拿金牌的例子很多。年紀越大,經歷越多,考慮周詳,只許成功,不容失敗。有人怕做錯事,不敢做決定,無破敵之策,煩惱越來越多。所以,我們要來談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煩惱。人生有四大階段「生老病死」,人生最大的煩惱一定是在最後面的那一個,還沒解決的那一個。

人常關心的就是自己健康、財務或工作等等。也擔心他人,例如父母、子女、愛人、好友的種種。甚至擔心環境污染、社區安全和食安問題。

上年紀的人最常見的煩惱是自己沒有好健康,怕病死。財是養命之源,沒工作收入又沒儲蓄怕餓死。治安不好怕被搶被殺。人還會爲他人煩惱。為人父母會爲子女未來生計,健康或婚姻煩惱。那是,怕他們走了之後,沒人照顧子女。怕死的人多不多?假如不多,打新冠疫苗就不用搶,不用排隊。不少不打新冠疫苗的原因也是,怕打疫苗而死。怕死是許多煩惱的根源。

Continue reading

西遊記真旨解說 (三): “三藏取經”、”紅孩兒” 與 “三昧真火” 的真義

一、 前言
兩天前,因Ray師兄來函問: “先前閱讀過師兄解釋 孫 “悟空” 後,獲益良多,敢問師兄能否說一說紅孩兒又是怎麼一回事?” 信堅起初想,這件事 “西遊記第四十至四十二回” ,將這故事說得相當清楚,還有什麼其他值得再提的。繼而一想,凡有所問,必有其因緣時節,都是學習悟道的好機會。如果無法更進一步解說,是自己智慧不夠,應向前更進一步才是。這兩天,信堅回頭重看西遊記,再參考佛家、道家對 “三昧真火” 的解說,終於理出一條道理來。且聽 “本山人” 在此,娓娓道來。
san3 san 4 san 2
西遊記雖是一本神怪小說。但它有個特點,就是它也是一本教導如何煉內丹,性命雙修,明心見性的法門。唐三藏是修行人。到西天取經,就是入世歷事煉心。歷經八十一難。就是唐三藏的內心裡的八十一魔境 (五陰魔)。帶了三個徒弟,騎著一匹白馬,都是他的內心的顯現: 孫”悟空” 是 他的意識心,”心猿” 。被壓在 “五行山”下,是被五蘊所染,不能出離。所騎的 “白馬” 是 “意馬”。”豬悟能”是 “無知、無明”。沙和尚 (悟淨) 是好好先生。到了西天,見了佛祖,就是唐僧明心見性了。此時他轉八識成四智。悟空,悟了空性,無所不知。悟能,有了智慧、德能,無所不能。悟淨,心清淨無染,涅槃寂靜、無念、無相、無住。

西遊原旨歌云:
學道的,仔細參,西遊不是野狐禪。批破一切旁門路,貞下起元指先天。
了性了命有無理,成仙成佛造化篇。急訪明師求口訣,得意忘言去蹄筌。
勇猛精進勤修煉,返老還童壽萬年。
[讀者請參看: 猴年說猴,西遊記真旨 解說 (一) 猴年說猴 西遊記真旨 (二) 第二至八回選釋] 。 Continue reading

道士畫符驅邪治病的真義

一、前言
道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畫符驅邪,唸咒驅鬼之後,其道法在民間,流傳將近兩千年,至今在鄉下,仍然信之者眾。其能歷久不衰,定有其因由,絕非完全迷信。若以正面觀之,也是一種,教化、修道、治病的法門。信堅在此,以誠信治百病、靈性加持、中醫藥理,試闡論之。
tao24 tao25 tao26 tao23
符咒,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 “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道教符籙使用範圍十分廣泛,有用於為人治病的、有用於驅鬼鎮邪的、有用於救災止害的。

二、畫符的隆重儀式
道士畫符,有一定規律,隆重程序。畫符都要設壇行祭。畫符前,先要凈心—聚精會神,誠心誠意,清除雜念,思想專注,以及要凈身、凈面、凈手、漱口,並要預備好水果、米酒、香燭等祭物,還有筆墨、硃砂、黃紙等。對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來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道士在制符的過程中,要依其本身的修為,塑造周遭的磁場,使參與者,如入芝蘭之室,如水漲船高,在儀式中,融為 一體,在同一靈性階層。這是前奏。令當機者,忘其病徵,誠心接受,道士的心理治療。

符咒是道法中的基本工具,在道士和法師看來,符是溝通人與神的秘密法寶,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亂畫的。 Continue reading

略論 道德經的真諦解說

一、前言
古德云: “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看一乘佛經解說,要看古代見性者的注解,否則都是戲論、魔說,無助於靈性的增長。譬如看華嚴經解說,只能看清涼疏鈔或李長者合論。或依此而作的解說,如淨空法師講解十二年的華嚴經。

同理,看見性者的經論,如老子道德經,也不能依文解義,依俗諦解說,否則不解老君真實義。兩千多年來,解說道德經者,多如牛毛。幾乎千篇一律,依俗諦或依道家修煉解說。完全忘了老子是見性的聖人,所說的應是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經中字字句句,都是解說 “道” 的 “體、相、用”。唯有精通儒、釋、道者,才能圓滿解說道德經。有史以來,據信堅所知,唯有明朝憨山大師的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 較接近這標準。可惜憨山大師所注,過於簡略。為了補足這缺陷,信堅園地這幾年來,嘗試以一乘佛法解說道德經,用以拋磚引玉。至今已張貼了二十多章的 “道德經真義解說”。可惜至今,仍未有知音。
lao2 tao19
二、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又名《老子道德經》,系太上老君所著,成書於春秋末期。全經共五千言,後人尊稱為《道德五千言》。 共八十一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三十七章,論道,故稱為“道經”,下篇四十四章,論德,故稱為“德經”。道就是 真如、自性、佛性,是諸法之體,德是道的 “德相、作用”。老君見性之後,以此《道德五千言》,將自己所證悟的法界實相、自性真如的體相用,提綱契領的向有緣者講解,如何知道、修道、及證道。

古德云: 老莊講天道,釋迦講成佛之道。道德經 所謂 “天道、自然之道”,不僅講解上天之道、自然界的運行規律、法則,其真義是 “如何回歸,先天本然的自性之道”,此即佛家所謂 “如何明心見性之道”,禪宗所謂 “頓悟見性法門”。釋迦佛祖所講的 “成佛之道”,包括了 “明心見性之道” 及 “悟後起修” 向上一著的 “四十一法身菩薩階位”,以至於究竟成佛。

三、熊春錦 先生的 “道德經講義”
信堅這一星期來,回頭重看道德經,試圖繼續以一乘真義,繼續解說其他章節。上星期,因緣湊巧,在網路上看到熊春錦先生的”道德經講義“。融合儒釋道,以真諦解說道德經。信堅整整花了將近一星期,仔細將全書看完,拍案叫絕,受益良多。終於對整部道德經,有深入的認識與了解。

熊春錦 先生的”道德經講義“,幾乎完全補足了信堅多年來,所要繼續解說 “道德經”其餘六十章的願望。其中所說,遠超出信堅對這些章節的了解。所說的,都是信堅想說的圓滿解說。信堅在此,鄭重向讀者介紹此書。 Continue reading

黃石公的智慧哲理格言 (二): 本德宗道章、遵義章、安禮章 解說

一、前言
黃石公預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於圯橋將《素書》授於子房,興劉滅項,功成身退,留名千古。古今對於《素書》的內容,多存神秘觀點。殊不知,黃石公的《素書》,不是傳說中的奇門遁甲、天書、文韜武略。而是一本古代聖者的智慧格言語錄。教人如何立身處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哲理。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壽;用之治國,可以位極人臣;用之經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軍事,可以百戰百勝。

其中所說之理,不外陰符經所說: “觀天之道,行天之行”,順天理,盡人道。信堅在此,將其中的智慧格言,列條加以解說。希望它們,對於讀者,立身處世,治國平天下,有所助益。智者懷器在身,乘勢而行,待時而動。無往而不利。
book1  chi15
二、本德宗道章第四 解說
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於博謀;安莫安於忍辱;先莫先於修德;樂莫樂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誠;明莫明於體物;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願。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無常,短莫短於苟得,幽莫幽於貪鄙,孤莫孤於自恃,危莫危於任疑,敗莫敗於多私。」
欲成就偉大的事業,必須以德為本,以道為宗。此章之內,論說務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深切體味天道地道之真諦,才能出神入化地用之於人道。喜怒哀樂,禍福窮通,興衰榮辱,凶吉強弱、趨福避禍,逢凶化吉,盡在於此矣。

此章大意,是將“本德宗道、志心篤行” 的妙術,分為應當爭取和保持的技藝,及需要預防和戒備的方略兩大類,詳列了十五個條目。欲保持應當爭取的篤行之術是:豐富謀略,忍受恥辱,修身建德,樂施好善,真誠無妄,躬身體物,知足知止。必要的戒備之處是:貪想多願、散失精誠、操持無常、不義苟得、貪鄙作偽、矜誇自特、不明任疑、偏袒多私。 Continue reading

呂純陽 修命百字碑 真義解說

一、前言
<百字碑>為唐代呂洞賓 (796 – ?)所著。呂洞賓,名岩,號純陽子,師鍾離權,授以金丹秘旨。洞賓精通,內功丹道,百餘歲而童顏,疾步如飛,有劍術。<百字碑>為五言詩體裁,凡二十句,共一百字。文字簡潔,說理明了。把修煉盡性至命功夫的道法,從築基、煉己、到金液還丹,了性了命,火候工程,悉皆吐露。依法行持,自卑登高,由遠達近,端的為修道者上天梯之道也。此百字碑是東漢魏伯陽真人(約100—170) 所著“周易參同契” 的濃縮版。[參看 “周易參同契簡介“。]
luh 1 lu2 three 1
二、性命雙修
丹經之祖,魏伯陽真人 (約100—170) 所著的 “周易參同契”,是第一部專門論述 “性命雙修” 的空前巨作, 參合當時最高玄學,周易、老莊,神仙丹法三家理論,指出金丹修證法門。標榜生命可以 “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參同契》書中三大綱要是”禦政、養性、伏食”。伏食就是把自己的精氣神凝聚起來,結成金丹,得道成仙了。

性即無為之道、自性、佛性,它清淨無為,真空妙有。命是從修身入手,煉精化炁、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性為命之根,命為性之舍。

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是以二六時中,常將靈臺打掃清淨,勿使物慾所搖,雜念所惑。自見心如澄潭,知止定靜,元神自清,六賊自無妄動。修心必先斬除六根,制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除十損,掃三心滅四相。

性指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性乃人之元神,人心惟危而易顯,道心惟微而難見。身心物念既俱空,性還先天,無思無慮。慾既不生, 即是真靜,真常應物,人欲淨盡,天理流行。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命指身體、生命、能量、命運、物質等。修「命」是修肉體生命,使之能夠健康、長壽,乃至久視長生。

道教內丹學將精、氣、神作為人體生命的『三寶』。禪宗走的路線,偏向於見性成佛;而道家、密宗走的路子,是先把生理修好,修到返老還童,再走明心見性以成佛,,此即所謂性命雙修。性命雙修成功了以後,道家稱為“無縫塔”,佛家說是證得漏盡通。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