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讀後感

《大學》、《中庸》,非僅為儒家入門初學之基石,亦為君子終身奉行之準則,與儒家中心宗旨之所寄。大學以明德為始,新民為明德之行;止於至善,為明德之的;八目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明德之過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明德之實用。故大學之宗旨在明德,至明且顯也。univ 1a

而《中庸》則以至誠為經,不偏不倚,貫穿各章,唯誠始能知天命、率天性、盡人事、重人倫,由五倫、三德,而演繹至天下國家九經。終於天下至聖及天下至誠,可合天人之道於一。誠者天道,誠之者人道。本乎至誠,行乎中庸。 Continue reading

論語讀後感

信堅近日花了幾天,將論語二十篇一口氣看完。下面是讀後感,跟大家分享,用以拋磚引玉。middle2a

“論語” 講做人做事的道理 (人道) 。孔孟思想特重立身處世之道,綱常倫理,仁義道德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為學做事修道的基礎。小說只要讀一次就行,論語要讀三五次,老莊之書要讀幾十次,一乘佛經則百讀不厭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孔子主要成就是在六十歲之後。我們永遠不會太晚太老,只怕沒勇(志)氣,沒信心。六十之後,人生美景剛開始,積一生經驗所學,進境應如日高升,一日千里 [不是停止休息的時候] [萬事起頭難 但熟能生巧 習慣成自然] 。 Continue reading

修華嚴奥旨妄盡還源觀要解

前言
此要解是信堅依淨空法師108講,一千多頁,去蕪存菁,增刪補充,繁辭必削,缺義復全,不失要義,濃縮成27頁,以利華嚴初學;也是普賢行者,長期薰陶,依教奉行之要典。不讀華嚴,不知佛之富貴。但《華嚴經》卷數太多,境界深廣無際,自古以來,每個人都想著入華嚴境界,卻不知如何契入。杜順和尚(華嚴初祖) 慈悲,著「妄盡還源觀」。之後,智儼、賢首(法藏國師)、清涼、宗密,代代承傳,將華嚴深廣無際的教義,拈出修行切要的精髓。「妄盡還源」,意為妄盡心澄,還復清淨圓明之本源、自性。

Hwa 1 Hwa 2 Hwa 3
《修華嚴奥旨妄盡還源觀》一卷,是法藏晚年所寫的一部賢首宗的觀法著作。他備尋三藏教典而集成的,是《華嚴經》修學的綱領,華嚴宗前面三代祖師修行證果的方法,也是《華嚴經》的精華奥旨。奥旨是奥妙的宗旨。還源是返本還源、就路歸家、回歸自性、圓證無上菩提。要還源必须把妄念斷盡,妄念就是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着。

賢首大師將《華嚴經》修學的方法,特别是如何契入華嚴境界,用很簡單的六門把它列出來。教修華嚴之觀法,斷除諸妄,還歸於一心之本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全文分作六門: 顯一体, 起二用,示三遍,行四德,入五止,起六觀。前三門講看破,解說靈界諸法實相;後三門講放下,教導如何妄盡返源。 Continue reading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

信堅註: 友人送來劉弘章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好文章,寫得非常好,在此跟大家分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教導要如何才能達到,自自然然的過午不食的好習慣,而不是鬧饑餓,虐待自己。

普通人因運動、思慮,心總是在追逐外境,因此消耗很多能量,須要三大餐補足能量。(聽說90%的energy是消耗在思慮、追逐外境上。) 同時,會感覺肚子餓,是心理作用,好像baby一樣,不理它就沒事了 (可試試看)。 對修行人而言,因為隨時隨地心境平和,無思無慮,心境內斂,因此身體能量的消耗降低了很多。同時平常呼吸作息,都在運氣,吸取宇宙能量。意守丹田,任何運 作,都在聚氣。因此能量消耗非常少,不必吃很多就可補足養份、保持健康。一日一餐就足足有餘了。同時,也隨便吃點蔬菜、水果而已。 Continue reading

三心不可得的真實義

一、前言

近三年來,信堅勤看一乘經書、老莊、四書五經,至今已告一段落,再多看了也只是多聞,全是文字般若,對悟道、証道沒多大助益。因此,信堅淨心求佛、菩薩感應,指點迷津,如何迴光返照,悟入甚深佛理,證悟諸法實相。

以此因緣,前幾天導引信堅發心解說法華經的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的真實義。終於了悟由靈界的基本定律,”海印頓現,剎那生滅”,可以圓滿解說 (1)為何時間及空間,在一真法界裡沒有意義(即經書裡所說,一真法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2) 也可解說”動靜一源”、”如如不動”、”世間相常住”的 “物不遷”論證。

信堅認為,此基本定律亦可圓滿解說,(3)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4)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5)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6)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7) 破四相、四見;(8) 三心不可得。因此,歸納起來,只要了悟、證得 “海印頓現,剎那生滅”的基本定律,就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也可說,諸法實相,一以貫之。 此一即此靈界基本定律。] Continue reading

如何說明靈界實相:沒有空間 沒有時間 動靜一源 不生不滅

一、前言
我們常在一乘佛經,或古今中外證道、成佛者著作裡看到,在一真法界(靈界) 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動靜一源、、如如不動、不生不死、剎那生滅等敘述,這些靈界實相,迴異我們物質世界(俗間)的認知。但這些著作,大都只作陳述,沒有深入解說。或者說雖有解說,語焉不詳。信堅以前,一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未能貫通其中嗔真實義。因此,不能以淺顯文句,向人解說。

近日信堅,重讀肇論第一:物不遷論,及古大德解說,加上宗鏡錄憨山注,才恍然大悟如來真實義。其實這些解說,全都在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裡。(我以前仔細看了好幾次,仍然沒悟其中真義)。僧肇及憨山,只不過以不同語言、文字,重加解說而已。

[這就是看經書,存疑的力量,也是古人悟道的妙方。看一乘佛經,不懂的地方,不要用心意識思考解說,時機成熟,就瓜熟蒂落、悟了。]

二、基本假設 (Basic Assumptions)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