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應帝王第七 解說 (一)

前言
近半年來,有很多師兄姐,點擊閱讀 “莊子” 文章,信堅甚感欣慰。希望大家繼續努力修行,增長靈性。信堅在此,再貼 “莊子應帝王第七” 解說,歡迎批評指教。

《應帝王》是《莊子》內篇中的最後一篇,它表達了莊子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就是帝王應該是能夠聽任自然、順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聖人。“應” 是應該如何, “帝” 是天子或最高君主,“帝”表主宰,帝王代表了一個完善的治世聖人,即為轉輪聖王,能夠扭轉乾坤,”王”是主宰、自在。”應帝王”此章是解說,一位“帝王”,應該是一位什麼樣的統治者呢?
nothing 2 nothing 3 nothing 4 nothing 1
帝王有世間王及出世間王,世間王有各國之國王、霸王及皇帝,其最高等級即佛經所說的轉輪聖王,也相當於莊子此篇所說的 “帝王”。再高一層,是出世間的 “法王”,佛為法王,於法自在。

一位帝王統治一個國家,一般而言,隨著老百姓的共同靈性階層,而有各種不同的統治方法,有如佛菩薩教化成熟眾生,依眾生的根性,以無量法門,隨緣教化。夫無心而任乎自化者, 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為牛馬,應為帝王者也,此篇莊子解說,遠古聖王如伏羲氏,因民風淳樸,因此無為而治,近古聖王,如堯舜,民風漸澆薄,因此已仁義治國,漸漸的慢慢退化,以律法禮儀治國, Continue reading

一真法界的基本定律 與 華嚴十玄門 解說

一、前言
近日由於露曦師姐之請,信堅試圖以近代科學,譬喻解說華嚴十玄門。因此回頭重新了解十玄門的真義,同時附加更多譬喻。但總覺十玄門中,門門互融互攝,重重無盡,有多門是講時空、理事無礙,枝葉繁盛。雖是門門可通至道,但對初學,甚難分辨,根本與推論,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堅一直未能融會貫通,因此遲未成文。
ten4 ten2 ten5
經過一個多星期來的反覆閱讀,信堅忽有所感,覺得要真了解十玄門,讀者必須先了解華嚴的根本教理: 四法界的定義 及 理法界 (一真法界) 的諸法實相。以此為前導,才能看懂十玄門的真義。瞭解了四法界、諸法實相、及十玄門,就可瞭解了華嚴世界的境界,就對一乘佛法有深入的領悟。因此信堅今早草寫了此文,這是信堅多年來修行與研讀一乘佛經的結晶,也是信堅至今所寫的最有意義、最深奧難懂的一篇論文,希望它對大家的修行有幫助,歡迎批評指教。

華嚴經將法界分為四: 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真法界,諸法實相,法爾如是。諸佛之所証,唯證乃知。詳細描述,可見於一乘佛經,如華嚴經、維摩詰經、楞嚴經、圓覺經、六祖壇經。信堅在此,將這些經中所說,歸納成二條基本定律(basic laws)及九條推論(corollaries)。由此可引導讀者,了解華嚴經十玄門之真義。 Continue reading

王洪圖教授 “打開《黃帝內經》之門” 第一章與第二章精華節錄  

信堅前言
王洪圖(1937—2009),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曾任該校中醫系副主任、內經教研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國家中醫藥繼承工作中的指導老師。曾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年,將其倒背如流,終生致力於黃帝內經的講解及醫普。

王洪圖教授此書,可謂中醫的醫普,簡單、明瞭、扼要的介紹中醫的鼻祖經典 “黃帝內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信堅讀之,手舞足蹈,法喜無量,特於此貼文,簡介其要義。全書共有四章,信堅也因此將此介紹文分為四段,以利讀者將此文與全本書對照。此文是此書第一章及第二章的精華節錄。[讀者可網購此書,或到下面網站,閱讀第一章及第二章全文。]
huang18  Huang5 huang19 CREATOR: gd-jpeg v1.0 (using IJG JPEG v80), quality = 90
王洪圖中醫教授,不求名、不求利,一切為天下蒼生,不遺餘力、孜孜不倦的以其親身經驗與了解,深入淺出的講解黃帝內經,讓不信者信之、不懂者懂之、已懂者悟之、証之,可用於解除身心病苦,養生修性。不但可用以自癒、頓癒、癒他,同時也教導養生、去病延年之道。誠然是菩薩心腸,信堅從他的講解,獲益良多,深心敬佩。 Continue reading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簡介

一、前言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個劃時代的巨作。相對論有 “狹義相對論”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簡稱 STR) 及 “廣義相對論”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簡稱GTR) 兩種。信堅在此,十分鐘內簡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詳細科普解說,請看李傑信博士,即將在十月底,由台大出版社印行的 “宇宙的顫抖” 一書。

二、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是基於至今科學家所知的兩個基本定律所演繹而出。此二定律是 “相對原理及光速恆定”。

“相對原理” 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等速運動的座標中,是完全相同、形式不變。”光速恆定” 是說在任何運動的座標裡,光速 (每秒三十萬公里) 都是一樣不變 。

由此二條定律,愛因斯坦推論出兩個重要結論:
2.1在不同相對運動的座標系統中,時空失去了絕對性。時間與空間一體,是相對的。隨座標軸的相對速度,而有時間延遲 (time dilation) 及空間收縮 (space contraction) 等效應 。

2.2 能量與質量互變,此即著名的 E=mc2.
(人類依此公式,製造了原子彈與氫彈,是愛因斯坦始料不及的。科學知識本身無好壞、善惡,一切在人心。)

三、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GTR,是將上面的等速運動座標推廣至等加速運動的座標中。GTR的兩個基本定律是: 等效原理與守恆定理。
GTR1 GTR8 GTR3
“等效原理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EP) 簡單的說,物體的加速度就是引力。(譬如你坐在等加速向上運行的電梯所感受的向下壓力,與地心引力同一性質)。”守恆定律”是說在相同的加速度座標裡,所有物理定律是不變的”。
愛因斯坦以此假設,導出優美的數學公式,
Albert_Einstein2
此公式的右邊是物質的性質與動能,左邊是時空的彎曲度。因此,「時空告訴物質如何移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GTR將引力場視為是四維時空網的彎曲度,以四維時空中每一點的局部曲度表達。引力並不是一種在時空中傳播的東西,引力就是時空。 Continue reading

量子力學的基本特質

一、 前言
近日百魔師兄與露曦師姐來函,請信堅以簡單科普文句,解說量子力學的基本特性。今早靈光一閃,草寫下面,信堅所濃縮提煉出來的,四條量子力學基本特性。幾乎就是一乘佛經理所說的 “諸法實相”。

這些特性,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純理論的構想,而是在二十世紀初期,所有科學理論及實驗證明的結晶。對一般科普讀者而言,只要相信科學巨人們所論、所証,知道如何加以應用就行 (也可以此,詳辨外道邪說)。歡迎批評指教。
uncertainty 4 uncertainty 3
二、 量子力學的主要特性:
3.1 量子理論的基本定律是用多維波動函數來表達,滿足一個線性複數波方程式 (linear complex wave equation), 因此它的解答是相加性的。同時波函數不是局部性的,而是無所不在,瀰漫在無限時空裡。

3.2 測不準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不能精準的測量一顆粒子的位置(position, x) 與動量(momentum, p).
uncertainty 1

3.3 Particle-wave duality微觀粒子的波粒二元性
量子既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波也不是經典意義上的粒子。即光(泛指電磁波) 與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如電子、質子、中子、夸克)等,同時具有波 (wave) 與 粒子(particle) 的性質。其實更深的意義包括下面四個非我們心意識所能了知的特性:

1. 它們既是波也是粒子 (是波是粒);
2. 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似波非波,似粒非粒);
3. 在一些實驗中表現為波,在另一些實驗中表現為粒子 (非波非粒);
4. 既具有波的某些性質又不具有波的另一些性質,既具有粒子的某些性質又不具有粒子的另一些性質。

似波:它能產生干涉 (interference) 和衍射 (diffraction)。非波:沒有對應確定的物理量,w它的存在,以機率來詮釋。似粒:有確定的質量、電荷。非粒子:沒有確定的軌道,如一團霧般的分布。

此即類似心經所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4 量子糾纏 (quantum entanglement)
在量子力學裏,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這種現象為量子糾纏。譬如由一個粒子分裂成兩個部分,以不同方向移動,則不管它們距離多遠,都能彼此互知。

玻姆的整體性 全息宇宙和隱卷秩序理論 (三) 第一章 分裂性與整體性 中英節譯

一、信堅前言
此文是信堅介紹玻姆的 “分裂性與整體性” 一書的第三集。此書的主旨,是以科學的觀點,來解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 萬物一體,不可分割,如有機體,也如全息影像。在第一章裡,他以科學的眼光,來詳細解說分裂性與整體性的本質及其作用。並以溪水中的渦流為譬喻,來解說整體的意識流,是萬法的本源,一切現象,皆由意識流中流出 (此即佛經所說的萬法唯識)。因此要真正了解諸法實相,除了研討事物的本質與特性外,還必須了解無形意識流背景的時節、因緣。

同時,玻姆亦在本章,詳細解說心意識的思維的本質。並且指出,它是導致分別、執著,我執、法執的根本。 它的運作,讓我們誤認自我的心意識思維是實相,而導致了分裂 (分別) 的習性。他一再強調,理論只是從某一特定的角度觀察到的實相局部現象,無法解說實相的整體。實相無相,遍一切處,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此文是以中英對照,精華節譯此書的第一章,並加上信堅的註解,以增進對本章的了解。用以拋磚引玉,引起讀者更深入的創見。
bohm4 bohm7 bohm8 bohm9
二、分裂性 的本質 與 作用
分裂性現在相當普遍,不僅存在於整個社會,而且也存在於個人思維之中; 這導致一種一般的思維混亂,產生了無盡系列的問題,並且干擾我們對事物的清晰覺知,因而阻礙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藝術,科學,技術,和一般人類的運作,被劃分成專業: 每一行都被認為是單獨、而且與其他專業分開。又因為不滿意這種情況,人類進一步的建立了跨學科課程,旨在統一這些專業,但這些新的課程,又變成更多的專業。於是,整個社會以這樣的方式,它被分成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宗教,政治,經濟,種族等。人類的自然環境,也相應被看作是單獨存在的部分, 被不同群體的人所利用。

同樣地,根據他的不同慾望、目標、野心、忠貞、心理特徵等,每一個人都被分割成大量的分裂的和互相衝突的分隔區間。所有這些碎片是分開存在的概念,很顯然的是一種錯覺。由於這種錯覺,而導致無休止的衝突和混亂。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