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米爾效應 (Casimir Effect) 與真空妙有、剎那生滅

一、前言

近兩天,信堅專心研討 “大爆炸前的世界 (What happened before Big Bang)”,當讀到 “Before the big bang, there was no substance, no time, no space, only a “boiling” vacuum filled with quantum fluctuations. This vacuum contains enormous energy.” 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質,没有時間,也没有空間,只有充滿了量子漲落的“沸腾”的真空。這片真空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這段話令我想起,當年來美留學的陳年往事。其中,與 “真空妙有 (vacuum fluctuation)”及 “卡西米爾效應 (Casimir effect) ” 有相當因緣。信堅在此,重溫舊夢,草寫此文。歡迎批評指教。

今年二月,是信堅論文指導教授, J. Schwinger,的一百冥壽。回憶一生,能有今日,皆因他的照顧與教導所賜。近日常想起求學與剛就業往事,剛出道所寫論文,大都與量子電磁場論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 有關。其中兩篇,關於卡西米爾效應 (Casimir Effect) 的計算。當時也不知其重要性,至今才知,它與宇宙大爆炸的關連,以及它是解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中 的 “剎那生滅、真空妙有” 的最好例證。[信堅註: 朱利安.施溫格 (Julian S. Schwinger, 1918 – 1994),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 他最出名的是他在量子電動力學(QED) 理論方面的工作。施溫格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二、量子漲落 Quantum Fluctuation : 真空不空、真空妙有

量子力學的兩大特性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及波粒二元性 (wave-particle duality)。參看此園地  “量子力學的基本特質” 一文。]

Continue reading

現代的 “嫦娥奔月” : 月球知多少?

有關月球的趣味科學常識 及 中國 “嫦娥奔月” 計劃簡介

一、前言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千百年來,人們對這顆夜色中最大最亮的星體寄託了許多美好的想象,其中,遠古的「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最為膾炙人口,歷久不衰。但在科學層面上,人們對這個「熟悉」的天體認知卻很有限。比如,這次「嫦娥」要奔去的是月球背面,幾千年來沒有看過,只在最近六十年來,才有探月飛船,從太空中繞過,照了幾張”嫦娥”的背面。至今還沒有人類登陸月球背面。

二、為什麼月亮總以同一半球,面向地球?
你知道嗎? 人類肉眼或望遠鏡所照的月表地形,幾千年來,都如下圖。嫦娥 (月球) 總以其漂亮的一面,對向地球。沒人知道嫦娥 (月球) 的背面,是長得什麼樣子。

月球正面是月球永遠朝向地球的月亮半球,而相對的另外半球被稱為月球背面。這是因為月球自轉的週期,與月球繞地球運行 (或稱公轉) 的週期,剛好完全相同,因此月球總是以相同的一半,面向著地球,這種情形稱為同步自轉或是潮汐鎖定。

請點擊下面藍色標題,觀看全文:
ChineseMission to Moon

今日科學考題: 蠟燭在無重力環境下燃燒 火焰是什麼形狀?

動植物生長在地球上,幾億年來,受地心引力的影響,一切活動、現象,我們都覺得理所當然。從不會想,不知道,同樣現象,在無重力的太空中,到底是怎麼樣子。

譬如,我們常看到太空人穿著太空衣,浮在空中的照片。一動手腳,身體就在空中打轉。魚放在水缸裡,送上太空,也是一游泳就原地打轉。那我們再問,如果在太空中點亮一支蠟燭,它的火焰是甚麼形狀呢?

請點擊下面藍色標題,觀看全文:
Candlelight shape in space

信堅五年來的修行格言及証悟心得

信堅在此分享,近五年來,個人的修行格言及証悟心得,並答覆錦地師兄問: 請問師兄個人修行的法門? 及解說何謂明師。

一、信堅五年來的修行格言及証悟心得
1. 人皆法師,觸類皆法。萬籟之聲,皆法輪聲。 剎土微塵,皆求法處。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2. 古德名言: 找不到現代明師,就以古代見性者為師,或以一乘佛法為師。

3. “學生準備好了,明師自然會出現”, 或者說 “明師沒有出現,就是學生還沒有準備好”。”明師” 是指在你現在的階位,能教導你如何 “向上一著” 的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4. 孟子曰: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5.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Opportunity is open to those well prepared for it). 準備好的人才有機會。積極的人是「隨時隨地做好準備,進而等待機會、甚至創造機會。“臨門一腳” 是對準備好的禪者說的。愚者錯失機會,智者抓住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

6. 一字法門,須彌聚筆,海墨難書。字字句句,都有無量義,但看自己智慧了知。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以手指月,手非是月。

7. 由定生慧。一經通一切經通,一法通一切法通,不是純哲學理論,唯證乃知。

8. 心外求法是外道,佛道要向內求。沒有天上掉下來的佛果,也沒有仙佛賜予的涅槃。一切靠自修、自悟、自證。佛菩薩只是增上緣。

9. 修行路上,有不少奇花異果,賞心悅意的風光。每上升一個小階層,都會覺得法樂無窮,都有心得可以分享。不必等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 的境界,才能分享。

10. 一生沒有值得分享法喜的人,永遠在原地打轉,繞圈子。永遠還在等待機會、等待明師的出現。南懷瑾大師講經說法可貴之處,是其中融入了自己修行所證悟的心得,讓讀者可藉此參照自己的境界。此園地,也有很多文章,分享信堅修行的心得。

11. 修行首重認清自己,瞭解自己,才知如何修行,提升智慧、靈性階層。不能 “正確” 認識自己靈性階層的人,都是盲修瞎煉。 Continue reading

Arthur’s Inspirational Transformation! 亞瑟鼓舞人心的轉變!

一、緣起
兩年半前 (January 8, 2016),信堅張貼了一篇自己覺得相當好的文章,”略論鷹的重生 鳳凰浴火 生死涅槃 的寓意“,但相當失望,很少讀者點擊看此文。近幾天突然讀者暴增,因此信堅又回頭看自己到底寫了甚麼。同時也發現裡面有個寶藏,被信堅輕忽帶過。實在罪過。

該文導論裡提及,鷹可重生,人也可在分段生死裡重生,不要低估自己內在的潛力。只要不放棄,相信自己,就可重生,就可創造新生命。其中,介紹 一個相當棒的Youtube 影片 (點擊藍色標題,即可觀看) : “Arthur’s Inspirational Transformation! 亞瑟的勵志轉變”。被信堅輕忽帶過,沒有中文介紹或翻譯。信堅在此,重新挖出這寶藏,加以中文翻譯及註解。希望對讀者的勵志人生,有所助益。

二、影片內英文字幕的中譯
For 15 years, Doctors told me, I would never walk unassisted again. I accepted this as fact.
過去15年來,所有的醫生都告訴我,我永遠不會再站立行走。 我也接受這個事實。

I was a 47- years-old disabled veteran… And I had basically given up.
我是一名47歲的殘疾退役軍人…而且我根本上,也自暴自棄了。 Continue reading

略論 實相無相,唯証乃知。

一、緣起
近兩天,無為師兄、在來米師兄、顏顏師姐,在此園地,熱烈討論 “唯証乃知” 的議題。信堅謹以此文,加入談論,笑納!
[參看 “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 真義解說” 一文底下的評論。]

二、略論 “唯証乃知”
眾生有無量不同的靈性階層。隨所處階層,對人事物而有不同深廣的認知,自以為真、自以為是。因此佛經有 “盲人摸象” 之喻。也有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說。老子也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聞道,大笑之”。

但這些大都只是描述外相,無法參透內在心境。信堅認為,對人事物認知的最高境界,是 “與萬物融合為一體”,這是 “見性者的境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譬如看到一隻貓,你可看到它的外形,卻不知它在想甚麼,也不知它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是甚麼。唯有與貓融合為一體,才能真的知道關於貓的 整體一切。這就是唯証乃知。

又譬如看到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你不知他在想甚麼,不知他得精神病的因緣,如何醫治。但如果你能跟他 “身心靈融合為一”,你就可知一切的真相。這就是唯證乃知。

未達到見性的境界,對一切的認知,都只是自我意識的無明幻想、只看到外表片面,都不是整體,都不正確。有如只看到大樹的枝葉,未見其根幹。

三、結論
萬物一體,海印頓現,實相無相。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唯証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