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世智辯聰及般若智慧

信堅前言: 知識是經由獲取資料,透過學習、研究、經驗累積; 世間人書念得多,依文解義,斷章取義。接觸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觀念論點多,遇事好辯,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博而雜,但不精通,認識膚淺,他很聰明,喜歡爭論,強詞好辯,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身上。他談說振振有詞,他來批評你,他來駁斥你,讓你無反駁的餘地,自鳴得意。這種人在佛法裏叫世智辯聰。

世間爭議大都是因每個人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作判斷引起的。世智辯聰的人認為這世界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對立的,都是二元性的。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惡,有好就有壞、有聰明就有愚笨、有大就有小等等。因此,以分析、解剖看世界,生活在分別執著中,煩惱日增。

David Hawkins慧是明瞭,對宇宙人生的洞察與認識。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一接觸就明瞭諸法實相。智是能作正確的決擇、判斷。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由多聞、多讀、多記而得的。智慧是因禪定而得。定功愈深,智慧就愈深、愈廣。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有智慧的人,認為這世界是一體的,道通為一、所有人事物都是互相關連,圓融無礙。老君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Continue reading

莊子秋水篇第十七 解說 Part 1

莊子與老子是中國古代明心見性的大聖人。相當於華嚴初住與二住菩薩。所說真理,介於天道與一乘佛道之間。此篇可謂是對 “諸法實相” 的初步生動解說,破除對立、分別、執著,入不二法門。

chung1《莊子》一書有三個部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大部分之間的關系,內篇相當于正法時期,是莊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窺見莊子本人的真實面目;外篇則相當于像法時期,是離莊子比較近的弟子所爲,由于有的弟子曾得莊子親傳,故即使不能完全得莊學之妙,亦不遠也;而雜篇乃莊子的後學所作,相當于末法時期,離莊學之真義已遠,然其有旁通其余各家思想之功,亦不可廢也。就境界而言,內篇最得道學真諦;外篇乃就內篇之精義鋪衍而成,可視爲內篇之輔佐;雜篇則以莊學攝其余諸家之學,且通于各家學問之中。內篇爲君,外篇爲臣,雜篇則爲佐使,相輔相成,混成一體。

(秋水篇) 是《莊子外雜篇》的代表作,闡發了 (齊物論) 的旨趣。其主題論述在「河伯」與「海若」的對話中展開,就在河老大與海龍王的問答間,破解人間小大、是非、貴賤的對立,對萬事萬物的執著分別,而回歸到“萬物一體”,入不二法門。

世間爭議大都每個人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作判斷引起的。如盲人摸象,各執己見。《秋水篇》沿著河→海→天地最後一直到達道的境界的思路,將我們引入一個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讀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載之下,吾心通於莊子之心,乃至通于無量眾生之心,通於宇宙萬事萬物,可得大自在矣。“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萬物皆備于我”。 Continue reading

On Soul Mates 靈魂伴侣釋義 (中英對照)

This article is triggered by the video sent to me recently by my son, on his wedding in July, 2013. They love each other dearly, and are truly an example of soul mates, a match made in Heaven.
此文是由於觀看我兒子送來他今年七月的結婚影片,有感而作。兩情相愛,融合無間,誠然是天上一對,人間一雙。真正的靈魂伴侶。

soul mates 1asoulmates 2

1. Common Interpretation 普通的定義
According to Theosophy, God created androgynous souls—equally male and female. Later theories postulate that the souls split into separate genders, perhaps because they incurred karma while playing around on the Earth, or “separation from God.” Over a number of reincarnations, each half seeks the other. When all karmic debt is purged, the two will fuse back together and return to the ultimate.
依據神智學,最初上帝所創造的人,它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也就是说一個人兼有男性(陽性)與女性(陰性)的靈魂。随後人的靈魂被分成两性,是因為人在地球上不務正業、造業作惡,或者說人不遵守上帝的教導,因此承受了業報,累世輪迴。在不断的轉世中,人的其中一半總是在尋覓另一半。只有當所有的業债都還清後,人的兩半才能重新會合,融和在一起,成為一體,回歸自性。 Continue reading

歷史舞台弄英雄

前言: 信堅兩年前,初寫這篇文章。太過簡略,文義也不順暢。今以回覆杏州師兄評論因緣,重新改寫、潤色。希望你會喜歡。

誰識透,風流雲散人世遷,生死笑啼盡如煙。
雙拳掌古今,仍得放手;雙肩挑風月,還需見歇休。
雙肩挑日月,一手攬乾坤;風雲際會,英雄蓋世,終難躲無常。掛念什麼,貪婪什麼,爭取什麼,到後來還是一場空。人生在世,應淡泊名利,放寬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塵埃。

his2 his3 chu2 his5

觀蝶蜂競忙,鹬蚌相持,終歸網羅。冷眼艑破,幾般塵境世態。
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般塵情世態。燈紅酒綠、金錢美女、香車豪宅、高官厚禄的誘惑無處不在,到頭來竹篮子打水,一場空。 Continue reading

人生的三種境界: 看山看水

漫漫人生歷程,是個複雜而多變的過程,對於人生有多種多樣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就人生的三種境界 “看山看水” 作一探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mw6a mw4a

1.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纯潔無瑕。 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不會故意認錯。
Continue reading

小故事 大道理 集錦 第二集

一個人的學歷只能代表過去,一個人的財富和地位只能代表现在,而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决定将来。正面思考,樂觀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觀念想法,决定我們的幸福快樂。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来。一個想法積極,願意努力學習的人,一前景輝煌美好!
story3a
1. 知足: 「我一直渴望擁有一雙新鞋子,直至我看到別人沒有一雙腳。」
【啟示】我們常常埋怨自己沒有一些東西,卻不去看看自己已經擁有一些甚麼。即使沒有美貌,擁有健康已經很幸福,醫院,很多病人連喝水都有困難。即使沒有才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已經比許多人幸福,有些人沒有家人,也沒有人關心。

2. 幽默自己
一八一四年,法國大將軍陶梅尼在前線打仗時,被敵軍的炮彈轟斷一條腿。他出院返回部隊後,每天幫他擦皮鞋的勤務兵,看到將軍斷了一條腿,嚇得哭了起來!「你哭什麼?」陶梅尼將軍笑著說:「以後你只要擦一隻皮鞋就夠了!這不是很好嗎?」
【啟示】想法不同,帶來不同的解釋,解釋不同,心情跟著改變,而不同的心情,便可能導致不一樣的結果….以及~不一樣的自己 。當我們手中擁有一顆酸溜溜的檸檬時,我們何不把它做成一杯「冰涼甘甜的檸檬汁」?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