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 (二) 第三至第七品 中英對照

前言:

信堅昨日整理、張貼 “六祖法寶壇經” 第一品及第二品中英對照後,繼續整理所餘八品。發現經文字句,其實不難懂,主要是讀者,不習慣佛經文句的結構、標點 (但為文句,沉吟至今)。同時發現,如果中、英分開,對初學佛經者,也會花很多時間在尋找相對的翻譯。為此之故,信堅繼續張貼剩餘八品的中英對照,以助有緣,園滿解讀,六祖壇經,大開智慧之門。

因全文相當長,因此分為三篇張貼。第一篇是前文第一品及第二品,是壇經的基本觀念。此篇包括第三至第七品,是繼續解說一些禪宗的重要觀念。第三篇包括第八至第十品,是六祖的一些重要開示。希望這三篇,能引起你對佛經的正確認識,也可以此為基礎,能慢慢看懂其他佛經。

six4決疑品第三 Questions and Answers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剌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 「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
One day Prefect Wei entertained the Patriarch and asked him to preach to a big gathering. At the end of the feast, Prefect Wei asked him to mount the pulpit (to which the Patriarch consented). After bowing twice reverently, in company with other officials, scholars, and commoners, Prefect Wei said, “I have heard what Your Holiness preached. It is really so deep that it is beyond our mind and speech, and I have certain doubts which I hope you will clear up for me.” Continue reading

六祖法寶壇經 (一) 第一及第二品 中英對照

前言:

今天,因有師姐提問,對剛接觸佛經者,看佛經有如看天書,也不知從何經下手。為此之故,信堅花了點時間,將信堅所看的第一本啟蒙佛經,香港佛經流通處所印行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中英合釋本裡的第一品及地第二品,重新整理,改為中英對照,以便利讀者觀看、學習。
six3six4
看了這中英對照後,你就會發現,對精通英文的留學生及受過大學教育的知識份子來說,原來佛經真容易懂,真容易看,字字都是智慧之言。(只因中文,受文字障,沉吟至今。) 看了之後,自然會智慧提高,靈性增長,法樂無窮。

自序品第一 Autobiography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Once, when the Patriarch had arrived at Bao Lin Monastery, Prefect Wei of Shao Zhou and other officials went there to ask him to deliver public lectures on Buddhism in the hall of Ta Fan Temple in Guangzhou. Continue reading

黃帝問道。 罔象得道與女子出定的啟示

1. 前言:
證道得玄珠者,入無相之理,契般若之智,不可以思慮缘,不可以言語道,如登大海中萬仞高山,不可以手足攀援之,

莊子天地篇,黃帝問道。思慮的智者、眼界獨到者、聪明善言辯者,都不能得道,即以世智聰辯求之,離道越遠。只有罔象才能得道。欲知所以然者,且看下文分解。

Zhuangzi 3Huang Ti 2a 世間技藝之妙,而不可言說者,是實有其技,只難于言說;道之不可以言傳,不可以有所得心而得,以其般若智慧,眾生本具,性空無體故。

又如,文殊以男女差别之見解,高傲的心性,欲令離意女出定而不得。罔明則立于天地一體,廓然無聖之境,無心而忘其形跡。因其無心遂能以萬物為心,能與 “離意” 融合為一體,心心相印,因此雖弹指一下,離意女即應之出定。 Continue reading

奇蹟無處不在 – “頓癒”的事例

1.前言:
信堅在此,與大家分享,近日所發生的兩件奇蹟。用以闡示奇蹟無處不在;任何人只要以智慧力,善觀察,隨時隨地,都可創造奇蹟。

此地所說,只是個人經驗,沒有臨床實驗,長期數據為佐證。主要在指出”頓癒”的可能性。也許可引發讀者來函,分享大家 “頓癒” 的事例,也許將來可理出一套可信的理論與法則。

頓癒“是一個人,有一些普通須要長期吃藥、療養才能治癒的病痛,卻依某種運作,奇蹟的在半天內,忽然痊癒,完好如初。有如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黑暗永除。

“頓癒”在此世間,相當罕見,因此大家可能不熟悉此現象。其實這是人人本具的德能,被五濁惡世的煩惱障所淹沒而已。在古代明心見性高僧傳記中,只看到憨山大師 (明末) 及 虛雲法師 (清末) 記載他們在證道的過程中,有 “頓癒” 的經驗。這些事例,可由他們具有真誠精進心,及極高正能量來解說。

但對於證道仍在遙遠的眾生(包括信堅), “頓癒”似乎應有不同解說。可能主要根據,黃帝 內經所說,人人都有,與生本具,不可思議的自癒能力。只要找對了藥方,就可 “頓癒”。 Continue reading

快樂人生格言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人生在世,要過得快樂,要活得精彩。

change1

無論什麼事,換個角度來看過去。過去的一切,都是一種祝福、一種考驗。暴風雨終將過去,陽光仍然會普照大地。(The storm will pass, and the sun will shine again)。無論下多久的雨,最後都會有彩虹;無論你多麼悲傷,要相信幸福在前方等候。逆境時,不要回頭,因為幸福就在前方!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過去的事,如夢、幻、泡影。不要為不可挽回的過去,白費心神。提起勇氣,忘掉過去,活在當下。只有當下才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相信自己,從今起,全心全力,開創一個新的,更好的、更幸福的未來。永遠不會太晚。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Continue reading

全息宇宙解說 – 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認知我們生存的世界

這是一篇相當深奧難懂的文章,但它包含了一個嶄新的概念,運用一種革命性的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生存的宇宙。對一切的存在,有更完美的詮釋。依此思維,才是正觀、正念。才能解決一切根本問題。俗間的一些觀念,只是膚淺的枝末。
h8  h5  h1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為眾生解說諸法實相,華嚴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芥子納須彌,一微塵容納大千世界,重重無盡。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一切攏是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境界,最好的譬喻,是用「全息宇宙解說」。

我們所生存的現象世界,是虛幻的,是個信息 (information) 世界。一切存在,皆是信息密碼 (information encoding)。我們的心意識將信息密碼,轉變成立體物象。如以信息(全息圖)觀之,則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重重無盡如帝網。

“萬物皆備于我”,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整個宇宙中的一切,從極大的天地到極小的原子,都互融互攝,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相互之間,緣起無盡,圓融無礙。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