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神的顯現 (明心見性) – 虔誠的非二元性靈修 精華節譯

發現了神的顯現 (明心見性) – 虔誠的非二元性靈修 作者: 大衛.霍金斯 (2006)

信堅前言: 近日有很多讀者,由 Google Search,尋找霍金斯言論的中譯本,來到信堅園地參看,霍金斯文集。為了方便讀者,信堅在此將七年前 (August 2007) 所翻譯,關於此書的精華節譯草稿,在此張貼,用以拋磚引玉,助成有心者,出版此書的中譯本。上面書名是按英文字義翻譯。如依真實義理翻譯,書名應是 “明心見性 – 入不二法門”。

David Hawkins譯者(信堅)註:
近年來我在鑽研兩本很好靈修的書,第一本是 “超越意識的各種等級 – 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第二本是 “發現了神的顯現 – 虔誠的非二元性靈修”(明心見性)。這兩本書是一位近代靈性修養相當高的明心見性聖者,親自寫的書,他的名字叫做 大衛.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我認為這兩本書是任何人,想靈修至高階層的入門寶典。 Continue reading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翻譯 第三集

霍金斯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翻譯 第三集
作者David R. Hawkins (大衛.霍金斯) (2006著)
信堅2008年二月初稿 2014年九月修正版

信堅前言: 此集只包括此書的第十五章: 無條件的愛、欣喜、狂喜,校準在540-599階層。這章最難懂、最難翻譯,但也是霍金斯言論的精華,描述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其用意是讓讀者對此靈界實相,有個基本的概念。這境界相當於四聖法界裡的(假)佛、菩薩,也相當於圓教(華嚴)的六信位至十信位。這階層是每個靈修的人,夢寐以求的境界,全世界只有0.4%的人達到此意識階層。

David Hawkins霍金斯以相當有限的篇幅,試圖解說此境界。但此章所說的是簡短的描述,艱深難懂,因為他要把非直線性結構的靈性世界,用直線性的文字與觀念來表達。而且描述的句子相當長,因此,要翻成中文非常困難,很難讓人一讀就能直接理解該境界。這跟佛經,以相當長的篇幅,譬喻解說 “一乘佛法,一真法界”, 一樣困難。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動念便乖,動口就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得意忘言,得魚忘筌。

信堅六年前,對此章相當喜愛,因為它包含了嶄新的令人著迷的觀念,所以試圖將整章全部翻譯。但由於當時對佛經一竅不通,大都依文解義,逐字翻譯,文辭不通。如今多看了一乘佛經,如華嚴經、楞嚴經、圓覺經及六祖壇經,對此章所說,才有較深的認識,因此在此重譯,但仍限於篇幅,無法圓滿翻譯解說。要對靈界實相有更深入了解,還請觀看信堅園地的 “諸法實相“欄裡的文章。

信堅再註: 此章所說,對一般人而言,會覺得玄之又玄,艱深難解。一真法界,有無限維度,不能以有限的四度時空,或用心意識測度、解說。一切言說,都是方便假言說。譬如想以二維度的心意識,試圖解說三度空間是徒勞無功的。諸法實相,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意在言外。得意忘言,得魚忘筌。唯證乃知。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因此,閱讀此章,應放棄試圖以有限的直限性心意識,解說無限維度的非限性觀念。當今現前的要務,是相信它、接受它 (信為道元功德之母)。當一個人的意識階層是在某一階級 ,例如 450,他無法了解540階層的境界。當意識階層繼續向上提升到540時,自然會瞭解、證悟。高階層的靈界實相,唯證乃知。 Continue reading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選譯 第二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選譯 第二集
作者David R. Hawkins (大衛.霍金斯) (2006著)
信堅2008年二月初稿 2014年九月修正版

前言: 信堅在此第二集裡,選譯了此書中,對200 至 539意識階層的解說,這是中根人靈修的主要課程。超越了200階層,就有分辨是非、對錯的能量。此地所說,包括了佛經裡的人、天、聲聞、緣覺等四乘。也相當於菩提道次廣論裡所說的中士道及上士道。這是發心修行人的基本靈修課程。

第二篇 校準階級在200-499 之間 – 直線性的心意識
David Hawkins 全體概論 — 真理的生理機能觀: 從低階層至高階層的心理轉變

在低層意識階級(200點以下),動物的生存被自我所支配。主要是基於生存競爭的本能和情緒,配合著享樂、捕食及獲得。隨著意識的進化,一些動物類,以及一部份的人類,達到了200意識階級,產生了依靠能力而不是強力的分界線。在人類意識,這轉移反映著精神能力逐漸增加的影響力;它是有轉變性的,它的影響是伴隨著逐漸增高的警覺與對愛的反應;因此行為、情緒與心理逐漸和藹。 Continue reading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 –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節譯 第一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 – 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節譯 第一集
作者David R. Hawkins(大衛.霍金斯) (2006出版)
信堅2008年二月初稿  2014年九月修正版

緣起
因有許多同修,來函訊問此書的中譯本。坊間還沒有此書中文翻譯版。因此,信堅將六年前所翻 “精華節譯” 草稿,稍加整修,張貼在此,以助有緣,用以拋磚引玉。

近年來,有很多想靈修至最高境界(明心見性,究竟成佛)、受高等教育的上根人,摸索、尋求靈界實相及修行進階法門。一乘佛經雖然講解詳盡,但艱深、龐大難懂,如念天書,所謂 “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許多人聞說西洋見性大師霍金斯的言論,但英文卻成為障礙。因此,信堅將此書精華,淺顯翻譯,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此篇是第一集,從前言、序、導論至靈性階層175,是80%眾生所須明瞭及修行的基本教導。要真領受霍金斯的教導,還須以此為基礎,觀覽霍金斯全書的原文。

David Hawkins信堅序言:
近年來我在鑽研一本書叫做 “超越意識的各種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它是一位近代靈性修養最高的人,親自寫的書。他叫大衛.霍金斯。我認為這本書是任何想靈修的人的寶典。[David Ramon Hawkins , born June 3, 1927 in Milwaukee, Wisconsin; died September 19,2012 in Sedona, Arizona]

他本人是個心理醫生,也知道許多科目(譬如物理、心理學、電腦);他以現代人的語言與科技、專有名詞,來做比喻及解釋靈的世界,不引經據典。

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臨床實驗,整理出一個可以客觀的肌肉反應測試方法,以此測量人類古往今來的人物及經典的意識等級圖 (或是靈修的進度表)。他也很詳細的描述各等級的心理感應、魔障,以及如何進修到更高的等級的方法 (一直到最高境界–究竟成佛)。

我覺得這本書是供給任何想靈修的人的最正確,也是最快速的指引及路標。因此有意將這它分翻成中文,以襄助我們中國的同志及道友。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復命章第十六 真義解說

前言:
信堅早年,有心修道,妄想肉身成仙,長生不老。因此花了多年時間,研習道德經。想從中獲知得道成仙的修習法門。只因當時,一無所知,依文解義,對道德經真實義,一知半解,結果一事無成。後來改弦易轍,修習一乘佛經,一以貫之,再回頭看道德經,才恍然大悟。
老君於此章,直示道家修行證道,明心見性的心要法門,總原則,總綱領:“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於此始深信老子是位明心見性的大聖人,不但闡說天道,也說成佛之道。深心敬佩。在此鄭重介紹此章,詳加解說,希望對你修行證道,有所助益。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laotz 1a  heaven1a
老子於此章,直示道家修行證道,明心見性的心要法門,總原則,總綱領:“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此即心經所教導: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由老君此章之教導,對照華嚴經,可證知老子是位明心見性的大聖人 (霍金斯校準意識階層為612,相當於華嚴二住菩薩) ,因之,道德經不但闡說天道,也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道。

「虛極靜篤」,虛極則靈,靜篤則明,一切功用﹑神通與化境,均係由此「虛靜靈明」中產生。「虛中藏萬物,靜裡有乾坤。」致虚即離實遠相,窮本溯源。守静則安住不動如須彌。無所染著如蓮華。虛極即證道,守静則於空不著空。 Continue reading

略論漢學

信堅謹以此短文,用以拋磚引玉。文辭稍微偏激,為的是想激發讀者,時時反省,自己對治學、念經、讀歷史的方法、態度、觀念。歡迎批評指教。

古今所謂 “國學大師”,大半是 “漢學家”。咬文嚼字,依文解意,斷章取義。考據字義,以對立辯証法,強詞奪理,沽名釣譽,自鳴得意。“漢學”是指漢代治學,注重訓詁,考據。當時學者研究古文,依文解義,窮究字義。

boo1研究文字的學問,源自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很多古書都被燒毁。到了漢朝,許多古書.是由當時人背出來的。為了怕有错誤,學者把每一個宇、每一句,都加以考據。為了一個字,苦心考據鑽研,走火入魔,鑽到牛角尖裡去。此種治學流弊,遺禍千年。

清代學者,崇尚其風。治學嚴謹,對文字訓詁、古籍整理、輯佚辨偽、考據注釋,不遺餘力。但泥古不化,脱離實際。百年鑽故紙,失卻了人生的意義及目的。

殊不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念讀古聖賢教導,貴在了解言外之意。所謂得意忘言,得月忘指,得魚忘筌。治學、看經、讀歷史,首重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

讀歷史,重點不在考據歷史的真假。歷史真假,隨寫歷史人的觀點而闡述,都是道聽塗說,死無見証; 所有考據,都是片面之辭。讀歷史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什麼智慧,學到什麼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