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嚴禪師悟道偈 一擊忘所知

一、前言
上文霍金斯悟道境界,是信堅在書寫此文時,臨時插進來的。因為這兩篇,都是講見性的境界。前文較易懂,先打個基礎,再解說此偈,就能融會貫通。

禪須真參,悟須實悟。諸法實相,唯證乃知。修行人喜歡問些高階層的境界,聽了講解,自以為懂、悟了,就不再認真上進,真參實修。因此聽了,反而有害。其實仍是,半知半解,可能大都是誤解,仍與實相,相差十萬八千里。

修行階層,一地不知二地事。隔一靈性階層有如隔一重山海,唯有繼續提高靈性階層,增長智慧,時機成熟,才能了解。祖師的答案,是祖師所證悟的實相,不是你自己參悟出來的;不是自己悟出來的道理,是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意趣與妙義,對自己毫無用處。
enlighten1a enlighten2 enlighten3
信堅對諸師兄姐所提問題,答與不答,常在兩難之間。信堅現在覺得,大家對一乘佛法還未有好的概念,因此不厭其煩地詳細解說。但根基打好之後,就應盡量自修自證。有問題就謹記在心,隨時參,參出了答案,是自證,才是屬於自己的,才會永誌不忘,法樂無窮。

善會者,不以境為境,而會境即心,則物物頭頭,皆祖師意。
開悟見性的眾生,能了悟到 “境即是心,心即是境”,心境不二。這些人所見的不管有情無情,一切平等,全都是真如本性的妙用。如果悟到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之理,見一切法了了分明,而又不著於相,做到 “不以境為境”,便能夠從乃至一音一物,頓然見性,“從用而見體”。此文講解香嚴禪師因擊竹兒開悟的事例。

一、香嚴智閑禪師悟道因緣
香嚴智閑禪師,開始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參學。一直參到百丈禪師圓寂時,還沒開悟。百丈禪師圓寂之後,他便改依師兄溈山靈佑禪師。溈山禪師問道:“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頓教的法門,是不假思索,當悟了這一念心,就能答在問處,問在答處,因為這一念心是現成的,無需思維。若能如此,才是真正的悟道。

靈佑祖師問智閑禪師說:「如何是你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智閒禪師被溈山禪師這一問,茫然無所對。回到寮房後,他把自己平日所看過的經書都搬出來,從頭到底,一一查找,希望能從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可是翻閱了幾天,結果卻一無所獲。智閒禪師感嘆道:“畫餅不可充飢。”于是他便屢次去方丈室,乞求溈山禪師為他說破,但是,遭到溈山禪師的拒絕。

溈山禪師說:“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幹汝事。” 意思是說: 諸法實相,唯證乃知。我的答案,是我自己所證悟的實相,不是你自己參悟出來的;不是自己悟出來的道理,是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意趣與妙義。所以,我的解答對你來說,毫無用處,必須靠你自己去悟才行。

祖師說: 禪須真參,悟須實悟。蓋參禪要了生死。要脫三界輪迴。要透諸祖玄關。然後逆行順化,接物利生。你若參而不真,悟而不實,未免大開兩眼坐在鬼窟裡。引起一種邪見邪解。若是實悟底人,如魚飲水,如啞子得夢。呈似人不得,說向人不得。如斬一握絲,一斬一切斷。又如十字街頭,撞著親爺相似,一見便見,一識便識。若是聽得解會,終是禪門常識,於佛菩提,終無功德受用,終難發起深妙之般若慧,聞之何用?

智閑禪師心想:「學了幾十年的佛法,連一個問題都答不出來,過去所學都白費了!」因此非常沮喪。從此,再也不看經教,不作筆記。後來,乾脆出去行腳,作個行腳僧,「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智閑禪師行腳到南陽慧忠國師的故址,就住在那裡,自己煮飯、種菜。有一天,智閑禪師正在除草時,偶然拋一塊瓦礫擊中竹子,「啪」的一聲脆響。當香嚴無心聽到清脆的擊竹聲時,聞聲頓悟。他突然感到在這瞬間,超越了一切時空,跨過了物我的界限,與對象凝為一體,和聲音合而為一,進入了存在深處,與宇宙的萬有融合為一,與本體自性融為一體,見到了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了!開悟後, 他說了一首偈: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二、香嚴智閑禪師悟道偈解說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一擊之中,忘掉了一切情識,乃知悟道並不靠假借外力的修持。當石頭打到竹子,發出「啪!」的一聲,就在那剎那際,這念心聽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絲毫的雜念;也就是沒有攀緣心,沒有「能」聽 的我,及「所」聽的聲音存在。一念心清淨無染,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修得的。

動容揚古路
言行舉動,與圓明清淨自性,冥然相契。動容,是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之中的表現。「揚」是展開、顯揚。 「古道」是比喻過去無量劫來,諸佛菩薩,因地所行之路。

不墮悄然機
如果真的悟了道,則當下一念心是清清淨淨,沒有分別、執著,一律平等。不著一切相,不離一切相。真正做到忘我、忘境,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本來無一物」,煩惱障、所知障都沒有了。六根所接觸的無一不是真性。到此境界,舉手投足、穿衣吃飯、喝茶吃餅,無非是「道」;這一念心,清淨寂然,又能隨緣而作,不墮於空。「用而非有,空而非無」,達到動靜一如的境界。能「於相而離相,於空而離空」。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心如明鏡,物來即照,物去不留。

處處無踪跡
無論是動靜閒忙、行住坐臥,都找不到心念的蹤跡。雖用而不著相,而且善能利用眼前的境界相為我所用,教化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此時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猶如雁過長空,風來疏竹,不著一點痕跡。

此即霍金斯所說:有一次在長堤的一家餐館吃晚飯,自性的顯現忽然加強到,所有人及事物都融合成一個無時間性的整體。當有限假象的自我溶解入普遍性的真我時,就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回到家裡,一種絕對和平及解除所有的痛苦。

聲色外威儀
假使只悟到心之體,而沒有悟到心之用,就成了斷滅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自己的心在主控、在作主 (離開了心意識思維)。因此行住坐臥,處處都有威儀。此即霍金斯所說: 以前的我不再存在,沒有個人或自我,只有無所不能的無限度顯現,它代替了本來的 “小我”, 而肉身的行動是被顯現的無限意志力所控制,整個世界被無限的 “一體” (Oneness), 清澈的照亮。萬物顯露出他們無限的美麗與圓滿。

見性之後,對外塵的境界相,如如不動,心中作得了主,表現在外的一切行為,如行住坐臥都有威儀。做一切善事,心中無染。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真正悟道了,就能了知,心識所能到處,皆是知解,屬於言教,不是根本。心識不到之處,才是沙門所重。若悟到了這一念心,則立身處世,語默動靜都能自在無礙、解脫無惱。見性之後,”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只是心行不同。過去起的是貪嗔癡的作用,而現在是解脫、自在。能悟到這個道理,就是上上根機的人。

三、 後記 (5/18/2019)
近日重看淨宗八祖蓮池大師的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三”,其中對此偈有香嚴禪師悟道偈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相當精妙的解說,今整理節錄於下,供大家作參考。

一擊忘所知”,指香嚴禪師在石頭擊竹的一剎那間,將以前能夠 “問一答十” 的“所知障”頓然渾化,了悟自性,不再被世智辨聰所迷。(所知,即所知障,指眾生的無明邪見,生起法執,遮蔽智慧,障礙根本智,妨礙菩提道業。)

更不假修持“,所謂 “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斷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修證即不無“,指自性本來,圓滿無缺,何需“修證”?但如果沒有“修證”,怎能重見自性?因此仍需 “大作夢中佛事,啟建水月道場” ﹔所謂 “一切眾生本是佛,今亦修證還成佛”。染污即不得”,自性完全沒有污染,因此,欲想以染心來與淨心相應,絕不可得。斷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若果想用“斷除妄想”來證回本性,又或者用意識心來念念希望回歸自性,這些做法,因為與清淨平等的自性不相應,只會變成“頭上安頭”,在妄想之中,再加上一個“斷妄想”之念。

動容揚古路“,指在回歸自性之後,並不是耽著於頑空寂滅的境界,而是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舉手投足,動作儀容之中,發揮真如妙用,一切做作,左右逢源,無不是道,任運而行,從容自在。

不墮悄然機“,唯有回歸涅槃法身,了悟自性,對於十方世界,乃至身心萬法,了了覺知。悄然機,謂虛無寂滅的無念境界。真如法身,已大明悟,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指清徹無汙,內外明徹,故不墮也。

簷前鵲噪,野外松聲,一蚊一蠅,一草一葉,莫不演揚妙法,鼓發道心。
其實在娑婆世界,有情無情,一切萬物,也都在不停地在說法。花開花落,便是無情說法,花開的時候,萬紫千紅,但經不了多久就凋謝了,這個現象,正正顯示“無常”之法﹔滔滔的流水,提醒我們萬物不停地在變動,但水的本體,絲毫不變。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禪修,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4 thoughts on “香嚴禪師悟道偈 一擊忘所知

  1. 信堅師兄好:
    讀完,感動之餘,無言以對,恍如隔世梵音。
    期待盡此一報身,同證菩提!感恩!
    顏顏敬上

  2. 信堅師兄:

    感恩 師兄教導,在此五體投地叩恩。

    師兄說:一乘佛法最容易學 (越上乘的佛法越簡單),但要能真信、真解。記得以前,總是有一個可怕的想法,想在字裡行間尋找見佛秘方。後來才慢慢體會到,園地文章是 師兄學佛解行修證心得。是 師兄進入佛學叢林所採擷的精華。在來米真是何其有幸能追隨學佛。平心而論,師兄所言,其實上網都可查的到(但也有查不到),也都有無數法師教導過,但要能如此匯精,字句不離見性之義,真修實證的教導。上網真的查不到。

    此篇猜想是 師兄修行證境的心得分享。明心見性層層而上佛境深遠。感恩師兄的鼓勵、諄諄教導。既有了正知正信,就盡量的自修自證,畢竟學佛是一條自我反省,走向大我的道路。

    在來米敬上

    • 在來米師兄:
      信堅師兄在雲深不知處,無時不在定中,靈知靈覺,只要我們繼續精進,學有所困時,師兄還是會拉我們一把的啦!自助者才得他助!
      願來此園地共修者,皆能珍惜緣份。
      顏顏敬上

      • 在來米師兄、顏顏師姐:

        解說佛法,有五等人。普通法師,依文解義,只有言說,皆無實義,都是戲論。較好的法師,可以解說得較清楚、較正確,但不深入。好的講經法師,能解說得簡潔、正確、深入,令人讀之受益,但本身並無實證。再上一等,不但解說得好,同時有真修實證,能將自己證悟的境界,提出供讀者作參考、印證, 如憨山大師、南懷瑾大師。最上一層,是佛菩薩,圓融說法,有修有證,互融無礙。

        看佛法解說,不是學習研究佛學常識,而是在於自己從中學到什麼,悟到什麼。(意在言外,得月忘指)。而能有助於提高自己的靈性階層,增長智慧。久習佛法,沒有增長智慧,是修錯了方法。

        禪宗公案,乃佛祖垂示,宗門正令,見性者所悟境界,用以幫助修行者,評判迷悟邪正、是非曲直,自身所悟境界。(非見性者,無法了解。僅供參考而已)。

        證道見性境界,開口便錯,動念即乖,我們的本來面目,無物可比擬,「妙高峰頂,不容商量!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唯證乃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啞子做夢一樣,無法向人說。也像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