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無極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陰陽)。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曰: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
太極圖中雖然看似有陰陽,其實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要看成是陰陽融合於一,才能稱為太極。其內涵即為「追求融合的拳」。因此當武術技巧愈來愈高,對自己身體的操控,愈能順應對手來和對方融合。所以,不只是練習個人的身心合一,更重要是與外在萬物,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太極圖造型應以三維立體圓球狀觀之;陰陽輪動,實虛互表。在一定的力場範圍內,勁吐即收,勁收即生。太極拳要義在於形緩意速,內息生生不滅。越是高手,形越緩而內息輪動越速。
太極拳乃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 綿裡藏針之藝術。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 ,動中求靜,純以神行,不尚拙力 。氣沉丹田,隨機應變,專氣致柔,純任自然。形神合一,以意領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似鬆非鬆,將展未展,純以意行,勁斷意未斷 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兩股前結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勁起於腳跟,變換在腿,主宰在腰,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
太極拳十要: 虛靈頂勁, 涵胸拔背, 鬆腰垂臀, 分虛實, 沉肩墜肘, 用意不用力, 上下相隨, 內外相合, 相連不斷, 動中求靜。
太極拳進程之階必須先練形、再修氣、再悟意、後虛靈。虛靜俱足,太極拳真義乃顯。太極拳練到精深處,虛無縹緲,無形無象、四兩撥千斤、後發先至、陰陽相合、此時無招勝有招。 拳無拳,意無意,拳到無心始見奇。打人不帶形,帶形必不贏。
註: 無招指無固定的招式,而非完全無招。不論招式使得如何精妙,有招就必有破;是以武學到了某一境界便不該拘泥於招式。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忘了所有的招式,無招勝有招。我本無心, 因人而起。
感恩師兄 未學習練太極拳已逾二十年,所讀拳經、拳論尚不得其解而入太極之門,直至拜讀師兄所撰《太極拳真意》才知從練形、修氣、悟意、虛靈,終致惑然開朗,然而想請教的是,這每個階程自己如何應證?
添賢師兄:
信堅年輕時,幾乎讀遍所有武俠小說 (從沒補習過,念書全靠自修)。年近六十,先學氣功、導引、瑜珈、靜坐、站樁多年,晚年再跟逍遙山人學了一年的混元太極拳。以此因緣,在學太極拳時,則所領悟及打拳的心境跟大多數人不同。打拳時,用意不用力,氣沉丹田、以意行氣,意到氣到,純以意行。虛靈頂勁, 涵胸拔背, 鬆腰垂臀。
七年前開始修習一乘成佛法門。覺得練太極拳與修習上乘武功,跟佛門的明心見性法門非常相近。最上乘武功,都是以禪練武,以武修道。因此融合見性法門及太極拳十要,書寫此文。完全是悟解,相當少實證。因為信堅以修證見性為主要目的。深信見性與達到武功最高境界是同一目標。
世間最高技藝,如彈琴、釣魚、詩文、藝術,皆是不可言傳,皆須實證。最高武功、太極境界,也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唯証乃知。境界不到,多說也不會真正了解。境界到了,自然心領意會。
信堅園地裡的幾篇有關太極拳的拳論解說與心法,師兄有時間可以稍加瀏覽。下步功夫,只有自修自證,無法教導。正如逍遙山人近日來函,談及打太極拳及練武功四十多年,近年來才深深領悟,此時無招勝有招,拳無拳,意無意,拳到無心始見奇。
信堅補註:
逍遙山人,台大機械系畢業,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機械博士。從小熱愛武功、太極拳,遍訪名山,尋師學武。曾往北京拜馮志強為師,學習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早年曾任南加州太極拳學會的會長。熱心教導後進打太極拳,三根暜被,利鈍全收,經歷四十多年。他的住家離信堅家很近。曾在附近南灣植物園及南灣佛光山教導混元太極拳。信堅以此因緣,跟逍遙山人學了一年 “混元太極”。
信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