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衰老是自然規律,然而延緩衰老進程,以及恢復身心健康,是可能實現的目標。自己是否健康,應該心裡有數。底下是健康的中老年人,應具有的特徵。如果你具足這些特徵,恭喜! 你將長命百歲。如有不足,應找出原因,設法補救。
信堅十五年前,年近花甲,天天生活刻板,上下班及看電視,原地打轉。滿手滿臉是黑斑、皺紋,眼線下垂,鬚髮漸白,肚子大如懷胎九月,全身圓滾,看來垂垂老矣。因此開始覺悟,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凍,亦非一日之功。信堅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雖然年過古稀,卻已具足一些,此文所列的健康表徵。
因此,只要有決心、毅力,無事不辦。但事在人為,一切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恩怨自己了。別人無法賜你健康、長壽。健康是快樂之本,是無價之寶。
二、身心健康的特徵
1. 雙目炯炯有神
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精是臟腑精氣匯集之地。眼神的有無,反映了臟腑的盛衰。因此,目光炯炯有神,是精力旺盛,身體健康的標誌,也是精氣神充足的表現。
2. 聲音清晰洪亮 呼吸從容自然
通過觀察中老年人的呼吸與聲音,可以了解心、肺及神經功能情況。說話聲音洪亮、語音清晰、呼吸從容不迫,說明其心臟與肺臟功能良好,體力充沛。《難經》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說明呼吸與人體臟腑功能密切相關。聲音宏亮聲由氣發,聲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3. 二便規律正常
大小便是人體排泄的主要代謝廢物。小便通暢、晝多夜少、節律正常,說明泌尿系統功能正常,無腎臟功能衰退的表現。若小便淋漓不暢,或晝夜節律變化,表明泌尿系統功能可能有損。規律性地一、二天大便一次,或每天大便不多於二次,糞質乾軟適中,沒有不消化食物,均是健康的象徵,它說明胃腸蠕動與消化酶分泌正常。進人中老年,胃腸蠕動功能的下降,易導致便秘。
《素問·五臟別論》說:經過腸胃消化後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久藏則大便秘結。而大便通暢,則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謝後糟粕的主要途徑,與肺、腎、膀胱等臟腑的關係極為密切。小便通利與否,直接關係著人體的功能活動。
4. 身體靈活 腰腿靈便
身體活動的狀況,是反映衰老最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進入老年後,肌肉收縮無力,關節及韌帶老化,骨質增生伴有鈣質流失,活動能力逐漸下降。如果已到高齡,仍然腰直腿靈,行動敏捷有力,則說明其肌肉、筋骨及四肢關節皆很強健,是健康的象徵。肝主筋、腎主骨、腰為腎之腑、四肢關節之筋皆賴肝血以養,所以腰腿靈便、步履從容,則證明肝腎功能良好。
5. 面色紅潤
面色是五臟氣血的外榮,而面色紅潤是五臟氣血旺盛的表現。
6. 雙耳聰敏
《黃帝內經·靈樞》:“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說明耳與全身組織器官有密切關係,若聽力減退、遲鈍、失聽、是臟器功能衰退的表現。
7. 鬚髮潤澤
鬚髮的生長與血有密切關係,故稱“髮為血之餘”。意圖是說,頭髮的營養來源於血,故年少血氣充盛時,頭髮茂密色黑而有光澤;年老肝血不足,腎氣虛,頭髮變為蒼白,易於脫落。同時,鬚髮又依賴腎臟精氣的充養。 《素問·六節勝象論》說:“腎者,其華在髮”。因此,頭髮的脫落、過早頒白,是一種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腎精虧損。
8. 食慾正常
中醫學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飲食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脾胃的盛衰。食慾正常,則是健康的反映。
9. 形體適中
皮膚潤澤,肌腠緻密,體格壯實,不肥胖,亦不過瘦。體胖與體瘦皆為病態,常常是某些疾病帶來的後果。過分消瘦容易因蛋白質不足,抵抗力低下而發生疾病;過度肥胖是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10. 牙齒堅固
牙齒堅固,則能將食物更好地咀嚼,減輕胃腸的負擔,保證營養物質的攝取與吸收。傳統醫學則認為腎氣為人的生命之本,腎氣的強弱與健康密切相關,”骨為腎所主”,”齒為骨之餘”,通過觀察牙齒狀況可以了解”腎氣”是否充足,所以牙齒堅固是先天之腎氣旺盛的表現。
11. 脈搏柔軟
通過觀察脈搏特別是僥動脈的脈形及搏動情況,可對心血管功能及健康狀況做出大致判斷,脈搏的形態、柔軟度常常可以大致反映周圍血管的狀態脈搏堅硬,缺乏彈性,可能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表現,脈搏硬而細小,也可能是動脈硬化的表現。脈診是中醫的主要診法之一,中老年朋友若60歲以後仍保持寸關尺三部脈和緩有力,從容不迫,是”有神”之脈,說明其人”氣血兩調”。
12. 記憶良好
腎藏精、精生髓,而“腦為髓之海”。髓海充盈,則精力充沛,記憶力良好;反之腎氣虛弱,不能化精生髓,則記憶力減退。
13. 適應環境
社會在不斷發展與進步,個體行為總要受到社會規範和環境條件的約束,個體需求應符合社會規範。心理健康的中老年人具有開放的頭腦,善於接受新生事物,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對自己的行為與心理做出調整,適應社會發展,使個人和社會環境保持和諧的關係。不會調適自己的人,就很難獲得平靜的心情,閒而產生心理衝突與矛盾,影響身體健康。
14. 悅納自己 精神愉快 公允待人
對自己的心態,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的人不僅能正確評價門巳,而且對自已的能力充滿信心,自我欣賞。悅納自已是對自己能力的充分肯定,
《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可見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健康的重要標誌。七情和調、精神愉快,反映了臟腑功能良好。現代醫學亦認為,人若精神恬靜,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狀態,從而發揮對整體的主導作用,自能內外協調,疾病就不易發生。
但是我們時常不知道自己不健康 要見醫生才知道食藥 休息
生病了 大部分也不知自己 生活習慣 生命態度
長大了 有体驗 有苦難 才開始學做人 去生活
Aster (阿絲特、紫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習難改,因此越陷越深。等到生病了急求醫,已經晚了一步。三尺之雪,也非一日可溶。
現在年輕一輩,只知外求欲樂,求名求利。學校、父母,只教科技、謀生技能。沒有教導,如何過健康快樂的人生。信堅十五年前,年近不惑,不知養生修行之道。每天上下班,回家看電視,變成身體圓胖,手臉都是黑斑、皺紋。眼線下垂,頭髮漸白,垂垂老矣。因此開始疑惑人生的意義與目的。一念始覺,開始探討人生,開始養生。學過太極、導引、瑜珈、氣功、禪坐,如此持之有恆,現在黑斑皺紋早就不見,眼線也有明顯改進,皮膚紅潤、頭髮變黑。似乎返老還童,身心比之十五年前,更為健康、強壯。差別就在,知不知如何養生,以及要能依教奉行,持之有恆。
其實現在有很多書籍,教導如何養生。古代醫典,如黃帝內經,都說得非常詳盡。此園地的 “112歲老中醫的臨終饋贈及信堅註解 (一)” 是個很好的入門。慢慢學習,如何養生,如何自癒,終生受用不盡。
信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