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臨門一腳,意思相通。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東風一吹,萬物蘇醒,孔明自然擊退曹軍。六祖惠能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話,就開悟了。
這是我近日才真正悟到的真理。大徹大悟不簡單,不過只要每天都有小小的覺悟,日積月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豁然開悟,自然貫通。經文裡面有一些比較深的地方,不要勉強以心意識,依文解義。只要有定慧的基礎,合上經書,把心定下來,以至誠心求佛、菩薩加持。定到一定的程度,甚深的真實義,就自然貫通,豁然開悟。這方法,叫感通,用感應。誠則靈,真誠到極處,經意自然貫通了。(這也是我師父四年來一直教我的讀經方法。信堅愚蠢,一直到今日,因解說道德經第六十七章的真實義,機緣成熟,才真正明瞭這道理。)
信堅在此,以底下是一個禪宗典故來闡說 “一句話,豁然開悟”的深義。
“潙山靈佑撥火悟道”的典故。
禪的開悟不易,求取人生智慧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窮盡心力在一件事情之上,耗盡一切辦法,就是無法有所突破,感覺前景黯淡,心如死灰;忽然於無意中,因為一句話、一陣風或一個閃過的念頭,就找到了出路,於是一切豁然開朗,希望之火又重新燃起,不再徬徨、不復澀滯,而有通暢無阻的喜悅。
潙山靈佑禪師為尋求開悟,來到百丈禅師門下習禪。冬夜,山風凜冽,百丈禅師一覺醒來,凍得揮身哆嗦。他伸手探探床前的火盆,尚有一絲溫熱,於是吩咐侍立一旁的靈佑說:“你撥一撥爐中,看看有火沒有?”靈佑拿起火棍草草撥了兩下,說:“師父,爐中沒火了。”百丈禅師站起身來,拿過火棍深深一撥,撥出一點火星,給靈佑看,並說:“你說沒有火,這是什麼?” 靈佑頓覺醍醐灌頂,得以開悟,忙叩首謝師。
百丈又說:“靈佑,你先前未悟只是暫時的。經書上曾說,要想認識佛性的義理,應觀察時節因緣。時機成熟,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才能了悟本體心性智慧,不是從身外去尋找的。”
但是,百丈大師并沒有就放過他。第二天,師徒二人入山作務,大師似是不經意地問道:「帶火來了么?」「帶來了!」「在那里?」佑禪師隨地拈起一根枯枝,用嘴吹了兩下,然后遞給大師;大師見了,毫不客氣地指責著說:「如蟲御木!偶爾成文。」
也因此佑禪師才競競業業,在行與解二者上同時精進和策勵,很順利的發展他的禪事業,甚至上承慧燈,普照天下,而完成五大宗派之一的溈仰宗,成為一代令人崇敬的宗主。
此典故含有下面甚深義理
1. 在死灰中撥出爐火,宛然絕處看到生機,在明明看不到火光的爐子中看到以為不存在的火苗,方才知道自我受到暫時的幻象所矇蔽,以為沒有的,有了;以為不可能 存在的,存在著。我們日常依賴五官感應外物,最後往往受限於肉身,以為眼見為憑,眼見為真,當然看不到火,其實 火還是存在著的,只是我們受五蘊矇蔽,過於相信一時的現象,因此火也就不存在了。
2.當時的靈祐之所以看不到火,在於「淺撥」;百丈「深撥」爐中而得火。隱喻的禪理,就在深淺之間。換句話說,淺撥無火,深撥則火現,修禪或求人生智慧,若要開悟,顯然必須「深撥」才能見火,如只是隨意淺撥,終究見不著火苗。
3. 火之所以不被輕易看見,是因為深藏爐灰之下。智慧之所以難覓,開悟之所以難得,也正因為它們深藏於我們平素所見的日常事物之中,讓我們習焉不察,見如不見。因此,開發智慧與悟境,要從最平常處、最接近處、最習以為常之處著手,讓自己的心靈回到最素樸、最本源的境地,就能隨喜而無不逢春了。
4.撥爐中火,目的不是為了撥爐中灰,而是為了灰燼之下的火苗。我們行走人生也是如此,要在看似滅絕之處「深撥」生機和出路。一生之中,在學業、事業、感情、人際、修道,多少會遇到困難,危橋險路。一般人很容易對自己所欲追求的目標產生懷疑和失望,因而產生放棄努力的念頭。此時要效法爐中撥火,堅持下去。
5.溈山為什麼會開悟?他已經用功了很久,心中尚無著力點,悟境不現前。在撥火的情境中,他本來以為爐中已經沒有火,經師父一撥,竟然有火了,心頭立刻靈光一閃。他認為不存在的東西實際上是存在的,他沒有看到的東西實際上原本就在那裡。這也正如自己的智慧和悟境,像灰裡的火,它原本就有,不必在心中增加什麼,也不必向外逐覓。本來以為沒有,其實是自己沒有看到;本來追求開悟,其實悟境一直在自己心中。
信堅附註:
“如蟲御木”,好比是小蟲咬樹。樹皮相當硬,小蟲通常咬不動。但偶爾碰到腐爛的樹皮,會吃到一口。比喻偶然值遇,千載難逢,瞎貓碰到死老鼠,浮木盲龜。這是讚許明佑禪師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徒弟。
偶爾成文: 潙山由此,一句話開悟,就好比小蟲蝕木一樣,是偶然的。但這是很好的開始, 仍須點滴積累,繼續努力精進,層層深入,才會大徹大悟。
很深入的探理,很明悉的解說,如導航明燈,非常感謝!
多謝朱兄的鼓勵與讚賞,感一恩不盡。歡迎質疑、討論,共成無上道。
我是1983南一中畢業,我是丙組的,高中物理的程度來讀您的文章有點辛苦,謝謝您提供這麼多好文章
Brain, 幸會校友,有緣網路來相聚。我是1961年南一中庚班(原照姓字畫)轉甲班(後照聯考分組)。信堅園地的根本用意是開智慧,提昇讀者意識(靈性)階層,不是增長知識。因此,不是一唸就可了解,要仔細思維、咀嚼,多唸幾遍就通了。剛開始,會覺得不熟悉、不習慣。習慣成自然,就如本得。
這跟懂不懂物理沒多大觀係,解說物理,只是一個舉例說明。還可由其他很多例子來了解。歡迎時常來函研討。
學長您好,學弟其實學佛多年,早期非常精進,念經持咒,助唸,修密,布施,放生。做了許多所謂的善事,但是人生遭遇重大挫敗,噩運接踵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句話是騙人的。宇宙人生的真理應該是善有惡報,惡有善報。古人或許是因為私心,或許是怕天下大亂,不說實話,所以騙大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聽起來好像很偏激,但是這是從現實生活得到的領悟。我也花了許多時間金錢在尋找通靈,神通。我會將學長的文章仔細看完。
Brian,多謝回函多加解說。讓信堅稍知一點因緣。佛法有人間佛法,宗教佛法,大乘佛法,及一乘佛法(開智慧,明心見性之法門)。顯然你是學人間佛法,心外求法。佛無妄語,但如果是誤信誤解,佛法也是毒藥。
真正佛法是修心養性,去除妄想、分別、執著。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有智慧就會對萬事萬物,認識清楚明瞭,心平氣和。因此凡事會有最好的認知,最好的 決擇。如此才會一帆風順。
如果只是念經持咒,助唸,修密,布施,放生,不解佛法的真實義,心態沒有改變,靈性沒有提昇,如此修行,一點用處都沒有,反而凡事依賴佛菩薩保佑,凡事不用智慧決擇。古德說: 以盲導盲,一同下地獄。
信堅園地闡說一乘佛法,解說諸法實相,以及正確修行之法門。因此,此園地幾乎沒提及你所說的修法。所說的對一般人而言,也不熟悉,因此剛開始很難進入情況。
俗間人所求的通靈、神通,只是小小通靈,小小神通。由小定而得,因此定力一失,就容易得而復失。真正的神通、通靈,是人人自性本具,只要放下,看 破,去除妄想、分別、執著,定功自然日日增深,智慧自然日日增長。自然會有神通、有感應。漸至明心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具佛六神通,永不退轉。
世人只求速成之邪法,往往失望而退轉。真正的佛法,須要有正信、正心、正念、正知、正解,才能正行,而證菩提。除非宿世因緣,須要長期薰陶,漸入佳境。
我說得很抽象。慢慢討論解疑,自然會心通神通。但首先須改正對修行的認知。及如何修行之法。
俗間人所求的通靈、神通,只是小小通靈,小小神通。由小定而得,因此定力一失,就容易得而復失。真正的神通、通靈,是人人自性本具,只要放下,看破,去除妄想、分別、執著,定功自然日日增深,智慧自然日日增長。自然會有神通、有感應。漸至明心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具佛六神通,永不退轉。
世人只求速成之邪法,往往失望而退轉。真正的佛法,須要有正信、正心、正念、正知、正解,才能正行,而證菩提。除非宿世因緣,須要長期薰陶,漸入佳境。
我說得很抽象。慢慢討論解疑,自然心會東通。但首先須改正對修行的認知。
以心傳心的禪門公案,往往脫出常情、令人費解。您解釋的很詳盡,應是自身修持體會,滿棒的!謝謝分享。
一點小問題請教。什麼是「悟」?這種「悟」跟了生脫死有甚麼關係?當陰境現前時,溈山這種「悟」,能否做到不「瞥爾隨它去」?為甚麼呢?請撥冗指點,謝謝。
錢先生:
多謝流覽信堅園地,及來函問訊討論。
悟有深淺、廣狹,無量層次。亦有信悟、解悟,證悟。一乘佛法講成佛有四個步驟、境界: 信、解、行、證。首先要信解佛菩薩所說的諸法實相。(詳見信堅園地裡對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的解說)。然後依教奉行,證悟靈界實相,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此種解悟的修行人,已斷煩惱障、所知障及無始無明,已經明心見性,不但出了六道,也出了十法界。脫離了六道輪迴,進入不生不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一真法界。(詳見另一篇文章: 再說因緣果報)。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
前兩句如依文解義,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它的真正意思是,一般人(90%的眾生),如果單只修禪,沒同時修淨土法門,要想明心見性,脫離六道輪迴相當稀有、相當困難。
這首偈是說,剛開始禪修的人,六根對六塵,有妄想、分別、執著,見思煩惱未盡。直須磨厲淨盡,至於無餘,則生死方可出離,脫離六道輪迴。若一毫未斷,六道輪回,依然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即便命終,歸途莫測。十個修禪的人中,有九人無能達到解悟。故曰,十人九蹉路。必須臨門一腳,一句話、一件事,令之豁然開悟,才能明心見性,脫離六道輪迴。
陰境是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隨其業力,便爾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這是對沒有解悟,還在六道輪迴的的凡眾生說的)。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信堅
______
信堅師兄:
最近把佛法想成是一門行為學,是一門體悟時時變化的哲學,每個剎那當下就是真理;隨順因緣,自明立場,圓融得體,就能自在。佛法是去掉情緒,語言形容的人生智慧,是生命存續如何認知的指導。
最近的心思在(異性幻想)那一區塊,還在拔河。胡思亂想心猿意馬的雜訊,卻如灰下火苗,意圖竄出。杏州想像的結論是,那是基因綿延人類的任務在作祟,基因不知我已完成任務(結婚生子),我懷疑基因意圖陷害混濁我的生活?。這一區塊若能謹慎安撫自己,體悟正確的話,當是去掉一大煩惱,亦漸入水火不侵之境也。以上心得報告。
杏州敬上
我覺得每一個修行的人,每人會遇到的難關的都不同,不同程度時的問題,有時確實是需要緣分來突破。有時候一個可能完全非預期的回覆,反而可讓問者得到更好得答案。但是問著也要有足夠的真知卓見來判斷,否則也有可能走上更錯誤的道路之上。
順便也閱讀了師兄的”石頭希遷 《参同契》”,禪宗的頓悟,真的貴在當下承當,但唯悟者自知。
不過師兄的詳解寫的真的很棒,但是人真的進入這種轉不出自己所見時,當頭棒喝對於很多人可能真的很有效果。
修行首重修定開慧。有智慧才能凡事作最正確的決擇,才不會誤入邪道。所謂: 文殊智、普賢行。智如目,行如足。以智導行。
長久修行,未能全開智慧,必定是在某一地點,被阻塞住了。阻塞一通,就有如長江大河,川流不息。
附註: 信堅於 “眼見不實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文的後記有言: 唐代甚多禪師,因棒、喝、擊竹而見性的公案,才真體悟到,這些公案,皆是運用,此文所說之原理。即在見聞覺知,五識剛發動的時候,祖師以棒喝為之截斷眾流,不使落入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境裡,因而令禪者在此一剎那頃,頓與現量心相應,而照見外境的真實相。
香嚴去止南陽。一日糞除瓦礫擊竹。作偈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墜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他正在除草時,偶然拋一塊瓦礫擊中竹子。清脆的一聲,終使得香嚴頓然大悟。當香嚴聽到無心的清脆的擊竹聲時,他突然感到在這瞬間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跨過了物我的界限,與對象凝為一體,和聲音合而為一,一下子走入了存在深處,融進了宇宙的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