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因顏顏師姐、在來米師兄、文德師兄、及寶印師兄,來函討論 “悟空、悟道、及修行証道境界”。信堅以此因緣,重回研討,此園地的本旨: 如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華嚴經的基本教導,是修行由 “信解 (解悟) “之後,歷四十一位次而 “行證 (證悟)”。即由初住至等覺位,漸除無始無明習氣,終至究竟成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華嚴 “行證” 的總結。所謂「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之前,信堅曾在此園地,介紹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前三十參 (由初住位至十迴向位)。但入法界品的精華在於第五十一參: 善財童子參見彌勒(等覺)菩薩。此段經文相當長,將近三十頁,可說是一部最深奧難讀的一乘大經。信堅之前讀華嚴經,至此卻步。所謂非證等覺位,不能真正了知其中深意。幾年來,一直在等待因緣,明師提點,從而解悟此參的真實義。
近日因緣湊巧,有緣讀南懷瑾大師精心講述的“宗鏡錄略講”。看了南師的宗鏡錄本序講解至“種種性相之義,在大覺以圓通。重重即入之門,唯種智而妙達”。南師在解說此句中,提到善財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以七佛之師的文殊菩薩為師,意即 “一切成佛的人都要靠智慧成就”。善財童子在文殊座下,悟後起修,入世隨俗,參訪善知識,漸廚無明習氣。最後來到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欲參訪彌勒菩薩。南師又說,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重重無盡,無門可入。這個境界「唯種智而妙達」,此即必須先悟道,悟到本體,根本智、一切智得了,然後起用,你才能夠達到差別智。所以禪宗明心見性悟道,得種性智、根本智而已。一切菩薩還要學一切差別智。才能通一切智,徹萬法之底源,無所不知。
今早看了南師這段描述,忽有所悟,法喜無量。一是暸解了禪宗“無門關”的真義,此 “無門”就是究竟成佛的法門。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就是一真法界。它重重無盡,無門可入。另一感悟是善財童子的第五十一參,原來是解說“入無門的法門“,即如何入法界,如何明心見性,究竟成佛的法門。同時也仔細描述了證悟等覺菩薩位之後的微妙境界。此見性的妙法、妙境解說,自古以來,竟然只有唐代李長者及清涼國師能解說。後世的描述明心見性境界,只得其皮毛而已。
信堅有感於此,在此節錄解說 “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參見彌勒菩薩”,作為詳細參看此參全文的導論。信堅不自量力,不會走就想跑;看到雞蛋就想吃炙雞的美味;看到彈丸就想吃烤鴞肉。此文用辭,大部分來自李長者與清涼國師的註解。還請諸大德不吝賜教,是幸。
二、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 拜見彌勒菩薩 簡介
2.1 此參的大意解說
彌勒菩薩,寄等覺菩薩位。華嚴經所詮,以毘盧法身為體,以文殊妙智為用,依智斷習。普賢妙行為因,習盡智圓,則補處彌勒為果。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出自華嚴經最後一品: 入法界品,以善財童子為當機者,敘述修行者如何為饒益一切世間,為救護一切眾生,為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在文殊師利菩薩座下,明心見性,入十住位後,入世隨俗,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上至菩薩、比丘、比丘尼、婆羅門、國王、公主、居士、長者.下至一般的平民,有妓女、廚師、設計師、航海家、商人、醫藥家、外道、老人、小孩等各行各業,念念不離菩提之心,恭敬親近善知識,廣學多聞增長智慧,不捨凡夫法,等持佛法,不捨一切智,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和光同塵,漸除微細無明習氣。
善財童子來到海岸國大莊嚴園,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以佛智海,大悲含物、萬行利生、大願所持,共成樓閣之體。此大莊嚴樓閣廣大量等虛空,一切世間及以眾生咸處其內,上不見頂,下不見底,四方廣大,不可思議,彌勒菩薩住此樓閣內。
善財右繞樓閣,自是思維,往昔身心不淨作諸惡孽,不求正果。如今因善知識,曾懷正見。一心趣求菩提,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何等美妙?但願一切眾生都如我一樣,發如是心,得如是智,證如是果。
善財右繞樓閣,難盡邊際。想到這樓閣如此廣大,不是一點福德智慧能夠證得。我又如何能見到彌勒菩薩呢?右繞不成,就於樓閣前,五體投地,恭敬頂禮,住立一心,曲躬合掌,渴仰欲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忽然一聲巨響,天空閃出祥光,乃見彌勒菩薩。從樓閣外別處而來,無量弟子隨後,天龍八部擁護,來至樓閣前。善財見已。歡喜踊躍。即前作禮。五體投地。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如是稱歎善財童子種種功德。告善財言:“佛子,你已發無上菩提心,其心堅固如金剛,如明燈照破癡暗,如大海容納百川,如寶劍能降眾魔,如妙香能除諸穢,如智慧水能息煩惱。所以能勇猛精進,參禮善知識,誓求造福人間利樂有情的大志,這個門徑你已經走到了,快進去看吧!”
時彌勒菩薩。前詣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即以右手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以迷忘智現,名之為開.智無內外中間,無出無入、無迷無證,名為還閉)。
善財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又見樓閣之中,具有無量百千樓閣,廣博嚴麗。皆同虛空,顯現分明。猶如形影,互相映徹,無有障礙,不相雜亂。於一處中,見一切處。
無量無邊的虛空。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包含其中。數不盡的奇珍異寶,看不完的瑞草鮮花,望不到邊的亭臺樓閣,聽不夠的清淨妙音。芬芳馥鬱,景色長青,金沙為地,池水澄清。七寶欄循,白玉砌階。層層樓閣,無邊無際。善財沿階入 一樓閣,其中與大樓閣無異,廣大無邊。善財又入一小樓閣,亦復如是。善財又看各種圖像,都是彌勒菩薩的往事,有助人為樂的,有捨己為人的,有參拜善知識的。又看各處的歡樂歌舞,人們之間的善良謙愛,你尊我敬。真是說不完的美好,道不盡的喜悅。善財看得心曠神怡,不想離去。
忽然,彌勒又彈指一下,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樓閣竟不見了。善財卻站在一塊巨石上,彌勒菩薩又用手摸善財頭頂說道:“善男子,這美好的樓閣,是用自己最大的智慧、最大的精進、最大的勞動和不懈的願行得來的。”這毘盧遮那大莊嚴樓閣,就是整個一真法界的縮影。
2.2 經文節錄解說
善男子。於此南方近海門處。有一國土。名為沃田。彼國有園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毘盧遮那莊嚴藏。彌勒菩薩摩訶薩。安止其中。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惟,諸菩薩行。漸漸前行。向海岸國。
國名沃田者,一生菩薩乃是眾生良福由故。近海門處者,名為海岸,入佛智海,臨生死海故。園名大莊嚴者,圓萬行因而嚴果故。其中有一廣大樓閣等者,約事則其中廣博。同虛空故。有多光明。能遍照故。阿僧祇等寶所嚴故。
【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者:「毗」云種種光明。「遮那」云遍照。以差別智為種種光明。以根本智為遍照。此大莊嚴樓閣廣大量等虛空,一切世間及以眾生咸處其內,同住遊止不覺不知。如善財童子入此樓閣中,見淨世界、不淨世界、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乃至十方世界、有佛世界、無佛世界、菩薩眾會,種種等事,咸在其中。以佛智海,大悲含物、萬行利生、大願所持,共成樓閣之體。住止一切眾生生死園中。以萬行林覆蔭含識。皆令永得白淨法身、無垢淨智清涼之樂。
樓閣之義。包含事理。約法則二智相依。緣起相由。故云樓閣。智即法界。是為廣大。二智光明。遍照事理故。智包萬德。即莊嚴藏。華嚴萬行。不離此故。次從菩薩種種善根下出因。善根果報。約其宿因。是彼善根之果報故。念願力等。約其現緣。後善男子住不思識下。現依所為。
善財童子。於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五體投地。恭敬禮拜。暫時斂念。思惟觀察。
此樓閣主要指自佛世界内的法界閣。善財此時已進入到自身正法眼藏内的自性中,進行思維見察,其微密見照的對象體是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内的境界。
發起甚深,廣大信解。廣大願力。
正明定相。契理甚深。體周廣大。信解即是勝解。於甚理深印持故。廣大願力。卻顯定因。
變化自身。遍一切處。入智慧身。住平等門。普現其身。
別顯定用。即雙運定慧。一明即智定之妙用。二明攝法界之深觀。即深入無障礙法界也。
身遍入理。入智慧身者。雙契智理。能證智體周法界故。令所起用,亦周法界。住平等門。是所入理。能所平等。無住住故。以此為門。令身周遍。
善財童子。入如是智。如是思惟。如是作意。端心潔念。於樓閣前。舉體投地。慇懃頂禮。不思議善根。速疾現前。流注身心。清涼悅澤。
此“大樓閣”其實就是禪悟見性者所見的自佛世界内的“法界閣”,若人見照此閣時,不能說其無相無境界,但如幻人作幻事所現的似有非有的幻境。站在自佛世界内有情自証分的立場上看,他們雖隨緣運作,却又空無相無願無分別者。在正法眼藏内,心眼動、萬法生,但“藏”體本身,却始終處於空性的狀態,無相無願無分別,乃至無智亦無得。這是明心並見性者身自内証方能明白的境界。
開示善財童子,行向上諸佛,圓覺門的境界:時間、空間、凡聖、一多等相容相攝,一念普知十方三世、情與無情、一切法。
善財菩薩在自佛世界内,証得真空妙有,不二的實相,中道的甚深見性境界。從自佛世界内自性行者的立場上看,上述 境界都是自然而然、法爾如是,祂確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見性開悟者,作空有不二的實相中道見時,是在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内真實“見照”到的,而非意識“想象”到的,因此前者是實相般若見。“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處”,當人須切實親証“此大樓閣”的見性境界才行。
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讚歎之法。讚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諸菩薩已。於樓閣前。恭敬頂禮。住立一心。曲躬合掌。渴仰欲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
乃見彌勒菩薩。從樓閣外別處而來。無量天龍夜叉,…及餘無數百千眾生。前後圍遶。而共來向大樓閣所。彌勒菩薩曰: 善男子。汝可入此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遍觀察。則能了知,一切菩薩學菩薩行,學已能行,圓滿成就,無量功德。
“汝可入此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遍觀察”,表示能够見性破初参、過重關、透牢關和明末後句,也就是能够縱横貫通法身句,從而大悟徹底。“則能了知學菩薩行”,表示對於成佛之道了然在胸,不再胡参亂學,盲修瞎練了。“學已成就,無量功德”,不僅在理體上親証到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内本具的一切如來智慧德相,而且在事修上修學成就十波羅蜜、四智圓明等無量功德。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求證方便。無所求中。吾故求之。法假人弘。必希指示。
時彌勒菩薩。前詣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即以右手,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
加令證入。以心傳心。令其就法。立言會旨。則佛法門。開即開理智門。示令悟入也。明善財入慈氏樓閣,觀果知因,三世所行境界,同異、總別、一多無礙自在同時圓滿分。於此段中:【慈氏菩薩彈指出聲,其門即開】者:明「聲」是震動啟發之意。「彈指」者,是去塵之義。塵亡執去,法門自開。
善財心喜。入已還閉。
正明親證。約因自證,悟入智性,智契真原,故云心喜。以迷忘智現,名之為開。智無內外中間,無出無入、無迷無證,名為還閉。
在法華經中,有世尊豎指開多寶塔門,還有世尊及十方分身佛,現三大神力,其中就有舌至梵天、謦欬和彈指。禪宗云:彈指圓開八萬門,一超直入如來地。其意是,若人會得彌勒大士彈指開樓閣門一招,就契會千聖不傳的向上一路,便見性成佛道,但不是圓满成佛。若真識得彌勒彈指開門,就明白法華如來三神力的玄機了。下面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讓我們來共同體究彌勒此招的玄機。
謦欬彈指: 謦咳者。將語之狀也。謦欬是輕聲咳嗽。此案的禪意是,無量衲僧以無量口舌和無量辯才問難,大慧宗杲祖師咳嗽一聲,一時答了。若人會得法眼宗啐啄同時的問答回互機境,就明白此祖師公案,也明白諸佛謦欬之玄機了。在祖師關來說,僅是破初参明法藏句而已。
彈指者隨喜也。隨喜七方便同入圓道。隨喜圓道增智損生。隨喜諸菩薩持真淨大法。隨喜後世獲無上寶。此一彈指,豎徹三世,橫亘十方。“俱共彈指”。彈指是兩個手指擠壓摩擦的動作,若大拇指與食指配對相彈,則聲音較輕;若大拇指與中指配對相彈,則聲音較響,後者亦稱鳴指。彈指表悟入佛知見的向上一路。一時謦欬,俱共彈指,表示開示佛知見與悟入佛知見,以及從上佛祖意與向上成佛道的感應道交的回互。“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
明見所證境。所見依正無邊作用。皆是法界悲智中境。先略明。後廣顯。前中亦二。先所見境。後總辨見相。前中四。一總明分量。同虛空者。稱法界故。即事理無礙門。亦同時具足相應門。以是總故。
此大樓閣名為“毘盧遮那莊嚴藏”,其實就是華藏世界法界閣,集中體現此品經名“入法界品”的精髓。此大樓閣是華藏世界海的全息投影與多維微縮,因此將本經“世界成就品”和“華藏世界品”的精華,都提煉概括在内。下面將這二品經中與樓閣景見相關的内容摘要如下,便於讀者對照参究。
此段的禪意是,善財見到身外大樓閣後,馬上將此一切會歸於本身的正法眼藏的佛性,反見内照身内的自佛世界,“入於無礙解脫之門”。接着在自性彌勒的威神攝受加持下,“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善財“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才進入上述甚深的眼見佛性境界。
不是在禪定中,將意識心修煉到無妄想無執著的境界,就明心見性開悟了。参禪時要去除妄想,用七轉識集中心力找到身心内似有妄想執著實無妄想執著、似見聞非見聞之處,就是楞嚴經所說的“見猶非見”和“知見無見”的境界,就發現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了,此時以意識心進入禪定時,一般仍會有妄想。六祖的上偈就是說“似有妄想執著”的處於臣位者的見性境界,六祖又說:“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
得旨而起。不住定故。彌勒大士以彈指作略警覺善財出於三昧,告訴童子,此諸多見性境界,如夢幻影像,因緣所成,没有自性,即是唯識所說的“性無自性”。另有一意,此諸夢幻影像的樓閣境界,似有所見,實無所見,即是楞嚴經所說的“見猶非見”和“知見非見,斯即涅槃”。四十華嚴譯為“如是自性,悉不成就,如幻如夢,如影如像”,其意較易理解。
善財白言。聖者此莊嚴事。何處去耶? 彌勒告言。於來處去。曰: 從何處來? 曰: 從諸菩薩智慧威力中來,依諸菩薩智慧威力而住。無有少分去來之處。無集無增。無成無立。不依於地。不依於空。遠離一切。法爾如是。
彌勒復告言: 善男子! 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大菩薩所。而問之言: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云何深入普賢行門? 云何出生、云何成熟、云何廣、云何清淨、云何隨順、云何圓滿。
文殊師利,當令汝得一切功德。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諸菩薩行,深入解脫門,滿足大願海,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於一切處咸得究竟。時善財童子,右遶彌勒,經無量匝,頂禮雙足,慇懃瞻仰,心懷戀慕,辭退而去。
信堅師兄好:
真有感應,昨晚顏找「善財童子第五十三參」,找到凌晨一點,不知在《華嚴經》裡哪裡,也不知在網路哪裡可找到,現在還鍥而不捨呢,差點想,好像只能先看網路白話文版囉。
剛還在找南懷瑾老師是否有相關文章呢。請問師兄:這五十三參在華嚴經的哪裡?您建議如何開始讀?有哪位見性者的論注可幫助深入瞭解嗎?謝謝師兄。
顏顏敬上
顏顏師姐: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在 四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的後半部。[請看此園地,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一) 概論及文殊十信章 ]。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網路有很多依文解義的白話解說,相當粗淺,只是節譯,而且有如講小說故事,不值得看。淨空法師有 “第一參至第三參” 的講解。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見性者講解是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會本,及李長者的 “華嚴合論”。不過,都相當難念。
市面上沒有好的真義解說。不過,有一個地方可找到一位未見性者的綜合 “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會本,及李長者的 華嚴合論” 的真義解說,師姐可到 “信堅園地”, 在佛經論說欄裡查看。信堅園地有 第一參至第三十參 的 真義解說,可供師姐作參考。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七) 第21參至第30參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六) 第11參至第20參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五) 第六參至第十參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四) 第三參至第五參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三) 第二參 海雲比丘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二) 第一參 吉祥雲比丘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一) 概論及文殊十信章
ps: 信堅本想將五十三參全講,但知音難遇,有緣難求。因此寫完第三十參後,就沒繼續寫。今天所寫的第五十一參,是從信堅的舊筆記中抽出來的。
信堅
◕‿◕ 感謝師兄!顏會慢慢讀,謝謝。
顏顏敬上
信堅師兄好:
踏破鐵鞋無覓處,還沒細讀,就十分感動,感應是無時空限制的,原來九陽真經…「經在園中」!◕‿◕
前幾參還沒讀,忍不住就先讀這精華篇,腦中直覺冒出:全息宇宙、物不遷、妙高山頭 不容商量、性空、隨心所現、隨識所變。(怎麼,腦中連「空中樓閣」這詞都跳出來了?)
明心見性後,根本智(種性智)要有圓滿的佛智,的確必須再學習世間一切差別智。各行各業各有學問和技術,智者還是需要瞭解他們的專業,掌握語言、資訊和技術,才能與根本智融會貫通,才能生妙用。人皆我師,大自然中,有形無形都是善知識。
初讀此篇貼文,直覺是:至虛無體,無邊無際,亦無門。然,心包太虛,倘有宏願利樂眾生、拔苦與樂,無我,即可與眾生合一,達一體時,就是一合相,此時,門在自性中,門不開而開了。
等過一陣子細讀後,希望能有所體悟,屆時再向師兄們報告心得,並請信堅師兄適時指引。謝謝。
顏顏敬上
顏顏師姐:
真佩服師姐,用辭靈活。倚天屠龍的 “經(九陽真經被縫)在猿(猴的肚腹)中” 被傳話者,轉換成 “經在油中”,再經師姐適時應用在此地,轉變成 ” 經 (華嚴經善財五十三參真義)在園(信堅園地)中”,真是妙文。師姐可媲美,現世趙姑娘,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是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凡事不必,向外遠求,因緣聚會,自然顯現,感應交道,俯拾即得。
善財五十三參是悟後起修。所描寫的,是悟後的境界,應作如是觀,才能受益。因此讀者、講經者,如未見性,應依清涼國師、李長者兩位見性者的解說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淨空法師,講解第一參及第二參,也是依此而講,信堅所說,也是依此而說。
期待顏顏師姐及其他師兄姐,提問討論或報告心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共勉之。
信堅
信堅師兄好:
「真經寶藏,藏在猿猴心中」,對照「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答案在心頭,意會卻講不出來,…,繼續,老實從第一參開始,看別人怎麼講!◕‿◕
尋人問路,悲智的過來人們,路指得如此清楚,既然不畏翻山越嶺,「法界閣」就在眼前,安能怯步?
顏顏敬上
信堅師兄:
想請問師兄對奧修有甚麼看法?
Ray
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
信堅師兄:
先前閱讀園地『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一) 概論及文殊十信章講述』之後;有感對於「文殊菩薩」(根本智)的教導 尚未明;因此就先回到園地其他文章隨機 參悟;目前大概可以用思維心,感覺身處一真法界(性相一如.虛實相生.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但離明心(根本智)的境界還真「有點」很遠,說「有點」,是鼓勵自己,讓自己感覺近了;很遠是 ,斷五蘊之妄,才算明心, 現實生活偏偏又如善財一樣,面對人事物,所以目前若學有所成是自利;算起來 在來米斷斷續續學佛也近 四十幾年,能抬頭見一真(清淨心體),還真是小確幸;哎;這麼一 比較又落入妄想了,真難明心阿;呵呵;
讀此文如同 顏師姐所言,亦深受感動;躍入了 師兄所鋪陳的琉璃幻境,極樂極了;自己好像即將證果的善財;恍然一想?原來 師兄是預告精彩結局,極樂世界就是那個樣;(讓我們嚐鮮,在篝火中的炙雞 .烤鳥,就是那麼令人期待;)
此篇 師兄 是把 文殊菩薩(信解).普賢菩薩(行證)所教導的根本智(理智.證性智).後得智(量智.起用智)圓通境界,見非見.見猶非見,知見無見.似有所見,實無所見,以無念為本,做一終極解說;讀來法喜無量;原來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就是極樂世界,具見種種,從三昧起,三昧止;
在來米在園地是逆向工程的學習方式,理解不來的,就上網查口語化解釋,有所悟依然回到園地文章的經文字句(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來最終印證;感覺 師兄所證.註解.字句用語,相當考究,仔細研讀卻能深入真髓;到現在才慢慢明白,園地是真實教導討論一乘,由定生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場;
在網路看了一首偈『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中現』對照本文,(清涼月)即毘盧法身體,;(常遊)畢竟空,即 文殊妙智 普賢妙行; 成一切差別智(後得智)習盡智圓,證得補處彌勒果;(心水淨)是明心了;(影)已能見性了;卻因無明習氣未斷,影會晃動,模糊了; 未竟饒益世間,救護眾生的菩薩願;但因文殊妙智隨身在用,水復淨又了一參;如此眾生解行相應,漸行證果;以上是目前的理解;
逍遙山人大師,能傳太極拳形式心法,在來米先此五體投地叩恩;個人目前的養生操是太極拉筋操與平衡禪,關於太極拳,大概十多年前僅止於買了孫安迪的太極拳書籍;門外漢能跟隨先進學習 逍遙山人大師的太極拳,豈止三生有幸,更是讓我們家五畜興旺啊;(備註:字打錯了,是五處興旺;意思是說;學成,無論走向東.南.西.北.任何一方,都是健康)呵呵;報告至此;
感恩 師兄教導;五體投地叩恩;
在來米敬上
在來米師兄:
哈哈! 在來米師兄不是失蹤了,而是在閉關,悟証一乘實相。明心見性,剋期可證。
華嚴要義,以文殊智,普賢行,入佛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要靠智慧。文殊菩薩,七佛之師,以智慧劍,斷除一切,無明煩惱。心清淨,根本智就顯現。有了根本智,才能不被,五欲六塵,迷惑身心。才能入世,歷事煉心,修後得智,無所不知。
師兄引用華嚴經離世間品偈頌: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及加以明確解說,道行功力,又深了一層,可喜可賀。[月表自性圓明體,光表智慧德相。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佛光普照。智慧能劃破,無明長夜,破除無明煩惱,成就智慧與慈悲。心海清淨,沒有塵垢,菩提月光,就會映現在菩提心上,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明心見性。]
六畜,即馬、牛、羊、豕、犬、雞。六畜興旺,是眾生在世,人人所希求的福報。師兄也真幽默,說成 “六處興旺” 更高明,表 東南西北上下 (六處),處處畜畜,禽丁興旺。謝謝師兄教導。
ps: 佛經裡講 「六處」(六觸),即是十二因緣中的「六處」緣「觸」。修行要能「不著六處」,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受六塵境界影響。
信堅
信堅師兄、在來米師兄好:
在來米失蹤許久,原來在閉關潛心練功,每次看到在來米師兄豐富的心得,顏都有點鴨子聽雷,首先就是,顏名相術語不懂,搞不清楚,要好好學學了。
不知為什麼,自從讀了這篇「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彌勒法門)之後,顏反而不急著知道實相了,突然瞭解「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深意,尤其是信堅師兄送來一句六祖的「銷歸自性」,顏才真的願意放下「有所得心」,要以去除妄想、分別、執著心,反歸自性,進而自度利他。
今後顏要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努力學「以權智入俗」,在解行並重中,以平常心,無功用道,期「以實智證真」。
顏顏敬上
顏顏師姐:
信堅最近重新仔細研讀「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彌勒法門)後,才深解此參,其實就是 一生成佛的法門,將之前五十參的精義全包括了。所謂,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一門全含一切門,一切門總攝于一門。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談到標點斷句,最難的一段是,釋迦牟尼佛傳法予迦葉尊者時,所說偈頌: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試標示之。
信堅
水月道場,夢中作佛事。
顏顏師姐:
信堅現在仍停留在了解善財第五十一參的真義解說。除了舊筆記,依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及李長者合論外,這幾天從網路看到 “四十華嚴53參之51 彌勒菩薩章 圓明筆記 ” 共60集 (只講了經文的前面四分之一)。講得相當仔細,教導了很多自悟的 如何 “性修”的法門,可能是位見性者。但很可惜,信堅查不到 “圓明” 的事蹟。 也不知他的道場在何處。[唯一相近的是清朝末年的了塵法師 (1827-1899)].
信堅
在一個修行明心見性的清淨所
做一些銷離色受想行識的佛事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在來米的理解:佛法本是無為法,不是什麼匠心獨具的法門;沒有什麼秘密的這個法,就是一個解脫法門,我今授予這自在法門,可想而知,世界萬象,何曾不是佛法;
註:改來改去,烏鴉初啼;哈哈
在來米師兄:
多謝送來標點斷句及解說。是個相當好的嘗試。直心是道場。
此偈有許多不同解說。因 「法」本身有無量義。普通指 “性體”的相用。不過此地,狹義的說,是指世尊所傳的 “佛法、法門”。底下是信堅的標句及粗略淺釋,歡迎批評指教。
《景德傳燈錄》世尊一日在靈山會上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並敕阿難副貳敷化,無令斷絕。」而說偈言: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法、本法、無法】
「法」此地指佛法,即一切修行證道的成佛法門。
「本法」,是佛法的本源,從自性本體流出。
「無法」,清淨本體,絕一切塵,離言絕相。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無法、法、亦法】
「無法」,此地有三義: 1. 雖然自性離言絕相,但要教導眾生。不妨方便假言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2. 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的法門。3. 六塵說法,眾生以六根悟解。
「法」,是佛法、修行法門。
「亦法」,是指也是一種隨機施教,應病與藥的方便法門。
【今付、無法、時】
現在傳授交付此「無法」的無上大法時。「時」: 機緣成熟之時。
【法、法、何曾法】
這「無法」之「法」門,也是「一法不立」的方便法門。都是方便假言說,如指標月,如過河之筏。此即所謂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信堅
信堅師兄:
師兄註解,文字就是那麼純潔;雖曾試著標點【法.本法.無法】,因不解其義,心想本來的法是什麼?上網查(本法);也找不到有用的參考解釋,又掰不出來;就放棄了;在來米的程度在哪裡,就是哪裡;重點在要能持續精進,回報 師兄的諄諄教導;
狹義展開就是廣義,通了廣義,才能精確狹義;原來這一《景德傳燈錄》法會場次,是 世尊御下總裁,交接指定接班人後 有感而發,對重要幹部所談的一段話;以下 試著抄習 信堅師兄所註解(其實整理優秀講稿,應該是外交部 顏大大 在行,)作為自己的學習文;好像自己就在 世尊身邊;
佛法是一切修行證道的成佛法門,自性本體是它的本源;
清淨本體,絕一切世塵.絕相離言.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本無一物;教導眾生,尚需方便,假言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縱使塵說,務使眾生根性悟解言外之義,以心印心;佛法是靈活的修行法門,可以隨機施教,端看眾生悟解程度,因病與藥,也是自修自悟的方便法門;
我今傳授交付此無上大法,是機緣成熟,是本公司立基穩然,日後市場規模,就看各位了;
最後再重申所說的無上大法,還是那句老話,『我沒說』;船過水無痕;
最後在來米也按耐不住了,就舉手問 世尊;可不可以喝咖啡吃蛋糕了,呵呵;
在來米敬上
在來米師兄:
師兄進境神速,能將信堅憋扭的解說,轉換成三根普被,老少咸宜的解說。文辭用句,相當完美,真佩服。恭喜! 以此,師兄可今早獎賞自己,喝杯星巴克咖啡 (starbucks coffee),吃一吃85。C的甜美蛋糕,信堅請客,先記帳,寫在牆上。
信堅
在來米師兄好:
等總裁接受聯訪,外加專訪後,請您一一記下,輯册,顏就綜合您筆記,發新聞稿,出套書。
亂講的,可別當真了,下次不可以再把顏膽小抖出來,人怕出名,豬……。近日部內才傳令告誡:有人投書部長信箱,檢舉本部有人在社群媒體發言不當(被肉搜出任職單位名衔)……
顏顏敬上
師兄吉祥
請問您寫的道德經有沒有書可以買
謝謝。
荐明師兄:
歡迎師兄,有緣參觀信堅園地。此園地所張貼的有關道德經文真義解說,是近四年來,信堅因過去勤修一乘佛法,稍有解悟,乃以萬法一體,一以貫之的整體觀點,試圖以一乘真義重新解說道德經。貼文皆隨,因緣時節,有感而作,至今才總共講解了與佛道有關的十七章(2, 9, 16, 18, 19, 28, 36, 41, 56, 62, 63, 64, 67, 68, 70, 71, 73). 因此至今還未成書。
隨時歡迎師兄,到信堅園地首頁,點擊道德經標題閱讀。如有問題,隨時歡迎來函討論。如對道德經其他章節的解說有興趣,也歡迎來函討論,也許可引發信堅的感應,而作解說。
信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