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功用道 真義
十地位中,八地是法身菩薩修証的一大轉捩點。入此不動地,無功用道,証得無生法忍。「無相」而又「無功用」。到了這境界,智慧、功德都任運增進、自然運轉。煩惱也不再起現行。不為煩惱所動,也不為功用所動。身口意業,念務皆息,寂滅現前,解脫智能成就,棄捨一切有為有相的加功用行,完全進入無為無相的證量之中。
前六地菩薩,不論所修的是有相觀或無相觀,尚不能常在定中起行。 所以在出觀之時,起貪瞋等尚有失誤。至七地菩薩,「行動相不動」。謂菩薩常在無相觀中,雖為度化眾生,故作意起貪瞋等,然雖有外顯的貪 瞋等行,卻不著於貪瞋等所對之相。即七地以前,菩薩有功用行,假藉身口意之動作,而修習無相觀。也就是不能任運修習無相觀,尚須藉方便加行者。從第七地,「進入」第八地,名「不動地」。第七地的無相行,還是有功用的。若不假藉身口意三者而修行,於自然而然之狀態下,任運自如者,則稱為無功用行。
無功用行,意即不加造作,自然之作用,也就是說不假 借身、口、意而任運自在之道。八地以上之菩薩,不借加 用之功,自然契於真性之智。
菩薩道中的無功用行,是善能了悟一切緣起,悉份平等,於一切願求,無有染著, 捨離一切境界。八地菩薩「行」和「相」都達到無功用的層次,亦即無作而能成就一切。進入第八地則一切加行永斷,以無功用道得入,將 「行」、「相」作意去除而進入第八地的不思議殊勝境界。
其所證如,名不增減,以住無相,不隨淨染有增減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證此真如,現相現土,皆自在故。及所得果,即定自在等.皆由無相、無功用故。
二、不動地 真義
「不動地」菩薩是處在不動、不墮、不退、不散之境。能不為色聲香味所動,不墮地獄、生、餓鬼、不退聲聞、辟支佛地,不為異見邪風所散而作邪 命。此「動」乃是不為貪欲恚癡所動;「墮」者,不墮四重;「退」者,不退戒 還家;「散」者,不為違逆大乘經者之所散壞,亦不為諸煩惱之所傾動,或陰魔 所墮,乃至坐於道場菩提樹下,雖有天魔不能令其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為死魔所散。
言【不動】者,總有三義故︰「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謂任運故,功用不能動.相續故,相不能動.「無相正思惟,修得自在.諸煩惱行,不能令動」.但有二義,由相於前已不動故行即功用。攝論云「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動故」.「由於無相得無功用.於諸法中,不為現前煩惱所動」.
三、無生法忍 真義
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盡、無轉,無性為性, 初、中、後際,皆悉平等;無分別如如智之所入處,離一切心、意、識分 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虛空,入一切法如虛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
由無始劫來,加功用行,行願接合,報行純熟 之時,智慧冥契於真如理,一言一行,無須故意,皆能如理,無相無功,湛若虛空。 此時心識的妄想,寂然不起,亦名「無生」,能達到此境界,名「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真理,安住且不動心, 即是令煩惱,畢竟不生,及觀諸法,畢竟不起,微妙智慧,常無間斷。菩薩得無生法忍,住諸法實相之中。以無相,觀一切世間萬物,空心無所著。
無生法忍即是法爾如是,不見法生,亦不見法滅。遠離一切心、意、識之分別妄想, 於萬法中不起分別執著,其心量周遍沙界,等同虛空,觀諸法畢竟不起,也就是 說於一切法中無有分別、計度、執著。遠離語言、名字、 攀緣、計度分別,也就是達到心行滅處,離諸戲論的境界。真正成就,無生法忍,才能有如佛之智。
四、無功用道 譬喻
4.1 「乘船喻」
“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於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隨風去, 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於未至,其未至時,設經百歲,亦不能及”。由於過去世所累積資糧的功用,一旦離岸於海中行駛,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一日千里。
4.2「夢寤喻」
“如人在夢中渡河,用盡一切伎倆,艱苦地用力過去,忽然醒來,就一切功用都息了”。在七地時,為度化眾生,日以繼夜的修行,一旦進入八地,如大夢初醒,一切都能任運自如。
4.3「日輪住閻浮空喻」
譬如日輪住閻浮空,其影悉現,一切淨寶,及以河海池沼器物諸淨水中。一切眾生,莫不目見。而彼日輪,不來至此。菩薩淨智,圓滿日輪。亦復如是。出諸有海。住佛實法。寂靜空中。無有所依。但為化度,諸眾生故。而於諸趣。隨類受生。實不生死。亦無染著。無長短劫,諸想分別。
4.4「船師喻」
船師常以大船。於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波羅蜜船。於生死流中。不厭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而度眾生。達於彼岸。無有休息。雖於無量無數劫中。常勤精進。修菩薩行。教化眾生。未曾分別劫數長短。
4.5「太虛空喻」
一切世界於中,成壞而無分別。本性清淨。無染無亂。無礙無厭。非長非短。盡未來劫。持一切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等虛空界廣大深心。起大願風輪。攝諸眾生。令離惡道生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滅諸煩惱生死苦縛。而無憂喜疲厭之心。
4.6「幻化人喻」
幻化人雖復具足一切色身。肢體圓滿。而無入息及以出息寒熱飢渴憂喜生死十種之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現眾色相。於諸有趣。住無量劫。教化眾生。於生死中一切境界。亦無十事所謂無欣。無厭。無愛。無恚。無苦。無樂。無 取。無捨。無安。無怖。善男子。菩薩智慧。雖復如是甚深難測。我當承佛威神之力。為汝解說。令未來世諸菩薩等。滿足種種廣大願門。成就增長種種諸力
五、第八不動地,經文釋義。
於此八地約分十一段長科釋經義。
5.1 諸天聞法興供,歎佛神德讚請分。
是時天王及天眾 聞此勝行皆歡喜 為欲供養於如來 及以無央大菩薩
雨妙華旛及幢葢 天女同時奏天樂 令此種種諸天樂 普發妙音咸得聞
於一毛端百千億 那由他國微塵數 如是無量諸如來 於中安住說妙法
一毛孔內無量剎 各有四州及大海 須彌鐵圍亦復然 悉見在中無迫隘
一毛端處有六趣 三種惡道及人天 諸龍神眾阿脩羅 各隨自業受果報
於彼一切剎土中 悉有如來演妙音 隨順一切眾生心 為轉最上淨法輪
5.2 請說八地分。
普發此等妙音聲 稱讚如來功德已 眾會歡喜默然住 一心瞻仰欲聽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 今此眾會皆寂靜 願說隨次之所入 第八地中諸行相
5.3 明修第八地,入無生忍分。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於七地中。善修習方便慧.善清淨諸道.善集助道法.大願力所攝.如來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善清淨深心思覺.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捨眾生.入無量智道.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盡.無轉。無性為性︰初中後際,皆悉平等。無分別如如智,之所入處。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虛空.入一切法,如虛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
正顯所集。先地行,後地果。總明方便集作地分. 七地前菩薩修因得淨忍,証得無生法忍入八地.總有十五句。十句正明無生忍.四句明無生忍淨.一句結得忍名。報行純熟,智冥於理,無相無功.曠若虛空.湛猶渟海.心識妄惑,寂然不起,方曰無生.淨忍。
5.4 明此位菩薩,離一切想寂滅現前,入無功用分。
佛子.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為深行菩薩.難可知.無差別.離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無量無邊.離諸諠諍.寂滅現前。此菩薩摩訶薩.住不動地.即捨一切功用行.得無功用法.身口意業念務皆息,住於報行。譬如有人,夢中見身墮在大河.為欲渡故,發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覺寤.既覺寤已,所作皆息。
明自初地已來,方便功終,無功二行,不現前分。
5.5 明此位入無功用已,十方諸佛現如,七勸三加,令起差別業分。
佛子.此地菩薩本願力故.諸佛世尊親現其前.與如來智.令其得入法流門中。作如是言︰此忍第一順諸佛法.我等所有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應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進,勿復放捨於此忍門。
1、自德未成勸,勸修如來善調御智。 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應為 欲成就此法,勤加精進,勿復放捨於此忍門。菩薩到了第八地,因為自己的德行尚未成熟,十力、無畏、十八不共等諸佛 法,都還未圓滿,所以要修如來的善調御智。
三加者,身口意加。七勸者,一勸修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二勸行精進,不捨無生忍門;三勸愍念一切眾生;四勸憶念本願,饒益一切眾生;五勸修諸佛身相,國土果報;六勸學佛無量法門;七勸學無量眾生差別。
此時,以菩薩本願力故,諸佛親現其前,以佛的智光加被,提出 “七勸”,為八地 菩薩說法,令其繼續修學諸佛法身智能,得如來的智慧,進入法流門中,續佛慧命。
十方諸佛現如,七勸三加,令起差別業,以昇進証得,佛佛之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之法。佛之四無畏者;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道無畏。四說盡苦道無畏。佛十力者,一是處非處智力,知善惡因緣果報定相;二業智力,知眾生三世業受果報;三定智力,知諸禪解脫三昧;四根智力,知眾生諸根勝劣;五解智力,知眾生種種解;六性智力,知世間種種性;七道智力,知一切道至處相;八眼智力,能徧見一切;九命智力,知眾生宿命;十漏盡智力,知永斷習氣,不受後有。
佛之十八不共法: 身業無失,口業無失,意業無失,無不定心,無異想心,無不知已捨心,志樂無減,精進無減,憶念無減,智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口業隨智慧行,意業隨智慧行,知過去世無礙,知未來世無礙,知現在世無礙。此皆不與二乘共故,然當成就此法,勤加精進,勿自棄所得之忍。
又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然諸凡夫未能證得.種種煩惱皆悉現前.種種覺觀常相侵害.汝當愍念如是眾生。
2、生願未滿勸,勸菩薩要悲憫眾生。諸佛勸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分。勸令念未得眾。生令念本願。
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議智慧之門。
3、本願未充勸,勸菩薩成其本願。
又善男子.此諸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為如來.一切二乘亦能得此無分別法。4、自德未勝勸,勸修求無礙智。 必須進求四無礙智。
又善男子.汝觀我等身相無量.智慧無量.國土無量.方便無量.光明無量.清淨音聲亦無有量.汝今宜應成就此事。5、化業廣大勸,勸成就佛外報。
又善男子.汝今適得此一法明.所謂一切法無生無分別.善男子.如來法明無量入.無量作.無量轉.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應修行成就此法。
6、自己所得法門末窮勸,勸證佛內明無量勝行。
又善男子.汝觀十方無量國土、無量眾生、無量法,種種差別.悉應如實通達其事。
7、少作能成增進眾德勸,勸總修無遺成遍知道。
明自修行者,於此地中法爾智現。諸佛加持,法相應故。堪領受一切諸佛,廣大法故。明此八地無功智現,此無生忍是諸佛本體智性故。
5.6 無功用道喻
佛子.諸佛世尊,與此菩薩如是等無量起智門.令其能起無量無邊差別智業。
顯勸令起智業。
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於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隨風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於未至.其未至時,設經百歲亦不能及。
舉喻況乘船至海,速疾超過百歲分。乘船至此,無功行海分。船喻彼行速疾。船由入海故疾.行入無生故疾。
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積集廣大善根資糧.乘大乘船.到菩薩行海.於一念頃以無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經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法合中︰初合未至海,即前七地.次到菩薩行海,合若至海,即第八地。修行者能夠如實通達一切諸法事理,則實踐的歷程有事半功倍之效,如船在 大海中能日行千里。
5.7 明以善巧智,觀世間成壞由何業因,得三種自在。
「淨佛國土」是佛的國土當中化生應形的作用。「自在」就是任意、自由, 指心已離煩惱繫縛,空寂無礙。「心得自在,盡諸有結。」八地菩薩所得三種自在,以此三種自在,繼續完成化度眾生的神聖工作。
三世間︰器世間、眾生世間、智正覺世間。器世間是化處.眾生世間是所化.智正覺世間是能化.無功用智,為能觀智.智所行境為所觀.方便善巧,即無功用因.在於七地修無功用,今得五種自在。隨心欲.隨何欲.隨時欲.隨廣狹欲.隨心幾許欲。
佛子.菩薩住此地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無功用覺慧,觀一切智,智所行境。所謂觀世界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又知地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水火風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微塵細相、差別相、無量差別相.隨何世界中所有微塵聚,及微塵差別相,皆如 實知○隨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風界各若干微塵、所有寶物若干微塵、眾生身若干微塵、國土身若干微塵,皆如實知。知眾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塵成.知地獄身畜生 身餓鬼身阿脩羅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塵成.得如是知微塵差別智。又知欲界色界無色界成.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壞.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得如是觀三界差別智。
一器世間自在行: 所謂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又知地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 別相;知水、火、風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微塵細相、差別 相、無量差別相……。又知欲界、色界、無色界成,知欲界、色界、無色 界壞,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得如是觀三界 差別智。
菩薩觀佛化之處所,以無功用智為能觀智,而智所行境為所觀,方便善巧為無功用的因,亦即七地所修無功用,今才能得此自在。基於此而能隨心觀察世 間種種成、壞,或者隨時間長短觀其成、壞等,或者能觀其地界大小差別,甚至 能觀三界的成壞、大小等差別。這說菩薩能觀一切差別不同,能入不同境,而作 利益眾生的事。
5.8 明不動地,隨德用自在。
佛子.此菩薩復起智明教化眾生.所謂善知眾生身差別.善分別眾生身.善觀察所生處.隨其所應而為現身,教化成熟。此菩薩於一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以智光明普現受生.隨眾生身信解差別.普於其中示現受生。於一佛剎其身不 動.乃至不可說佛剎眾會之中悉現其身。佛子.此菩薩隨諸眾生身信解,種種差別.於彼佛國眾會之中,而現其身.佛子.菩薩如是於一切不可說佛國土中.隨諸 眾生信樂差別.如是如是而為現身。
二眾生世間自在行 。菩薩隨著眾生身心信解,現種種差別身,於彼佛國眾會中而現其身。”於沙門眾中,示沙門形;婆羅門眾中,示婆羅門形;剎利眾中,示 剎利形。如是,毘舍眾、首陀眾、居士眾、四天王眾……各隨其類而為現形。又應以聲聞身得度者,現聲聞形;……應以菩薩身得度者,現菩薩形; 應以如來身得度者,現如來形”。佛子!菩薩如是於一切不可說佛國土中, 隨諸眾生信樂差別,如是如是而為現身。
佛子.此菩薩遠離一切身想分別,住於平等。此菩薩知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此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業報身、乃至虛空身。知如來身有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相好莊嚴身、威勢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知法身平等相、不壞相、隨時隨俗假名差別相、眾生非眾生法差別相、佛法聖僧法差別相.知虛空身無量相、周遍相、無形相、無異相、無邊相、顯現色身相。
三智正覺世間自在行。指在境、體上作用自在。「境」指所化的處,「體」指所現的身。”菩薩遠離一切身想分別,住於平等。此菩薩知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 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此菩薩知諸眾 生心之所樂,能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業報身、乃至虛空身。又 知眾生心之所樂,能以國土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業報身,乃至虛空身。 又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以業報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國土身,乃至虛 空身。又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以業報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國土身, 乃至虛空身。又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乃至虛 空身。隨諸眾生所樂不同,則於此身現如是形”。
5.9 明此位菩薩,入佛境界,得十自在,獲大殊勝。
佛子.菩薩成就如是身智已.得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明此位已成就如上身智已得十自在果。獲三大勝︰智大︰智解殊勝故.業大︰行業寬廣故.功德大︰智業所成故。此位菩薩以無過失身口意業,隨般若波羅蜜,能集一切佛法。
得此十自在故.則為不思議智者、無量智者、廣大智者、無能壞智者。
一智大。得四種智自在︰初一為總.謂不住世間涅槃,寂用難測,名【不思議】。
得畢竟無過失身業.無過失語業.無過失意業。身語意業隨智慧行.般若波羅蜜增上.大悲為首.方便善巧.善能分別.善起大願.佛 力所護.常勤修利益眾生智.普住無邊差別世界。
二業大。有十二句,正顯業大。此三句明三業淨。次五句智攝不染,作利眾生行等︰謂由般若攝彼大悲,故不染愛見,能起方便利眾生行。後四句因攝︰謂內由大願.為自行他行之因.又外蒙佛攝.得成二因︰利益眾生.淨佛國土。
佛子.菩薩住此地.得善住深心力,一切煩惱不行故.得善住勝心力,不離於道故.得善住大悲力,不捨利益眾生故.得善住大慈力,救護一切世間故.得善住陀羅尼力,不忘於法故.得善住辯才力,善觀察分別一切法故.得善住神通力,普往無邊世界故.得善住大願力,不捨一切菩薩所作故.得善住波羅蜜力,成就一切佛法 故.得如來護念力,一切種一切智智現前故。此菩薩得如是智力.能現一切諸所作事.於諸世中無有過咎。
功德大。顯所住德。
5.10明此位菩薩,入佛境界,自力所持,感招梵釋四王力士,常隨侍奉,住不動地。
佛子.此菩薩智地名為不動地,無能沮壞故。菩薩成就如是智慧。入佛境界.佛功德照.順佛威儀.佛境現前.常為如來,之所護念.梵釋四王金剛力士常隨侍衛.恆不捨離諸大三昧.能現無量諸身差別.於 一一身有大勢力.報得神通.三昧自在.隨有可化眾生之處示成正覺。
菩薩住此不動地已.以三昧力,常得現見,無量諸佛.恆不捨離,承事供養。於諸佛所得於如來,甚深法藏.受世界差別等無量法明.若有問難世界差別,如是等事,無能屈者。
5.11 重頌前法。有四十四行頌。精選六偈。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意,而說頌曰:
七地修治方便慧 善集助道大願力 復得人尊所攝持 為求勝智登八地。
功德成就恆慈愍 智慧廣大等虛空 聞法能生決定力 是則寂滅無生忍
知法無生無起相 無成無壞無盡轉 離有平等絕分別 超諸心行如空住
心無功用任智力 悉知國土成壞住 諸界種種各殊異 大小無量皆能了
菩薩能知一切身 為化眾生同彼形 國土無量種種別 悉為現形無不遍
譬如日月住虛空 一切水中皆現影 住於法界無所動 隨心現影亦復然
信坚师兄:我看了元音老人和南怀瑾居士的开示,佛法的修证,证八地前都会退转。八地破我执。对照看了华严经十地品后,对八地的境界现象略总结如下:明心通达佛法的核心,菩提心、同体大悲、世出世方便智慧、破四边金刚经无住的般若思维,见性色身转成天人四大,四禅的功夫入三摩地证自性法身。(大乘虽说不修小乘禅定,从实修来看,色身不转能解脱不太可能)。色身关最难过,如果转换成色界四大,日夜光明恒在还要舍弃神通意生身的关口,继续向上修证到顶部脉轮全部打开,受十方佛菩萨大灌顶(这个楞伽经里有记载,为了使菩萨不受魔障入歧路) , 与师兄同参……。
木公師兄:
各類大小乘,對於成佛位次的解說,定義都不相同。譬如楞嚴經所說的十地位,相當於華嚴法身菩薩的十住位。大乘經書的十地位,其實相當於華嚴經的十信位 (因此有退位)。
諸多講經法師,只有言說,都沒定義,也沒講所說得出處,因此搞得無知聽者,昏頭昏腦,真是一大罪過。依據華嚴經,証入十住位,就得三不退。(不讀華嚴一乘大法,眾生總被許多名相迷惑。) 不過讀者,不要在名相上用功夫,真修實證,一切真相,修行境界,自然明白。不必為此無關修証之名相術語,白費心機。真修實證,最為要緊。
信堅
信堅師兄:
(元音老人和南怀瑾居士的开示,佛法的修证,证八地前都会退转。)的話,如果當真;那就要探討為什麼每個人都會退轉。?是說眾生一直以八識(妄識)在信解佛法,所以會退轉。
都會退轉?對於深信佛智的修行人,一步一腳印,順階而上,但不至於會退轉吧;。
真修實證的修行人,是定慧心在驅動,應該步步不退轉(雖偶有迷失、迂迴,但方向是正確的)。況且得到佛智真實好處,怎捨得捨棄?
所以換個角度說;【證八地前(證入十住位之前)都會退轉的說法】,是在強調沒有*破我執*之前,是談不上真入明心見性的修行。是講經法師暗示、鼓勵修行人;真正的道路才在前方(破我執)。
以上讀 木公師兄 來文感想。
在來米敬上
南師一向強調「心物一元」。他在不同的課堂,是依主題、觀察聽眾根機而闡釋各種禪修方法。他雖然多次提及,色身不轉而想獲得解脫是不可能的,那是因為他要掃蕩一般禪修者玩文字禪的弊病;他也一再告誡打坐者,不要有一點點消息就以為得道,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光是在色身再怎麼煉,都不能成道。南師是方便說法,他主張的,是「心物一元」,他說,真的懂到哪裡,一定就證到那裡。
元音老人則強調明心見性是理上的徹底解悟,但不一定有神通,神通不需要去求,當證到實相時,自然就有了。他一再呼龥,修道人應時時刻刻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要妄想神通。走正路,才能真了生死。
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在幻化的塵世,我等行者,如果能時時觀照自己,二六時中,時時將分別轉為妙觀察智,將執著轉為平等性智,那麼將第八種子轉為大圓鏡智,將前五智轉為成所作智,就有可能的一天。何況,自性本空,何來染著?修證到了,也只是回復本性而已,而這過程中回復的小小神通,又何足掛齒?但話說回來,真空妙用,神通可以用來觀眾生根器,可以用來濟世,助人此生過著有智慧有意義的幸福人生,進而認識自性、回歸自性。
或許,我們該常問:不識字者,不能成佛嗎?不會打坐者,不能證道嗎?釋尊講經四十九年,最後講的是什麼?是希望我們背誦、研究,還是藉此信解行證呢?
顏顏敬上
元音老人和南懷瑾居士的開示,是依別教,不是依圓頓教的定義。[天臺依如來随眾生根機, 所說相契之法, 判為四教:藏通別圓 (或五教: 小始終頓圓)]。
佛經所說的【三不退】 是: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
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
三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轉也。
華嚴十信圓滿,破一分無明習氣,得一分法身,就證入十住位。成法身菩薩,見性成佛,永不退轉。
謝謝信堅師兄教導!
顏顏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