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信堅今早草寫此文,向大家介紹一個嶄新的研究、測試工具 (儀器): 我們的肌肉。它可提供古往今來,一切人事物問題的 “是與否、對與不對” 的答案。以此為基礎,就可跟計算機依0跟1,加上電腦程式,解決一切線性、邏輯性問題一樣,它能解決一切非邏輯性、非線性、有形無形世界的一切問題。信不信由你,且看本文分解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聞道,大笑之。如果你依此法,解決千古難題,拿到諾貝爾獎,那不是你的功勞,而是上帝(人類共同意識)的功勞。] 🙁
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紹肌肉測試方法的由來、原理、運作方法及即其廣泛應用。[詳見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的 Power vs Force, 及Truth vs Falsehood 兩本書。]
人體運動學的臨床實驗(Clinical kinesiological muscle testing) 採用了肌肉測試作為一種診斷技術,這在過去的25年中,已得到了廣泛的驗證。 古德哈特博士 (Dr. George Good heart) 最初在這一課題上的研究成果, 在約翰·戴蒙得博士 (Dr. John Diamond) 這裡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後者將這一研究主題寫入書中, 從而為世人所知。戴蒙得確定,這種應對刺激的正面和負面反應,是在生理和心理上同時發生的。
通過研究發現, 這種人體運動學上的反應, 反映出人體器官不儘能鑒別正面和負面的刺激, 還能區分合成代謝(anabolic, 提升生命力,生物體利用能量將小分子合成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謝途徑)和分解代謝(catabolic, 異化作用,消耗生命力,是生物體將體內的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甚至更令人驚奇的是,還能判斷對錯。
這種測試非常便利、快捷, 且十分安全。 一句客觀上正確的陳述,能夠激發肌肉正面的反應;如果被試者聽到的是一句錯誤的陳述,那麼就會產生負面的反應。這種情形的發生,與被試者本身的觀念或者在這個話題上的知識面無關。 經過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人群中的多次測試,反應和結果都是始終如一。用這測試技術,試驗結果滿足了科研要求的可重複性(repeatability),進而可以經得起任何研究者的可證實性(verifiability).
這種運作的基本原理有二: 一是宇宙中一切事物都與其他事物相互關聯。 (宇宙是一體的)。 主觀與客觀是渾然一體的(它們是一體的兩面) 。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內觀自性而得到所有問題的解答。 另一是人類的共同意識。
人類的心智 (mind), 就像一台電腦的終端機(terminal)一樣,它接連到一個龐大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就是人類的意識場。生而為人,就自然參與這一個資料庫的運作,因此每個人天生,就有了接觸天才領域的權利。這資料庫包含無限多的訊息,任何人可隨時、隨地啟用。這的確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它擁有足以改變人類個體生活和集體生活的能量。
二、電腦線性運作的基本原理
我們現在生活在電腦時代 (computer age), 從1970起至今, 短短四十多年來,電腦可幫我們解決一切理性(rational), 可預測性的(predictable) 的一切因果相續的直線性問題(causal sequential linear problems). 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準確的闡述問題, 我們就可寫一套軟體, 輸入電腦, 電腦就可依邏輯、推論, 隨順次序計算, 迅速提供正確答案。但我們都知道,電腦的基本運作, 是基於二進位法(binary number system) 的0跟1 (晶片的電流開/關)。從0跟1, 我們可定義所有的數字, 也可進一步定義一切名詞, 做為一切運作的基石 (building blocks). 因此,凡是所有的理智性的、邏輯性的、因果關係的、及一切可直線性推理的事物,都可基於0跟1的運作來得到解答。
三、非理性意識運作原理
但這世界還有很多非理性, 非邏輯性的意識、覺知、直覺、無形世界等等,這些非直線性的運作。千古以來, 無數的哲學家、心理學家、神學家、靈修者都在探討這些問題, 但始終無法提出一個讓人信服的方法及理論。大衛.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在他的一本劃時代的創作 (Power vs. Forces能力與強力) 裡, 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答: 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方法, 能依照絕對真理, 對我們提出的任何問題, 都能隨時、隨地、立刻提供是/否 (對/不對) 的答案, 我們就能依此建立一套 “宇宙萬物的絕對真理”以及”相對真理的層次”。這是因為解答是/否, 須要了解一切有形、無形、超越時空的所有因素, 因此它是非線性的(non-linear). 有此工具, 我們可像寫電腦程式一樣, 將一切問題, 演變成一系列的是/否問題,而得到答案。[能夠正確回答是/否, 就能回答一切非線性的問題。因為是/否的答案是及基於無限因緣,從整個意識場裡所提供的答案。主要關鍵是我們要知道如何提出問題, 這時候,問題與答案是一體的兩面(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霍金斯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利用”肌肉反應”測試,來提供對古往今來,一切人事物、問題的是/否的答案。他在Power vs Force 一書的序言及前面兩章,詳細解說人體行為動力學 (Behavior Kinesiology) 的歷史、證明、應用, 以及霍金斯跟他的團隊如何花了二十多年,在世界各地, 利用”肌肉反應”來提供對一切事物、問題的是/否的答案。
四、非理性運作的重要性
4.1分辨善惡、是非、正邪 (比問神明更靈驗)
人類思考能力的致命缺點在於 (1) 不能分辨主觀與客觀; (2)忽略基本構想及專有名詞的固有的有限性的整體意義; (3) 對意識(consciousness)本性的無知; (4) 誤解因果關係的本性。
有此工具,我們不必等到修行至極高禪定境界,有足夠的般若智慧,才能分辨是非、對錯、真理、實相。一般人可用此測試來得到正確的答案。宇宙萬物,森羅萬象,無窮無盡,讓人眼花撩亂,難以辨別是非、曲直。一切萬有, 似乎錯綜複雜, 難以瞭知。人生最大的悲劇是我們的心智無法分辨是非、對錯, 容易被矇騙; 心境不和諧, 時常有對立、衝突。其實, 要瞭知諸法實相、真理, 相當簡單, 我們只須要有適當的工具,能分辨0跟1, 以及對與不對 (Yes/No), 我們就能瞭知天下森羅萬象的運行真理。
4.2 標定古往今來一切人事物的意識階層
另一個對修行最主要的應用, 是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 臨床實驗, 整理出一個可以客觀的方法測試人類古往今來的人物及經典的意識等級圖(或是靈修的進度表)。他也很詳細的描述各等級的心理感應, 魔障, 以及如何進修到更高的等級的方法 (一直到最高境界 – 佛的境界)。有此工具, 靈性世界、靈界實相不再是純理論、空談、想像,而是可隨時、隨地、隨人,重複實驗證明 (repeatable, verifiable)。
五、人類心意識的作用
每個人的心意(mind)像是一個電腦的接頭站(terminal)連接到一個巨大的資料儲存中心(data center). 這資料儲存中心就是我們所有人類的共同意識,這個中心儲存著無限量的資料 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在幾秒內接觸到 這個資料中心是超越時空以及各人意識的限制 這個中心最大的潛藏力是當ㄧ個問題被提出時它能立即知道任何事情的答案。
每一個心裡的意向或是行為 (即使是最微小的細節) 都永遠銘刻及記錄在這無限大的意識場裡, 所有的人 (沒有例外) 都要對宇宙負責任 每根頭髮都有編號。我們所有的思想, 只是從這意識資料中心借來的 從來不是我們自己的。
六、肌肉測試的方法簡介
6.1戴蒙博士的原始方法
肌肉測試的程序如下:需要兩個人進行肌肉測試。兩個人都應該去掉他們的珠寶,手錶和任何由合成材料製成的頭套。剛開始時,先全身放鬆,平穩呼吸,去除妄想思維。
1. 使受試者站立,右臂放鬆,左臂平行於地板,手心向下,肘部伸直。
2. 面對你的被測試者,並將你的左手放在他的右肩上以穩定他。然後將右手放在被測試者伸展的左臂手腕上方。
3. 任何一個人都要做一個聲明性陳述進行測試(“我的名字是xxx”),或提出要測試的對象、想法、或問題(營養補充劑,書籍,人物照片、問題 ……)。
4. 告訴受試者,當你將試圖將他左手臂向下推時,他試圖用力抵抗。
5.用力快速而且均勻地向下按他的手臂。不是兩人在較勁,而是肩膀是否能承受壓力。
6. 如果答案是正面的,則 “測試者” 手臂將保持鎖定狀態。如果是負面的,則肌肉將無法抵抗壓力,受試者的手臂會落到他身邊。
戴蒙研究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結論是他的受試者的反應是一致性的。 其結果是可預測的,可重複的,通用的。即使在刺激和反應之間不存在理性聯繫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幾乎所有古典音樂和大多數流行音樂(包括“經典”搖滾樂)引起了普遍強烈的反應,“硬”或“金屬”搖滾首先在七十年代末期產生了普遍的弱反應。
6.2霍金斯 Power vs Force Chapter 2介紹的較詳細的測試方法
測試需要兩人參與。 一個人扮演被試者,伸出一隻手臂,伸直與地面平行。 第二個人則用兩只手指壓在對方伸出來的手臂上,放在手腕處,並且說:「抵抗」,此時的被試者,應當用盡全身的力氣來抵抗來自對方向下壓的力道。 整個過程就是這樣。
任何一方都可以做一個陳述。 被試者要將這句話記在腦中,與此同時,其手臂的反抗力度會通過對之施以向下的壓力測試得出。 如果那句陳述是消極的或者是錯誤的,或者反應刻度低於200,被試者就感到無力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或者刻度高於200,那麼就是強壯的。
讀者會注意到,測試的程式,就是通過肌肉來驗證一句陳述的正確與否。 如果問題不是以這種方式提問的,那麼得到的反應也是不可信的。在測試過程中,一定不要摻雜個人感情,以免流露出積極或消極的情感。 被試者如果閉著眼睛,那麼測試的準確性會增加。 同時也不能有背景音樂。所有被試者都會產生相同 的反應,而他們無需知道問題的任何相關背景知識,並且這些反應也和他們個人對問題的看法無關。
大家應該知道,個體處理經驗是有差異的,有人主要是情感型的,另一些人主要是相信自 己的耳朵,還有另外一些人,主要依賴于眼睛。 所以,提問的時候應該避免「你覺得某某人/情況/經驗怎麼樣」, 「這個看起來怎樣」或者「這個聽起來怎樣」等措辭。 通常,提問者說「想著某種情境/人/地點/事情/感情」,被試者就會本能地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思維模式。
偶爾被試者也會盡量或者下意識地去掩飾自己的真實反應,這時他們通常會選取自己不常用的思維模式,給出一個錯誤的反應。 如果被試者產生了上述反應,那麼就應 該改變一下提問方式,重新來過。另一個導致測試結果似是而非的原因是被試者的身體狀態,比 如精神壓力過大,或者遭遇了非常強的負面的能量場,導致了胸腺功能失常,心情沮喪。
七、肌肉測試的方法的歷史背景 (節錄自 Power vs Force, Chapter 2)
[霍金斯註: 本書是基於一項長達20多年的臨床研究成果,涉及數以百萬計的被試者的標度值。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性格各異。由於這測試方法已經在各式各樣的人類表情和表達方式中得到證實,因此這些標度值可被廣泛地應用在文學、建築、藝術、科學、世界事件以及人類間的複雜相互關係。
被試者的精神狀況,包括普遍認為正常,到罹患嚴重精神疾病的病人。測試在加拿大、美國和整個南美洲、北歐進行。 他們種族各異,社會背景不同,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年齡從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 這些被試者,他們各自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也都迥然相異。 先是多個主試者分別對被試者進行個體測試,然後又由多個主試者分組,對其進行分批測試。 但是,無論怎樣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無一例外,全都是一樣的,而且是可重複的 (reproducible)。
被試者在各種各樣的性狀和行為背景下進行測試:高山之巔、大海沙灘和節日派對,以及日常工作的過程中。 被試者有時候心情愉悅,有時候則黯然神傷。 所有這些情境,都沒有對測試結果產生任何影響。 不管外界條件如何,測試結果都是相當一致的。]
1971年, 三位理療師發表了關於肌肉測試的一部權威著作。喬治·古德哈特 (George Goodheart), 在他的臨床實踐中, 廣泛研究了肌肉測試的方法,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他注意到,每塊肌肉的力量,強壯也好,無力也好,都與一個特定的、相應的人體器官的健康或者病理狀況有關。 通過進一步研究他還發現,每一塊單獨的肌肉,都與一個特定的針灸經絡有關。 他將自己的發現,同菲利克斯·曼 (Felix Mann) 醫生關於論述針灸經絡在醫學領域一 部重要性的著作聯繫了起來。
起初,人體運動學領域最為驚人的發現是:有害的外界刺激會瞬間導致肌肉變得軟弱無力 (Muscles instantly become weak when the body is exposed to harmful stimuli)。任何肌肉的無力,都表明了與 其相應的器官的病理過程;再輔之以針灸、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因此這是在檢測疾病時非常實用的一種方法。
到1976年,古德哈特論述應用人體運動學的著作已經出版發行了12版。 他開始向同事講授這一學科的技術方法。 他的著作被大家廣為學習,才有了後來的人體機能學國際學院的成立。有關這一領域的發 展盛況,大衛·瓦格納(David Walther)在其1976年出版的應用人體運動學(Applied Kinesiology)。 這一著名著作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儘管這一方法從未得到過醫學界主流權威的承認,但在許多學科的專業人員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尤其在注重整體治療的醫生中廣為應用。 其中就有精神病學家約 翰·戴蒙得博士(Dr. John Diamond),他開始用人體機能學的方法來診斷和治療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 他將人體機能學這一應用的延伸稱為「行為運動學 (Behavioral Kinesiology)」。
戴蒙博士則將其應用於各式各樣的心理刺激的有益作用和副作用,比如藝術形式、音樂、面部表情、聲 音調製以及精神壓力等。 他是一個出色的教師,他的研討課總是能吸引數千的專業人士趕來參加。 這些人在返回自己的崗位時,通常帶著嶄新的認知和興趣,繼續探 究這一方法的應用。 除了其普遍適用性,這項測試還具有快速、簡潔、便於操作和高度準確性等特點。 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證實了這一結果的絕對可重複性。
例如,人工甜味劑能使每位被 試者感到無力,不管是放在舌頭上,放在位於腹腔神經叢旁邊的包裹中,還是隱匿在一個普通信封中,至於裡面裝的是什麼,被試者和主試者都不得而知。 如果被試者是一個單純的人,那麼這個結果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許多醫生在進行驗證時,在編了號的普通信封裡放上了各式各樣的物質,請第二個同樣單純的被試 者對第三個被試者進行測試。 絕大多數的結論都是一致的,甚至在有意識的大腦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身體都能夠準確地做出反應。這一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讓社會公眾和病人(就這一點來說,很多醫生也是這樣)感到驚奇。
1970年代初期,在整個醫療界,尤其是精神醫學界,雖說不至於明目張膽地敵對,也是對這一觀念相當抵觸。 他們不相信健康和營養密切相關,更別說是跟精神狀態和大腦功能了。 我同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得主林納斯·鮑林合著的《分子行為精神病學》,受到了廣 大讀者的熱切歡迎,但在醫學研究機構中卻反響平平。 (有意思的是,20年後,書中提到的這一理念卻成為了當今治療精神疾病的基本原理。 )
該書的核心觀點在於,嚴重的精神疾病像精神錯亂,同輕一些的病症像情緒失常一樣,都與大腦內部的一條生化途徑的不正常狀態有關。這是先天性遺傳的,還與分子 水準有關,這是可以治療的。 據此,躁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酗酒、抑鬱症等,都可以通過營養和藥物治療得到改善。 1973年,該書出版的時候,精神分析機 構仍然注重心理分析,它只受到了整體醫學界的關注。 它所提出的方法和結論,通常能夠從運動機能學中得到證實。
不過,身體在面對不良的情緒和精神壓力時會瞬間變得軟弱,這是戴蒙得博士對世人進行的啟示,迄今為止對臨床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他改進了肌肉測試的方法,這一方法為許多從業者採用,也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為本研究所用。 不管是從業者、研究人員,還是本書作者都普遍同意這一觀點,那就是:測試反應結果全然不受被試者的信仰體系、思想觀點或 者邏輯和理性影響。
信堅師兄,
理解了,信受奉行。
敬安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