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大手印」精華節譯 (一)

一、前言
早在十多年前,我家信定師姐的堂妹麗秋師姐,是位久修密宗的虔誠信徒。蒙她贈送元音老人所著精美小冊: “略論明心見性”,才開始對元音老人有所認識。但對密宗,卻一直沒有深入探討。近日因緣時機成熟,被引導觀去看元音老人的 “恒河大手印” 。講解頓悟見性的四大秘訣(“見定行果”),以及如何悟後起修,無功用道,斷除習氣。此書類似禪宗的頓悟法門及悟後起修,也相當於小本的華嚴經的”信解行證” 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悟後歷事煉心。此書所教導,是密宗的最上乘。

此文是信堅依據元音老人 “恒河大手印” 一書,共有十七講,約三百頁,加以濃縮至十頁,重新修整,再加上一些信堅的註解,以作為閱讀全書的導讀。如此文對原書有所曲解,罪在信堅。班門弄斧,還請諸密宗高僧大德,不吝賜教,是幸。

二、釋論題
2.1大手印是我們的大心、本性、一真法界。
「大」是「大方廣」,表「體大、相大、用大」,是真如本性的體相用。我們的真心、本性,大而無外。具足常、遍。常是永 恆不變,超越時間。遍是廣博、廣大,心包太虛。「手」為尊稱佛之手,表佛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佛果。「印」者,表森羅及萬象,海印頓現。海印是妄盡心澄,萬相一時頓現,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如印章蓋印,一蓋下去,印章上的字,統統現前,沒有前後。] 印者,亦表佛之無分別智(大圓鏡智),此智猶如印契,一切輪回涅槃之法,無不一一契合於佛之如如妙智,更無一法能逾越此智以外者。

2.2密宗分九乘次第,大手印是密宗最高層 (第九乘) 的法。
密宗判定佛法共分九乘修行次第: 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外三乘是 “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所行之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等法。內三乘是指密宗 “作部、行部、瑜伽部”三部修法。”作部” 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法。”行部” 進入了實修,目的是了生死、出苦海。從觀想入手,修氣、脈、明點等法。”瑜伽 (相應) 部”的修法,事與理、言與行相應,上與諸佛、下與眾生相應。密三乘是嘛哈(摩訶)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嘛哈瑜伽,意即大圓滿相應,將觀成的氣脈等有相的東西化空,以與無相的法身相應。阿努瑜伽,意即無上圓滿相應,以界智為趣入門,進一步把種種顯現都化為一實相。阿底瑜伽,意即無比圓滿相應,進而合三乘為一大密咒乘。大手印有數種,最上乘之大手印,即恒河大手印。它是密宗的一種高層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無修,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於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處,悟煩惱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體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2.3 “恒河大手印” 的本源
2.3.1恆河大手印 二十八金剛頌
恆河大手印[The Ganges: The Pith (骨髓、核心) Instructions on the Great Seal],是帝洛巴尊者示於那洛巴[Advice to Naropa by Mahasiddha Tilopa] 的教導。

十一世紀時的大成就者 “帝洛巴” (Tilopa, 988-1069) 在印度恆河邊,將修持口訣《恆河大手印》—〈大手印二十八金剛頌〉傳給他的心子 “那洛巴” (Naropa, ?(1016)-1100),再由那洛巴傳給西藏大譯師馬爾巴,開啟了大手印法教在西藏弘傳的源頭。

那洛巴大師跟著他學大手印,經過上師加持的十二小苦行、十二大苦行,心性已經很調柔成熟了,時候到了,帝洛巴大師就對他唱了《大手印二十八金剛頌》,這就是後世知名的《恆河大手印》。

2.3.2恆河大手印 “二十八金剛頌” 噶舉《恒河大手印直講》
早期講解 “恆河大手印”,是指此貢噶活佛 (1893-1957) 的 “二十八金剛頌”直講。貢噶活佛是康藏著名的噶舉派 (白教) 大德,曾任十六世噶瑪巴活佛的上師之一,主要傳承噶舉和寧瑪派(紅教)兩系教法。

2.4此文所講解的 “恒河大手印”,是由元音老人 (李鍾鼎) 所著。
2.4.1 此書內容
元音老人此書,共有十七講。此書沒有提起它所依據 “論文” 的出處或緣起。只依其 “內定” 的論文,詳細有條理的講解論文。信堅胡亂猜測,此書是元音老人綜合前人有關 “恒河大手印” 的基本教導與解說,所講的最完整、最簡單、最清楚明瞭的解說。不論如何,此書的十七講,是信堅所知,綜合密宗及禪宗,對密教之外的修行者,最淺顯、深入的講解。依信堅個人淺見,標題亦可改為 “元音老人教導如何頓悟見性及悟後起修”。此書反覆叮嚀,和盤托出,生動活潑,觸類旁通,確是度生的寶筏,成佛的要訣。恒河大手印和禪宗一樣,是講無修、無得、無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2.4.2 元音老人傳授的《恒河大手印》的原文出處。
據網路考據推測,此書論文的出處有二:第一是貢嘎上師(巴珠仁波切)的《椎擊三要訣勝法解》,這占了母音老人講法原文的大部分。 《椎擊三要訣》是巴珠仁波切著,貢嘎上師對其進行講解,母音老人將貢嘎上師的講義進行了闡述。 第二是貢嘎上師的《恒河大手印講義》,這占少部分。 如該書的「故此段之後八句二頌,即是示三門之修法也。母音老人傳授的《恒河大手印》的原文出處,是由貢嘎上師講解,並傳給母音老人。

2.4.3、元音老人略傳
元音老人(李鍾鼎, 1905-2000),是無相密心中心法三祖母音大阿闍黎,當代大德、一代心中心法的巨匠。以94歲的高齡,講經說法,著書立說,不遺餘力。此書是度生的寶筏,成佛的要訣。内秘菩薩行 外現居士身,宏法四十餘年 住世九十有六。棄絕名利,融通淨密,隨機施教,默默耕耘,毀譽不動。

三、”恒河大手印 “精華節譯
3.1「應知傳承諸上師,與我心無別」。
我們的心 (佛性) 都與歷代祖師 (佛)沒有分別。性體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但因為粘著事物假像,顛倒妄想,玷污了本性,就像太陽被烏雲遮蓋了一樣,陽光不能顯露出來,所以不能發揮神用。雲開霧散 (明心見性) 之後,太陽的萬丈光芒就顯現出來。(《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人人都有成佛的種子,因此只要依此書的 “見、定、行” 教導修行,人人都可頓悟成佛。

3.2 頓悟法門: 「見定行三要,為斷惑妄之命根、為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一切乘之頂尖,故曰諸佛之母。」
自性大圓滿修行的目的是明心見性,證成佛果。「自性大圓滿之見、定、行、果」,是自性大圓滿修行的四個階段。「見、定、行三要之行法,令心念念在覺,不離一實相印,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

知見正之後,用功夫修正定,時時鍛煉,身如須彌山不動,心寂靜如沈水不鼓,深入禪定,打開智慧,證見本性。識得本性後,要勤於觀照,綿密保任,外不被境牽,內不隨念轉,不著相、不住境,歷境練心,消盡習氣,真心就放大光明,朗照十方,所有的妄心、妄想、妄念,皆化為佛性的妙用。

「見、定、行三要」,先要認識本體,然後從本體起修。識得妄念與煩惱正是本體的妙用,既不跟它跑,也不壓制它,讓它自起自滅、起滅隨無。只須認得本體,把一切都攝歸本體。就這樣行持這個「無失要道」,「實九乘之巔頂,一切乘之頂尖」。

見、定、行三者也都不能分開,必須融為一體。因為只有「見」正確了之後,才曉得什麼是無出無入的大定,不至於落入死定;才知道怎樣修「無功用」行,避免走彎路,而直趨真如,見性成佛。

3.2.1「見、定、行,一切行持,皆攝於心。」
見、定、行三要素是大手印的三個秘訣,也是一切心地法門修持法要。一切行持皆攝於心,都由我們的心包藏含攝。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又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

3.2.2「見者,了知一真法界,法爾如來藏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具足法爾平等性義。」
通過妄念的緣起,從而認識真心,叫「見」。要知道自己的真心相貌 ,了知「我、人、眾生、壽者」等概念,都了不可得,蕩然無住,萬法皆空。同時還要知道真心是妙用無邊,妄念與煩惱都是它所起的妙用。依「妄念緣境、念之隨起」而觀察自心本相。依照妄念緣境的緣起,來觀察自心本相。就像見波浪即是見到水一樣,從而「觀察認知法身自相」。[法身無相,但是,境界一來,真心緣境界就會起現妄念。通過起妄念,可以反證真心,可以認知法身無相的自相。]

見性之後,本來應是無修無得無證的,但習氣未了,見境還要動心。成佛之後,佛也不可得,無修無得無證。無修之修,即是時時觀照。

「具正見正定者,契合諸佛生之苗芽,即菩薩行趣。」
修行要 “知見正”。「因地不正,果遭迂曲。」要成佛得道,要有正定,才能開發智慧、圓證菩提。對境不迷惑才為真定,對任何境界,心都不動搖,不為之迷倒、惑亂,才叫大定。具有了正見、正定,即是菩提之芽發出了,將來一定能茁壯成長,成果地佛。因正果正,這是菩薩修行的正確道路。

3.2.3「融妄念為法身妙用,熟識法身。於念滅上,堅固而定,(定)
「妄念與煩惱,皆法身本覺智慧相」,若能一念回光,認取法身,則妄念已不再是妄念。認法身不認妄念,就是「念滅」。若時時處處警覺,堅固地認取法身,則當念便是無念,就是念無連續,法身之見不忘。在一念斷處,在妄念停歇的時候。堅固而定,就是心不動搖,安然入定。一念不生,是「止」;了了分明,是「觀」。

3.2.4「行是一切行持,行為和造作。「一切利他六度萬行,方為善機行者。念無連續,法身之見不忘。」(行)
大乘修行的出發點是為了利他。所以學佛須學大乘,為了救度眾生而學佛。如果離開眾生,就不能成佛。因為離開眾生。要破見、思、塵沙和無明等四種惑。塵沙惑,是見、思二惑後的微細惑,是我們的微細煩惱習氣種子,多得像泥沙一樣,細微如灰塵一般,要破它,將它掃淨,就要在度眾生份上磨練。因為眾生的習慣、習氣各各不同,你要度他就須捨己從人,隨順他、接近他,才能引他入門。要做到這一點,你自己先要把習氣掃光。每個眾生的性格、脾氣都不同,你都能適應,都能對機,你的主觀微細習氣才消盡,你的心量才廣闊,塵沙惑才能斷,智慧才能圓滿。所以,塵沙惑一定要在度眾生中才能了,智慧不放在度眾生上去不能圓滿。
妄念是法身妙用,有如波浪與水。妄念儘管起,這都是法身的妙用,只要不理不睬,不住境、不執著,時時處處這樣觀照,慢慢就熟識法身了。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是指應事、應物、應萬機。人來客往,還是要順應,難免要起心動念,但這是本性的妙用,只要不住著,不跟念跑就是了。

正起念時,也不見有念可起,這叫堅固而定。我們利用妄念,待人接物,處理日常事情,並不是跟著妄念跑。我們的真心仍然是不住不隨,不動不搖。念無連續,就是不要讓妄念連續不斷,攀緣不息。妄念紛飛不停息,此時要凜然一覺,不去睬它,妄念就斷了。

3.2.5「法身之見不忘。心注眼,眼注空,為一切要中要。」
時時處處警覺,不要忘記法身。作功夫,心要警覺,心看著眼睛,眼睛看著空,即心眼觀空。把一切空掉,一切都不可得。看到任何東西都不掛在心上,等於沒有看到。儘管見而無所見,「不是不見,不是不聞,了了覺之,不著見聞。」這是一切心要中的心要。

大手印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妙明真心,「不修不整不散亂」,當下認識真心,保護真心,使真心不跟境界跑,這是密宗最上乘的法門。

妙明真心,就是本覺智慧,它本來無相,本來無住,本來不動。它遍虛空、滿法界,本來沒有散亂,常恒不變的。因此,我們在做保任功夫,即守護自心時,不要起任何對治、取捨、修正之心,時時處處放下一切,空靈無住,方與真心契合。這樣才能證成大道。

我們要時時處處無住、無緣、任運,與自性心淨本體不相違越,就像手執明燈,照破黑暗一樣。無住者,沒有執著;無緣者,沒有攀緣;任運者,隨順環境。一切都是應因緣而起,不要隨著緣起而動心。我們面對境界不要動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永離分別執著,無所住而生其心者,乃能見徹三藏、一切教義真諦、而無餘也。」
於一切時、一切處都無分別執著,謂之「永離」。心不貪著、意不粘滯,謂之「無所住」。並非心如死灰,而是活潑潑地妙用現前,謂之「而生其心」。我們果真能做到一切時、一切處都無所住著,而生起靈明、活潑的妙用真心,就能徹底明見佛法的真諦,通達無餘。

無作之修,以觀心為最要。」
「無作之修」,就是無功用行。將心修心,是有功用行,就是有修行之心、有心來修行。有功用行是初步,慢慢地過渡到無功用行,即「無作之修」。無作之修,觀心最為重要。

觀心是警覺地看著念頭起處。念頭來了,問它從什麼地方來;念頭息下去了,問它到什麼地方去。觀心就是觀照,觀察它、照住它,這樣,念頭就不會亂起亂滅、遷流不息了。

要警覺,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觀照之心,還是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時候,即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動的時候,能觀之心、所觀之念,就會一時脫落,那就「能所雙亡」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念都沒有了。

有人說,我不念佛還好,還沒妄念,一念佛就壞了,妄念多得不得了。念佛念壞了嗎?不是的!其實你沒念佛時,心裏亂得很,你沒覺察到罷了!你跟著妄念、跟著境界跑,一直在六道輪迴裏轉。現在你念佛了,心靜了下來,看見了妄念、看見了輪迴之因,這是大好事!就像一間房子有個小洞,一縷陽光照進來,你看見那一道光線裏灰塵飛揚。沒有光線的地方,看不見灰塵。其實處處都是灰塵,經陽光一照,它就顯現了。

3.2.6「瑜伽之道,有四要門:見、修、行、果。
恒河大手印一直強調「見、定、行」三要,這是為了證成聖果。見定行只是手段,證成聖果才是目的。

「瑜伽之道,有四要門:見、修、行、果」。若言「果道」,此必聖凡上下、涅槃生死,皆能無求無所住,真正無上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等同諸佛,方是果也。 」真正的涅槃是「無所住處涅槃」。「生死涅槃等空花」。

無所住,真正無上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即隨一切眾生之緣。本性是不變的。比如金子,隨緣打成戒指、項鏈、鐲子,隨緣變不同形相; 但金子的本體不變。不變隨緣。

寂,寂然不動,本體是寂然不動的;照,照了萬法,能照萬法就是妙用。覺照,時時要覺悟、警覺,不要跟境界跑。還有覺在,就是有作為。要無作為,才稱「無為」。功夫成熟了,不用提起覺照,自然覺照。不提覺照,就是寂;自然覺照,就是照。這就是「寂而恒照」。「照而恒寂」是儘管起妙用,本體仍是如如不動。功夫到這裏才算到家。但總是要經過提起覺照的階段,要覺照、覺照、再覺照,把它照熟了,就像人在空氣中,忘記了還有空氣。「如入芝蘭之室,久聞不知其香」,渾化相忘了。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寂而恒照、照而恒寂」,這等同諸佛,這樣才算得上證果。

3.3 悟後起修,漸斷習氣。(理可頓悟,事須漸除。)
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由理而頓悟,頓悟到證悟尚有一段距離。斷煩惱習氣、證菩提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

華嚴經的主要教導,在於明心見性之後,入於初住位。仍須經歷四十一位次,漸斷習氣,才能究竟成佛。此段是教導,頓悟見性者,如何漸修,斷除習氣。(即修十度萬行)。
真正開悟了,就沒有生沒有滅,沒有來沒有去。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理悟是悟到「如來智慧德相」 也就是吾人當下這念,如如不動的心,清淨心。此心能生萬法,具足一切功德與智慧。而去除累劫以來的妄想執著,人我是非等習氣,這是漸修的過程,當這些煩惱去除了,我們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自然現前。理是理體、「道」、真如佛性,是佛的知見。理是可以頓悟的,是可以即刻或很快的開悟明瞭的,而一旦理上開悟,就沒有什麼悟與不悟的,也不分什麼權乘,直達不二佛境。

事就是事體、實踐,是事相上的狀態,或者說是佛法上具體的修行方法和效果,事體上的修行是不能一步就到位的,是需要次第漸進的,要一步一步的前進,有次第順序,逐漸的除掉我們的習氣脾氣。

古德云:「漸修累劫功, 頓悟剎那間。」,漸修是依次第而精進用功,由事入理,不斷加功用行,直至水到渠成,圓滿果德。 悟後起修才是真修,悟了道理之後,還須精進用功,印證真理,保任真心,使功德更加圓滿。漸修與頓悟,可說是相輔相成的。

3.3.1 「然多生妄執,習以性成,喜怒哀樂,微細流注。」
真理雖然頓達,此情難以卒除。須常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若微細流注,一切寂滅,唯圓覺大智朗然獨存,即隨機應現千百億化身,度有緣眾生,名之為佛。

我們多生歷劫妄執外境,習以為常。執著外面的境界認為是真的,執著身體是我。產生了自己對待境物的種種看法,凡事都以自己的好惡來判斷衡量,因此,就有「喜怒哀樂,微細流注」。極微細的妄念不停地在動。微細流注微細得很,你們看不見,要做功夫,定下來才能看得見。比如一杯混濁的水,裏面的泥沙你看不見,一旦沈澱下來,上面水清淨了,才看見下面有這麼多泥沙。

3.3.2「真理雖然頓達,此情難以卒除。須常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
真理雖可頓悟 (解悟),但妄情很難立即除滅,只好頓悟漸修。此時,修行者須長期覺察,把這妄情轉化,把你的習氣、煩惱、執著一天天地不斷減少、少之又少。就好像風一刮,波浪即起,風停後波浪還在湧動,要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地停下來。(也像酒瓶裡的酒雖一時倒光,但酒氣仍存,需一段時間,才會自然消除。)

3.3.3 「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
這色身、肉體、軀殼不是我們自己。我們真正的本體,是即空而即寂,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這個軀殼是慢慢變化的,由少而老,由老而死。肉身是色體,千萬千萬不要認這色身為自己,要認空寂為自己。即空而即寂、不來不去、不動不搖的這個佛性,才是我們的本性。念起無所住、無所著是真心的妙用。這了了靈知才是真心,不著、不取、無愛、無憎,這就是真心的妙用。有所住、有所分別那就是妄情。

3.3.4「若微細流注,一切寂滅,唯圓覺大智,朗然獨存,即能隨機應現,千百億化身,度有緣眾生,名之為佛。」
將微細妄念的種子都消除光,而徹證「唯圓覺大智,朗然獨存」的境界,圓成佛果。
我們這一生果能由見性破初關,進而在事境上鍛煉,勤除習氣,練到順逆無拘,縱橫無礙,破重關後,再上上升進,除盡微細流注,就大放光明,朗照十方,無所障礙了。所以能隨機應現千百億化身度有緣眾生,隨機赴感,應緣現身,這就是見性成佛了。

3.4 斷除粗妄念,就可明心見性。
我們作功夫時,對境生心,攀緣不息的妄想,不要理睬它,一切放下,就是斷粗妄。粗妄斷了,還有細妄 (腦海裏的一些意念)。

「然隨境而轉之粗妄念,遮蓋自心本相。因示曰: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
對境生心,攀緣不息的妄想,叫粗妄念。粗妄念如烏雲蔽日,遮蓋我們光明的自心本相。
開始做功夫的時候,要先把隨境而轉的粗妄念斬斷。做功夫一開始,先要讓我們的心很坦然,不要有住著、煩惱、拘謹、束縛,坦坦蕩蕩,放下心來。「君子坦蕩蕩」,不患得失。若不能如是,心裏有所執著,總是轉個不停,我們就要依法對治。「不擒不縱」。擒是抓住它,按住它;縱者是放縱它。我們既不要擒住它,也不要放縱它,任其自然。念頭來了,我不理睬你,不擒不縱。其實我們修一切法,就是練就「不理睬」的功夫。念頭不是不來,不是不起。儘管來,儘管起,不理睬它,它自然就化除了。

「離妄念,是 “無為而住” 之自心性,即智慧光明」
假如我們能夠 “離開妄念”,不但上座修法,而且於行住坐臥一切時中離妄念,這就是”無為而住”之自心性,這是本來面目顯現了。一切時一切處都不著相,心不住一點影子。有事儘管做。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掛著一根紗,這叫無住之心。
把妄情去掉之後,念念不著相,智慧光明才能顯現。這離妄念的智慧光明,不從外得,它是自心本具的性能。

「當遣離貪著如是等功力境,頓然安住,方現赤裸了徹之自性本元體。」
假如我們做功夫時,能夠遣除 “快樂、光明、無念” 等等的功力境界,修法修至能所雙亡,心法雙泯,根塵脫落,前後際斷時,「啪」地一聲,忽然爆破,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乃至虛空一時粉碎,「大地平沈,虛空粉碎」,頓然安住不動。此時雖一無所有,安住不動,但是非如木石,而是靈知了了,我們的「赤裸了徹之自性本元體」就顯現出來了。

「急呼『呸』字,頓斷妄想之流。」妄念一動時,馬上凜覺,急呼「呸」的一聲,妄想的源流「啪」的一下就斷了,這是大手印斷妄念的要訣。

「息粗妄心所而住定,則離攀緣一切法之境,自性即明徹、赤顯離心智慧,如如現住。」
把對境生心的粗妄歇下來,才能安住定境而不動。修法功夫第一步須息掉對境生心的粗妄,進一步離開攀緣境界,心不亂動,我們本來的自性就明明了了、清清澈澈、赤裸裸地顯現出來了,就是離開妄想心的如如不動的光明大智慧也顯現出來了(朗然現前)。

「洞達離生滅有無諸邊,超絕語意分別境。而自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
「洞達」是洞然明白、徹底通達。離開生和滅、有和無等種種邊見。真心就是佛性,非有、非無、非長、非短、非生、非滅、非好、非壞、非美、非醜,一切皆非。言語道斷,心行滅處。我們要超越語意分別境界,明白這些境界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而不隨它走,不跟它轉,一切放下再放下,把一切都放光了,而自然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

離言思,就是超越了語言和思維。離言思之智慧性境,超越了語言和思維的、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境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無功用道了;到最後寂也不可得,照也不可得,那才是真正到家。

「故以印證見宗為首要。後可印證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無今有。」(此為初要)
見宗就是明見本性。恒河大手印把見宗置於首要地位。先要證見本性,然後才能夠顯發「自住之智慧」。明悟後,保任本性不失,勤苦用功,掃蕩妄習。如果在任何順境、逆境中,都能心如止水,毫無走作,那麼,各種神通妙用便不求自得。「住自本性」,就是自心本具,自然由本心發出,是本具的。

3.5 悟後起修,無功用道。斷微細妄念 (無明習氣),成究竟佛果。
當我們斷了粗妄念後,那些細的意念不知不覺地紛紛跳出來了。意是意根。它時時在動,如潛水魚在底層運動,而且動得很快,表面上看不見它動,但它遷流不息,沒有停息,此為微細、極微細的妄念。這極微細的妄念也叫微細流注。粗妄斷了,還有細妄、微細妄、極微細妄。

「令心如河流,任運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與遮遣,即得法身自相。心起知為智慧功用」
我們做功夫,要讓心像河流一樣,隨彎就折。自己毫無主觀的住著,一切任運隨緣,沒有我見,亦無滯礙。一切時都像流水一樣,安然自在地流去。用功修道,就要改變住著的妄習,要能夠隨緣就物,彎就彎、折就折,不能固執己見。念頭來了不睬它、不壓它,也不跟它跑,任運隨緣,應萬機而無住。我們做事情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成不喜,敗不惱,再接再厲地幹。心裏起了念頭,應該知道,這是智慧功用,是法性的妙用。不僅觀照時是這樣,一切時都是這樣。

真做功夫須活潑潑地在事境上鍛煉,知道心念起處,是本性的妙用,不去著相,則智慧日增。見到本性之後,須要在事境上勤除習氣。觀照,就是除習氣的最好辦法。

「貪瞋、煩惱、苦樂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爾,即得法身妙用,自然任運。」
我們之所以有貪瞋、煩惱、苦樂等等感受,皆是法身自然的妙用。遇到不如意事就煩惱,求而不得就瞋怒,滿足不了自己的心願就悲苦怨恨,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就欣喜快樂。這些感受都是空無自性,都是對境生起的妄想。所謂「萬法本閑,唯人自鬧」,這都是有根本無明的緣故。無明並非實有,是妄想、幻影,我們只要一覺,就把它照破了。只要覺悟貪、瞋、癡、慢、疑等都是我們著境粘心所起的妄受,都是無明妄想,它本自法爾如此,是空無所有的。《圓覺經》:「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的舉措施為,都是真心的妙用,一切色相都是自己的化身。自當隨順種種因緣應付操作,盡一己之力,為群眾造福,就叫「自然任運」;時時刻刻任運無住,於一切妄想境不加了知,而又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地應機隨緣。

「故常應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
無修者,乃「無修之修是為正修」。不要你修什麼法,一切任運自然,毫無住著即是,不著相的修行,即是「無修之大自然住」;無住之住,叫自然住。禪師開示:「有佛處莫停留,無佛處急走過。」

「無論何時,唯以認識直指見宗,一切盡攝。」
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唯以認識直指所示的本性為正知見,真正領悟我們這個心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統攝一切的,森羅萬象都包括在內,任何色相都是自心顯現的妙用,不要著相。

「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調伏對治。」
大手印是從根本上修,對各種妄念不講一一對治。見到本性之後,時時照顧它,不令此心著境,時時照空。以真心來攝持一切,森羅萬象。心是根本,遇一切境都不動心。若在枝末上修,一個個妄念分別對治,那就太難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禪修,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6 thoughts on “「恒河大手印」精華節譯 (一)

  1. 信堅師兄:
    之前對【密宗】總是感到神秘。(密)。充滿懸疑。如果說是【佛宗】,又會覺得是平常的菜市阿名。
    感恩 信堅師兄 總是能把古德大師的平常隨機講稿,整理出佛法一乘精要。讓後進有心學佛的在來米,能掌握正見,悟佛、學佛、證佛之要訣。
    比如在本文中 信堅師兄對於【如來智慧德相】的明白開解,在來米數年前聆聽 淨空法師 提到佛之智慧德相時,是模糊、揣測文義的。直到今日總算能從本文中三言兩語,擷取正信解精義。
    又如證佛;為何是如如妙智隨順因緣,化千百億佛渡眾生的原委,也在本文獲得正見。
    利他;不是利益你或我,是因勢利導煩惱、妄念。
    能看開看破世間迷情,處處念見法身,才是學佛的開始。
    總之本文讓在來米,對於核心佛語精義,修持心態要訣,有著關鍵的指導作用。

    在此五體投地叩恩–感恩 信堅師兄 諄諄教導。
    在來米敬上

  2. 感恩信堅師兄!!

    元音老人的「恆河大手印」是直指人心的心地法門,「心中心法」所講「見定行果」的確是通禪、通密、通淨的最上乘佛法,每一講,都在教導如何明心見性。十分感激信堅師兄的指引,否則顏沒概念,大概不會自己去找密宗的書來讀。

    讀完您條理分明的精要導讀,顏沈寂了一陣子,若有所思。找來元音老人的《恆河大手印》「一字一句」地讀,今日終於讀完全部十七講,竟然感動到既哭不出來,也笑不出來,似要掉淚,卻又微笑!

    昨晚,闔上《恆河大手印》最後一頁,感覺這「心中心法」是老天準備了好久好久,等顏今生開卷,徹底了悟「小我就是大我」。人人若能直下承擔,便見自性佛,但因累刧煩惱習氣熏習太重,無法當下明心見性;若能認識自性,悟了本來,見得本心,自然就不再分別執著一切因緣和合的幻有。行者悟後,應努力保任,無住生心,以無修無證無得之心,直證佛果,隨緣應世。

    萬法一體,實相非相,實相無住無不住。放下、放下、再放下,連放下的心也放下,也許就在某個當下、某個處所,我們就幸運地見到本來真面目了。◕‿◕

    讀完這本書,顏心中一直出現:
    「見到阿賴耶識的那個,是誰啊?」是自性,不是嗎?
    「阿賴耶識,又是誰啊?」不也是我嗎?!
    所以,以後對阿賴耶識呢,嗯,不要排斥它,也不要理它,讓它自來自去,久了,它玩不出把戲時,就現出原形了…… ◕‿◕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多謝寫來的心得報告。師姐真是聰明穎慧,累世慧根,無量法門,一看就通,恭喜!

      師姐似乎已解悟了如何修行見性的法門。千經萬論,都是在教導這個道理。最近信堅所寫的十多篇文章,也是從各種角度,教導此道理,一法通,一切法通,一門通,一切門通。

      密宗的最上乘,跟禪宗的頓悟法門所說相似。我姪女聖芬師姊也曾來函說,之前看元音老人的《恆河大手印》,覺得有點雜亂無章,不知其宗旨,看不下去。看了信堅的導讀之後,再看元音老人此書,就覺得簡單易懂。不再覺得密宗最上乘是那麼神祕了。

      此文是第一集,信堅本想繼續寫第二集,但覺得該說的都說了,沒有必要再囉嗦,更詳細解說。既然師姐已仔細看完了全書,也許可以代勞,書寫第二集,張貼在此園地,跟大家分享 🙂

      信堅

  3. 信堅師兄好:

    信堅師兄的結語,讓顏嚇出一身冷汗。顏是受您一步一步牽引,學佛修行的正道才得以浮現,至今只略懂一二,僅能在回應文報告零碎的讀後心得,請明師您指正並與大家共勉。顏報告的心得,至今理未透,未能令人一目瞭然,哪敢張貼文章。

    剛才無意瞄到信堅師兄2013年所貼《略說 “真經原來無一字”》標題,點進去看到,《達摩寶傳》有云:「心外求經路便差,水中月影鏡中花,念佛有個自性佛,念經有卷無字經。」來信堅園地近兩年,顏慢慢累積,尤其是這半年來讀了園地裡一系列的明心見性的文章,建立了基礎,現在才能真正領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之意。這不就是「心中心法」嗎?

    「恆河大手印」,剛開始顏也覺得這書名很神秘。感恩信堅師兄簡潔清楚的整理介紹,以及元音老人老婆心切一講再講,顏始能瞭解到:「恆河大手印」比喻的是永恆常在、無處不在的自性水(真如本性是性海),恆河水和海水皆具濕性、覺性。「恆河沙」,量周沙界,無我,亙古亙今,與宇宙同在。「恆河水」,任運不變,隨緣自在,遇折則彎,無著無住、隨順法界,無所不在。懂得「恆河」說的法,就懂得「大手印」─宇宙萬法,量周沙界,本體一性,心包太虛。

    突然憶起近兩年前剛來信堅園地,熱熱鬧鬧討論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在油(猿)(園)中」的情景。時光流逝,雖如白駒過隙,但顏今日頗有「歷歷在目,三世同時,三世一念」之感:

    《恆河大手印》所教導的「心中心法」,是九乘修行次第 (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 的第九乘。金庸筆下的「九陽真經」呢?

    ……「九陽真經」這卷修習純粹內功的無上心法,各種因緣所致,被瀟湘子和尹克西奪走並藏在蒼猿腹中,而尹湘二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對方先習成經中武功,害死自己,互相牽制,互施暗算,鬥了個兩敗俱傷而死。

    覺遠、張君寶(張三豐)被少林寺所逐,覺遠圓寂前,唸起《九陽真經》,令郭襄、張君寶和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各有所悟,無色得其高(因三人中武功最高並與其本身武功印證),郭襄得其博(因家學淵博,所學甚廣),張君寶得傳承最多,加上當時武功全無根基(空),所學反而最精純。

    多年後,年少負傷的張無忌,因受不肖之人牽連,意外被困崑崙山山谷,巧遇當年的蒼猿,慈心治療其腹創傷,意外發現並取出內藏經書,得以習得完整的九陽神功,不但纏綿體內的寒毒盡皆驅除,內力更提升至絕高的境界。……待得到乾坤一氣袋的奇遇後,張無忌的九陽神功終於大成。

    原來,金庸是深得「心中心法」精髓的見性之人。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修行悟道,深廣無量。一字法門,須彌聚筆,海墨難書。時時回頭重看一乘經書文句,深入佛心,就能更上一層樓。師姐近兩年來,融會貫通各法門,一經通一切經通。智慧、靈性階層躍昇了很多。恭喜!

      信堅約略記得,曾跟 “某人” 在此園地談過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與《九陽真經》。原來師姐剛到此園地,就找信堅比武。現在自悟了《九陽神功》。此後當可天下無敵,笑傲江湖了。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真經原來無一字,紙上尋經空費心。念佛有個自性佛,念經有卷無字經。三藏師徒西天取經,所取的應是一本 “無字真經”。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