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義經》真義解說

一、前言
萬物一體,事件同步發生,因緣不可思議。信堅近來,連寫了五篇如何斷除我執及習氣,如何頓悟見性、悟後起修、下化眾生。都是一乘佛法教導。最近又因探求,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皆得解” 的一乘真義,被引導看了《無量義經》。它是法華經 “開三乘顯一乘”的導論,由大乘進入一乘的關鍵引導經書。”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開宗明義章云: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佛陀於開示一佛乘、大乘佛法《妙法蓮花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佛陀說有一法門叫《無量義》,如依此法修,就疾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量義經》〈說法品〉云:「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現在要「開三顯一、開權顯實、開迹顯本」,進入法華,需要一個轉折點,這就是 “無量義經”。

《無量義》是有聲聞果者,或是已具大菩薩,始能速得。佛陀說:「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猶如虛空無有二法。」再來聲聞們要發起憐憫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心。然後聲聞們若是發菩提心了,上求佛道,那就是菩薩了。只要在聲聞人於心證得清淨後,讓自性去隨緣應緣,就可以產生無量智慧,並悟得一法產生無量義理的智慧,然後用此智慧去度化眾生。

聲聞乘行者已證得解脫知見,能斷一切煩惱法;但要轉入菩提佛乘,就要能放大胸懷,學習無量義理,先建立觀念開始,《無量義經》就是佛引導諸阿羅漢入菩提佛乘要法之經典。無量義是為實相之異名,實相空無,隨意變化、演說,是為大論說。

《無量義經》,自古以來,知其名者,多如過江之鯽,但看過此經,解其真義者,卻少如鳳毛麟角。此經所說,義在言外。信堅以上面五篇文章的因緣為基礎,在此嘗試解說此經的一乘真義,班門弄斧,還望諸大德,不吝批評指教。

無量義是依空無實相的本體而生出一切諸法。本體是實相,實相無相,所以是能隨說者異變、異說,成為無量之義說,所以說體無量,及用無量。如來佛不是只善說法無量義,還有變化無量身、應化身無量。

二、《無量義經》釋名
《無量義》就是華嚴經所謂 “一字法門,須彌聚筆,海墨難書”,每一字、一句,皆有無量義。亦是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皆得解”,隨眾生無量根機,而有無量解說。

“無量義” 就是 “大方廣”;「大」是「體大」,是真如本性的體。我們的真心、本性,大而無外。體具常遍。常是永 恆不變,超越時間。遍是廣博、廣大,心包太虛。從空間上講,沒有邊際;從時間上講, 沒有始終。「方」是相大。是自性本體本具無量的智慧、德能。「方」有二意:正、法。方向目標對準大方廣這是正。「法」是方法。成佛的方法,修行證果的方法。「廣」是用大。是真如本性的作用,用如其體,無不周遍。它能包、能遍;能包是心包太虛,能遍就是量周沙界。 一攝一切名之為廣。”體大、相大、用大”,是”真如本性”的異名。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歸還此法界。

此《無量義經》 (Amitartha-sūtra),是南朝蕭齊曇摩伽陀耶舍(Dharmagata- yaśas)譯於建元三年(481)。本經之旨趣,係基於有情之煩惱無量,故佛陀說法無量;說法無量,故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此一法即無量義(大方廣)。

《無量義經》分為三品,〈德行品〉、〈說法品〉、〈十功德品〉。其重心要點,在於〈說法品〉中所說: 眾生「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因為眾生的習性受到世間無盡的欲念所薫習,導致本性變成了煩惱習氣,所以性欲無量,造成芸芸眾生的無量苦難。佛陀為了要適應眾生無量根機,必須用無量法門來對治,所以說法無量。因為說法無量,意義也不相同。做事的方法雖不同,但當中有共同的道理。

「一法」就是無量義,它是真如本性的體相用。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歸還此法界。凡夫卻執著於表相,所以《無量義經》、《法華經》教導我們如何將已經形成的深重習性破除,讓性欲剛強的眾聲,回歸清淨本性。此經廣具無量妙義之總持,若有上根利智大心佛子,不離文字、不即文字,頓領此經實義,則可不歷僧祇獲法身。

三、《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 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慧命須菩提…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坐,各定意已,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 即前胡跪合掌。
【八萬菩薩摩訶薩等與會】會中有文殊師利法王子、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大莊嚴菩薩等八萬菩薩摩訶薩,這些大菩薩「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曉了分別性相真實!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此法門之修學,可大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識法本體,萬法唯心。
【八萬菩薩摩訶薩。同聲請問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門】
這些菩薩,皆是鍵性,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香法身清淨無著,其心禪寂,常住三昧定中,無為無欲;自性靜寂清澄,能守住自心不動,具大智慧,通達諸法實相,曉了分別「性相」真實相,無量法門悉現在前。能善知眾生諸根性及所願欲,並能以陀羅尼門無礙辯才,教化引導眾生。也善能於適當時機,請佛轉法輪。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湣聽不?」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
佛陀說:「你們問的正是最恰當的時機。因為我不久即將入涅槃,為了使未來的眾生心無疑惑,去除無明煩惱!」這些菩薩摩訶薩,同聲問佛:
「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無量義法門】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 (以智慧來) 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我入涅槃之後,如果《無量義經》與《法華經》普遍流傳於人間,自然能使一切眾生不再有無明疑惑。」佛陀初成道即講《華嚴經》,是圓頓大法,說的都是法身菩薩的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的境界。佛法要普遍流傳,必須設方便法門,它是引導小根機的修行人,進入大乘的門徑。佛的本懷是要教導眾生行菩薩道,入佛境界。因此佛在晚年,開權顯實,在講《法華經》之前,佛陀就先講《無量義經》。

「開慧楞嚴,成佛法華」。法華經是開權顯實,教導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此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導論,是開三顯一、開權顯實的轉捩點 [解開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之權執,以顯示一乘(佛乘)之真實義]。

要修學於此「一法」中,能生出無量義法門,先要來仔細觀察,認識諸法的真實相。要入一乘,必須首先要了解一乘佛法的真實義,「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從此識心達本、就路歸家。一切有為法之此「性相」,本來「空寂」。一切法是無自性,無生又無滅,猶如虛空,無二無別。[信堅註: 「性」是本性、佛性;「相」是智慧德相、作用。世間一切萬物,皆有其本體及相用。萬法因緣生,體性空寂。空即無差別,空即無相、無大小,無生住異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寂」就是沒有變化。本性猶如虛空,無二分別。只要放下分別執著,去除習氣,就能開智慧,除盡煩惱,見性成佛。]

若能仔細思維觀察,一切諸法,深入表相,証悟 “性相空寂、無二分別”,就可明心見性,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
[信堅註: 此即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要成佛,須先了解 “無量義”法門,即佛性的體相用。萬法唯心,無量義出於一心。世間一切諸法,萬法歸一,性相空寂。觀察一切諸法,窮本徹源,識心達本,就可明心見性。此即上文 “恆河大法印“所說的成佛四大法門 ( “見定行果”) 中之”見門”。「見者,了知一真法界,法爾如來藏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法身無相,但是,境界一來,真心緣境界就會起現妄念。通過觀察一切諸法,認知妄念的緣起,可以反證真心,認知法身無相的自相。認識真心,就叫「見性」。

同時還要知道真心是妙用無邊,妄念與煩惱都是它所起的妙用。依「妄念緣境、念之隨起」而觀察自心本相。依照妄念緣境的緣起,來觀察自心本相。就像見波浪即是見到水一樣,從而「觀察認知法身自相」。親自實證,現前觀察無疑, 而一切諸法唯有此本來無生、常住不壞之金剛心方能出生之,是故諸法之真實體性,正是這本無生滅之常住真心。]

第二階段: 菩薩發大慈悲,救拔苦難眾生。
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湣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
然而眾生無始劫來,被煩惱覆蔽身心,而有虛妄分別之心。因為有了審計執著的心,就會陷入分別愛惡,患得患失的煩惱之中,起不善念,造眾惡業。眾生因造諸惡業,而輪迴六道,受盡煩惱痛苦,生死輪迴,無法出離。菩薩同體大悲,看到眾生顛倒迷茫,所以生出憐愍、救度之心。因此佛陀開始教化聲聞弟子,鼓勵他們要有大菩薩的心胸,要轉成具有菩薩慈悲心腸,自度度人。

第三階段: 菩薩為度眾生,現觀實證,萬法唯心造。
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是有憐憫眾生之心的,在自己禪定中,在日常生活中,要這麼來觀一切「諸法」,諸法的本質是有四相─生住異滅。法爾如是,都是自性的無量作用。如此聲聞,慢慢學習認識此心的法相真實,一切法唯心造。然後就再有自己的念頭起滅相應,就能順利轉化成功為菩薩。
[信堅註: 此即上文 “恆河大法印” 中所說:「見者,了知一真法界,法爾如來藏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同時還要知道真心是妙用無邊,妄念與煩惱都是它所起的妙用。依「妄念緣境、念之隨起」而觀察自心本相。就像見波浪即是見到水一樣,從而「觀察認知法身自相」。(法身無相,但是,境界一來,真心緣境界就會起現妄念。通過起妄念,可以反證真心,可以認知法身無相的自相。)]

第四階段: 證悟實相,得無量義,下化眾生。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 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 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
菩薩開始要度眾生了,因眾生根性無量,欲願無量,所以菩薩依眾生根性與欲願,要能說無量法門,無量法門離不開三乘,所以菩薩要懂得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才是能說法無量。菩薩要有能力於一法中演說無量義法門,要入「無量義」法門,當得入四陀羅尼法門(法義咒忍),才能總一切法,令不忘失: 持無量義,於一文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中持一切義。得四無礙 (法、義、詞、辯),成就菩薩道。

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至此,菩薩所說,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解脫法、方便法等都能不離真實義,這樣隨眾生根基而演說,就能說法無量,義理也無量。所說法能夠具有無量義,都是從一法生,此一法就是無相法 (即一切法,皆由真如本性的智慧德相中,自然流出)。要有這種能力者,
必須證悟諸法實相,見性成佛。菩薩見性後,下化眾生。拔眾生苦,為眾生說,實相之法,讓他們也能明確修證到真實諦理,這樣令諸眾生真實受於快樂。

總結論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佛陀開示,要疾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者,當要如是認知此法,依此《無量義經》法門去修學。此經所說義理真實,最尊最高貴知法門;並為諸佛所護念,不為眾魔所破壞。

所以聲聞等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 (假) 佛] 要轉入菩薩道,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誓願要成就佛道,「無上正等正覺」。因此要依照 “無量義經” 教導,受持修證。

此經十功德品第三之原經文云:「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 所以者何? 以其是法,義無量故。 」那麼如何一轉此經而得如此廣大功德呢?

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第三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真實甚深!…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是經典者,從何所來?去何所至?住何所住?」
三世諸佛,示現在世間,皆為了弘揚法華部的道理,而《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前導。我們若能對無量義法門透徹了解,就不會被一切邪見及世間生死無常所破壞、影響。眾生聽到《無量義經》的教理而能運作一切法,自然就可以通達無上大覺道,達到等覺、妙覺的境界,可以速超十地,證得佛果。

世尊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言:「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經復有十不思議功德力。
這部經是由佛的宮宅中來,「宮宅」即佛心。法華部乃佛的本意,是從佛陀的本懷所流露出來的真理,是傳述佛的本懷。這部經啟發眾生的菩提心,並且可以實行菩薩的教法,可以教導初發心菩薩永遠地躬行實踐。因此,這部經的功德是一般人所難以思議的,可以令眾生通達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修定開慧,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9 thoughts on “《無量義經》真義解說

  1. 信堅師兄好:
    感謝您為大眾介紹《無量義經》的一乘義理!
    顏至今對有些名相仍不清楚,如以下問題,可否勞煩您指導:
    十法界:包含六凡(六道)、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 假佛)。

    1. 依華嚴經,明心見性是從初住開始,就是法身佛,就是分證位佛,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以後才究竟成佛。
    (1) 超過六凡、四聖之後,才是菩薩道境界?
    (2) 四聖法界裡的「菩薩、 假佛」是指什麼?

    2. 心、佛、眾是一,皆具本自佛性,只因妄想執著分別障礙,而不能證見本來面目,那麼是否可說:
    (1) 十法界,實際上都是不折不扣的「法身佛」的「妄相」顯現?去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
    (2) 「虛空界」在佛法中,屬什麼?虛空界有所謂迷悟嗎?
    (3) 從六凡到四聖,差別在於迷悟深淺的不同,而有這些名相 (境界) 的方便分別?
    (4) 為什麼有時聽到有法師說「九法界眾生皆顛倒」,那十法界裡的假佛不顛倒嗎?

    謝謝您!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依天台宗之判教。謂佛陀教化眾生之教法內容,可分為四教: 藏教、通教、別教、圓教,每教果位,有時名號相同,但定義卻完全不同,因此學佛者常會被名號混雜,而有誤解。

      藏教的果位是:
      初果(須陀洹) [相當於別教初住、二住;華嚴初信、二信)
      二果(斯陀含) [相當於別教三住、四住;華嚴三信、四信)
      三果(阿那含) [相當於別教五住、六住;華嚴五信、六信)
      四果(阿羅漢) [相當於別教七住;華嚴七信]

      通教的果位是:
      聲聞 [相當於別教七住;華嚴七信]
      緣覺 [相當於別教八住;華嚴八信]
      菩薩 [相當於別教九住;華嚴九信]
      佛 [相當於別教十住;華嚴十信]

      楞嚴經所講的果位名號定義,也與華嚴經不同:
      楞嚴經的十地位相當於華嚴經的十住位。

      信堅園地所說的果位名號定義,皆以華嚴經為標準。

      信堅
      _____

      • 喔,原來是如此喔。難怪有時會看到 “登地成佛” 的說法。經您簡單扼要對照說明,終於明白了。感恩您破解迷團!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謝謝 師姐 讓我幾回◕‿◕。以下所言是信堅園地抄來,在來米添些足,(表示在來米好像有見解)◕‿◕。有錯;是一指小和尚在來米領悟還不夠。反正一直在 信堅園地,一定有開悟的一天,不怕現在說錯出醜。(嗯;在來米有遠見)

          登地 -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登上第八不動地,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心定若虛空,身不動地(法身)。

          成佛 -成就佛事。實證到第八不動地,才具備修持如如妙智的基礎。才有正知正見,才有正確的方法,運用自性本具無量智慧,去隨緣應緣。

          通過發菩提心,普渡眾生,銷除了自己的習氣、無明,才是真正成就佛事。這一過程是學習如如妙智。

          真心遇緣起妄相【(妄)念、煩惱是智慧德(相)】。煩惱即菩提。真心,大而無外。體具常遍。無所不週。一切妄相都是真心所現。

          在來米目前的理解是,要先修得清淨心(法身),才是真正學佛,學佛就是學如如妙智,具備法身才有學如如妙智的條件。
          虛空界
          虛 –沒有、無、假設、心包太虛。
          空 –空即無差別,空即無相、無大小,無生住異滅。
          界 –限制、界定,量周沙界。
          沙界 –真心遇緣所起的妄相境界。

          佛經左說右說十方說,談天說地,從六凡到四聖,八界之前,就是為了成就 九界的菩薩道(法身)。九法界的法身菩薩才真正開始學佛,才有正知正見發菩提心學佛,依慈悲心普渡眾生,斷習氣解脫煩惱。所以「九法界眾生皆顛倒」。

          寫到現在突然感到 信堅師兄 在微笑◕‿◕。 在來米終於作答了。
          唉;中了 顏顏師姐 的計謀了。
          感恩 顏顏師姐 請法 信堅師兄 寫此篇《無量義經》

          在來米敬上

          • 在來米師兄好:

            如果顏沒理解錯,好像:

            十法界:六道、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 假佛)。
            九法界:六道、聲聞、緣覺、菩薩 (華嚴九信)。
            九法界還是顛倒的眾生,境界未達華嚴十信,未達華嚴初住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修到假佛,是華嚴十信位)。

            超越十法界,是法身大士 (華嚴圓教初住菩薩以上),見思和塵沙煩惱都斷了,但還有無明煩惱習氣未斷,除一份無明,見一分法身,直至妙覺究竟佛。

            法身菩薩,雖然還是進進退退,但不會退回十法界;到了八地菩薩就是「不動地」,真正不再退轉。

            所謂「登地成佛」應該是指是登上楞嚴經的十地位 (華嚴經的十住位)。法身菩薩。

            第一回合。 ◕‿◕ 

            其實,顏也沒把握。還須請信堅師兄出面解說。

            顏顏敬上

  2. 顏顏師姐:
    感恩 顏顏師姐 請法《無量義經》;在來米是一字一句的領悟,好似 信堅師兄 在旁一字一句有條不紊的開解。今天本想上台報告一些心得,剛好看到 師姐的遭遇,看來還是免了;唉;跟聰明人打交道,壓力大(說要學無我,說的多好聽,一下子,自我就跑出來了)。還是回家當穆瓜,掃掃地,聽寨主彈吉他;多自在阿~~~,顏顏師姐 您說對不對;◕‿◕
    以下先報告閱讀 《倚天屠龍記》片段,天馬聯想
    【張君寶得傳承最多,加上當時武功全無根基(空),所學反而最精純。】,沒有習氣學能精純。見性了。
    【–巧遇當年的蒼猿,慈心治療其腹創傷,—】見性之後的鍵性(行菩薩道)。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真心的外面沒有萬法,萬法的外面沒有真心;所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煩惱即菩提;妄念煩惱都是真心的智慧德相。
    「無論何時,唯以認識直指見宗,一切盡攝。」
    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唯以認識直指所示的本性為正知見,真正領悟我們這個心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統攝一切的,森羅萬象都包括在內,任何色相都是自心顯現的妙用,不要著相。(在來米突然感到可以領悟更多,再做心得報告),今天勉強交差。◕‿◕

    在來米敬上

    • 在來米師兄好:

      我們每個人,隨時隨處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都是隨緣,內心無所著才重要。所以看來,穆瓜,心中沒有「悟或不悟」的煩惱,這是快樂的人生之道,想學都難,放下,反而就是了。道在其中,渾然天成。

      宇宙本身就演不完。而人,心意識縁境,執以為真,七情五欲、喜怒哀樂,糾結不清。心結能打開,心開就意解,心花就怒放。天下本無事,煩惱即菩提。

      在來米師兄,多年老老實實學佛有成,這兩年來更是精進不已,突飛猛進。倒是,顏雖是將信堅的諄諄教誨,謹記在心,但腦中空無一物,每次回應您呢,顏只好插打諢插科,廢話一堆,其實真該學在來米,綿綿密密,老老實實學去。

      顏顏敬上

  3. 顏顏師姐:
    聽 師姐 這樣談來,在來米當頻頻點頭。真正感受的義理,盡在無言中。

    煩惱根不盡,春風吹又生。煩惱根也是清淨根, 信堅師兄 在”恒河大手印 “篇幅哩,已按部就班徹底說清楚了。煩惱只因不識春風真面目。

    在來米在-園地-的學習,是固執、絕對相信 信堅師兄 所說,順而理解 信堅師兄所說的真義;若有疑或是感到 信堅師兄 怎麼會這樣說?就把疑問擺一邊,然後提醒自己現在心量的狹隘,並繼續閱讀;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現在稍微理解《無量義經》的定位了;《無量義經》是佛法正等正覺的導覽,世尊是資深導遊;教導等一下參、觀法華經,應有的素養。
    不過說實在的; 在來米 尚未想參觀;想當金蠶;仙食信堅園地,吃完再說; ◕‿◕

    在來米敬上

    • 在來米師兄:

      信堅園地裡,每株花草樹木,不論大小高低,普受日月光輝,跨越時空,普受仁者智者洗禮。植株香味特存,靈氣一脈相連。

      凡是蠶,不論挑何株蠶食,日食不斷,終會褪變成蛾。蠶,食的是枝葉,吸收的是天地精華。

      金蠶,DNA含藏金礦,時機因緣成熟,真實自現。「不忘初衷」,原來,很多中國成語都有言外之意──初發心,就是如來地。

      顏顏敬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